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温柔新作!)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温柔新作!)精美图片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温柔新作!)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温柔新作!)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575085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9.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7:56:09

寄语:

4合1便携小开本,双色印刷,集合从业二十多年来思想精华,随时随地反复阅读。展现思维盲区,剖析行为背后深层心理动机,新的一年,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吧


内容简介:

一个人会在一生中不断遭遇各种挑战,甚至颠覆,因此可能迷失。我也是个迷路的人,通过思考、体验、分享,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得到淬炼。《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是我作为一个经历千山万水,仍然在路上的体验者和思考者的真诚分享。希望它能帮助你自我观察、自我觉知,更好地成为自己,更好地抵达真实。

如果你——

·明明没做多少事,却经常感到累

·注意力经常分散,难以保持专注

·常常感觉别人在评判自己的言行举止

·意识到一件事很重要,却迟迟无法开始

·对自己的工作不讨厌,却也不热爱

·不会表达愤怒,习惯做一个好人

·觉得比起独处,与人相处更消耗能量

·面对控制欲强的人,常觉得虚弱无力

·渴望被爱,却也难以投入一段关系

这本书便为你而写。


书籍目录:

自恋(自恋简单,自信才难)

健康自恋和全能自恋

成年人的全能自恋

全能自恋的程度,决定你的焦虑程度

好的帮助是增进对方的健康自恋

道德自恋和失控的好人

道德僵尸

禁止性超我

真的厉害还是显得厉害

力量维度和关系维度

从自恋维度发展到关系维度

捍卫自恋

高控制欲

你不能说我错

活在事实中,还是活在情绪中?

累是自闭着的孤独

习惯性拖延

惧怕投入

真实,远胜完美

真实,才是修行的开始

孤独(关系,就是一切)

关上门,远离真实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真正缓解累的方式,是进入关系

全能自恋阻碍关系

亲子关系中的自恋

与他人在关系中争高低


作者介绍:

武志红,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现于北上广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致力于用心理学去深度剖析理解个人、家庭的种种典型现象,读者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区。其代表作《为何家会伤人》出版十余年来畅销逾百万册,堪称中国家庭问题书。另著有《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为何越爱越孤独》等心理学畅销书。

武志红老师非常擅于以优美,易读的语言向普通大众介绍专业心理学知识,引导读者进行自我觉察,并以20余年的丰富行业经验,带领为各种社会关系、亲密关系,尤其是原生家庭关系所困的万千读者一起踏上自我治愈与寻求幸福的旅程。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两性关系(1)不能构建爱的关系,就只能构建幻想中的关系

一个人如果有优秀的条件,会让人一开始容易喜欢

上他,但最后情感的深度,主要取决于亲密程度。防御

亲密的人,自身条件再优秀,也不可避免地会遭受情感

上的打击。

一想亲近,先想到了分离;去爱之前,先体验到的是爱而不能;被爱的渴望被唤醒前,先唤醒的是对爱的

绝望……多少人有这样的想法。爱一个人,就会变成

傻瓜。傻瓜感,对于自我脆弱的人来说,是一种自我破

碎。为了保护自我的完整性,我们会选择不成为傻瓜,

不让自己有这种可怕的破碎感。最怕破碎的人,常待在

自闭的世界里,用脑波发出爱的信息,却不能将爱变成

行动,因为軟塌塌的自我不能发起爱的行为,也不能承

在爱中受伤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在这种绝境中长大的人,当关系中缺乏回应(如对方没及时回复自己)时,会习惯性认为对方不喜欢自己。但这大多不是真的,去沟通就会发现,对方只是有自己的事情而已。要是你童年时有过很多缺乏回应的情景,那么提醒自己这一点很重要——你很容易将对方的不及时回应视为对方不喜欢自己。

“你存在,所以我存在。”这句哲言的本意是,上帝存在,所以我存在。它可以延伸为,我发出的声音得到了你有临在性的回应,于是我的声音就存在了,而我也就有存在感了。回应的质量,是人际关系质量的根本。

不管你有多好,对别人付出了多少,多有才华,多有钱,多有能力……只要你不能给出有质量的回应,你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必然出大问题。所以,试着修习这一点。并且,和给出有质量的回应同等重要的是,要能发出你有感觉的声音,表达你的欲求。


除非能在关系中自由表达,否则关系很难直接愉悦你。这意味着,在关系中,你就是在做你自己,而不是在做一个好人或假人,爱与恨、怒与乐、美与丑,你可以让它们较自由地流动。若很难做到这一点,关系就会让你很累。你必须找到大块儿独处的时间,才能不必考虑任何人,而得到休息。

自由表达,表达什么?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是表达性与攻击。用温尼科特的话说,是表达活力。性与攻击的说法让人不安,但这很真实。当压抑的来访者能在关系中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的自由感立即就会增加。活力的说法更好,那就意味着你的一切动力都让它以人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关系中能做自己的程度,也就是这个关系对你的滋养程度。如果做自己的部分匮乏,那么这个关系看上去再好,也会让你逐渐干瘪、枯萎。


轻易满足别人要求的人,常常是不能提哪怕一点要求的人。在他们的内心有一个总被拒绝的内在小孩,这使得他们不敢提要求,因为被拒绝会引起强烈的羞耻感,甚至想死。无形中,他们也会将这个内在小孩投射到别人身上。所以,不能拒绝别人,一方面是可怜别人,另一方面则是觉得一旦拒绝对方,就会升起无边的仇恨。


超级好人最失败的地方,是在伴侣关系上。好人藏着这样的逻辑:我为你付出了一切,你要爱我。这种对爱的渴求,自然会在伴侣关系中达到顶峰。可是,伴侣关系的根本逻辑是亲密。亲密,只能通过真实和敞开才能得到,付出却没有这个功效。并且,好人的好,其实还藏着根本性的防御:真实的我是“坏”的,是没有人爱的;我若想得到爱,就必须摒弃真实的自己,而成为一个好人。但这个好人是虚假的。面对一个虚假的人,我们没有办法对他产生爱与亲密。所以,好人越好,他们与伴侣的关系就越疏远。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对别人好,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但若想与人变得亲密,只有一条路——真实和敞开。


动机论,是人际关系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即你发起的行为,我会考虑你的动机是否纯净。相应地,我也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动机是否纯净。但若太过在意动机,就意味着,我对别人很挑剔,对自己也很挑剔。结果,可能我做了很多事,与人交际也不少,但非常累。或者,干脆我隔绝自己,不做事,也不与人交际。

动机论的核心是:你的动机是纯净的,我才接纳你和我建立关系;我的动机是纯净的,我才可以和你建立关系。这种对“绝对好”的追求,是为了剔除坏。有这样追求的人会觉得,只要有一点坏,关系就不能构建了。特别是,如果对方的动机是坏的,那无论对方做什么好事,他都觉得是假的,都是为了害人。

自我控制有时会严重阻碍我们的心,阻碍我们打开自己的世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自我控制最常见的一个现象是,一个人会有意无意地设定一些程序,自己按照这个程序按部就班地生活。若程序被打破,他就会很难受。这样的人为了保护程序不被打破,会将人际交往减少到最少。但亲人整天生活在一起,交往不能减少,于是他会倾向于将亲人纳入这个程序,结果表现为外部控制。像宅啊,封闭啊,人际交往很少啊……都和这个有关。为了保持程序稳定,他想减少刺激,而人际关系的刺激是最容易冲击程序的稳定的,所以要减少人际交往。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百万级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作者、知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温柔新作

4合1便携小开本,提炼从业二十多年来思想精华,随时随地反复阅读 

◆拆解为孤独、自恋、成长、梦想的四本分册,对应人生四大课题。130mm*185mm精致小开本,方便随身携带,随时随地阅读。“孤独”讲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亲密关系和与一切他人的关系。“自恋”讲如何从完美走向真实,建立真正的自信。“成长”讲如何区分真自我和假自我。“梦想”讲投身于自己热爱的事,修炼自己的生命力。

◆细分目录,每个小标题对应一个具体概念或实际问题,每节短而易读,指向那些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存在,却一直不明原因的问题(如:无缘无故的累、难以专注、在意他人看法、拖延症、热情缺失、避免和他人冲突、孤独封闭、容易被强势的人影响、难以投入深度关系)

◆精心设计内文版式,四分册每册一主题色,专色印刷,更显精致。用心考虑读者阅读体验,内页设计易读 逻辑清晰 实用。

◆本书内容*程度上保留了武老师有锋芒、犀利、“毒辣”的真诚表达,比如他对 “巨婴”的解读。

◆挖掘现象下的潜意识,展现思维盲区,剖析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动机。和你潜意识中的“另一个自己”对话,伸展你的生命力。

◆随书附赠“向另一个自己提问”问卷,精心设计15个普通人也可以进行自我探索的问题。


书摘插图

关上门,远离真实

外面的世界充满敌意,外面的世界太丑恶,所以,我把心门关上……然而,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你会越来越孤僻,觉得外部世界与你的人生越来越黑暗。其实,你真正需要处理的,是你内在的敌意与对自己的不接纳。孤僻的人啊,除非你真正享受孤独,否则,务必打开你的心门,走出去。孤独时可怕的是,你会幻想别人与世界是怎样的,由此远离了真实。打开心门,与别人和世界互动,势必将你的内心投射到外部世界,然后去检验,将真实世界再“吸回”你的内心。在关系中,在互动中,人的心性才会得到真正的修炼。当然,这话是说给大多数人的。

极致的完美主义和孤独的“我”联系在一起。

当你只能感知到“我”时,你就是活在一元世界里。也许从根本上来讲,世界是完美的,而活在一元世界里的人会将“我”和“世界”等同起来,于是会下意识地认为“我”也该是完美的。这时候,你左冲右突,好像都不得法,怎样都不对。

你需要先感知到残缺,但你感知到“我”是残缺的,也意味着你看到了除了“我”以外,还有其他人存在着。这时,世界就进入了二元世界。你无须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完美的,是关系,即当“我和你”全然相遇时,才有完美发生。

“我”是一个人的内部世界,而整个外部世界可以被视为“你”,那么本质上,“我”和“你”都是完美的。不过要体验到这一点,人需要走过千山万水。而在此之前,要先体验到各种残缺。

关系中的残缺,胜过孤独中的完美。

活在一元世界里的人会有各种被逼迫的感觉,对自己,对别人。是啊,毕竟他们只能感知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那为什么万事万物(也包括自己)不能听从自己的意志呢?只有进入二元世界,他们才会知道,别人是别人,自己不能强求。

所以哪怕再难,也要试着走出去。偶尔孤独可以,但如果一直都是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也许一开始会安慰你,但时间一长,你会发现这个困局走下去越来越难。

自闭式的生活,或者叫“宅”,是在内循环中完成一切,让头脑的想象、千般情绪与激荡的情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消化、发酵,乃至腐烂。和外界的联系,只通过头脑的想象,或者电脑的点击—这两个“脑”是一回事,都回避了与现实世界的“撞击”。就像单性繁殖,不过产出物也仍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循环、腐烂。

你越来越喜欢你的头脑,相信你的头脑……逐渐地,头脑就完全掌控了你。常见的一个错误是,你以为头脑是你的,其实头脑有它自己的生命。情感,是两个人的事;头脑,是一个人在玩。头脑发达,易优秀。因为头脑可以处理好一个人就能搞定之事,如学习。但若使用头脑诠释情感,则会出大问题,会陷入臆测,严重时会发展为被迫害妄想。只使用头脑看世界者,思维看似缜密,但其实根本不能容纳别人的信息,所以他看到的只是自己幻想的世界。生命初,若情感很匮乏,自己太孤独,任何一个负性刺激都会很可怕。毕竟,婴儿不能满足自己的任何需求。他如何对待一个又一个的负性刺激?使用头脑!许多人说,回顾痛苦的过去,是头脑让他们活了下来。这是头脑的价值,但头脑的确是一个人在玩,这限制了构建关系。所以,要感谢头脑,看到头脑,放下头脑。

真实的世界是混沌的,即便有秩序,也是浑然天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秩序,而头脑幻想出来的世界,往往是极度清晰、极度有秩序的。但秩序越是清晰且越是简单,那就越意味着可怕的偏执。一切围绕着好与坏的思考,若过于简单、清晰、有秩序,那通常隐藏着可怕的暴力。太孤独、不能与别人建立情感关系的人,会用大脑对外在的事物进行解读。结果是,他看到的世界是过于系统化的,并且是过于有敌意的。这种情形发展到极致会成为被迫害妄想,即认为有一个有敌意的体系在迫害他。有此妄想或倾向的人会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清晰可见的原因,而这其实只是他自己头脑的过度解读。

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

你别那么优秀,你差一点,我的优越感就不会被破坏,你也更容易被*控。还有,你离开我也就没那么容易了—很多亲子关系和伴侣关系中藏着这种信息。优秀指向分离,愚昧指向忠诚。一个人的优秀,的确意味着他拥有更大的自由,意味着他比较容易和你分离,而走向开阔的世界。或者,你是这样一种优秀:除了拥有一种卓越的谋生技能外,其他方面,你是个白痴。这样,你也没有离开我的能力,如书呆子。逼孩子学习,却不培养他生活的能力,更不让他锻炼身体,就藏着这个逻辑:你不能发展能导致自由行动的技能。很多人有此意象:自己有一个硕大的脑袋,而胳膊和腿被控制,甚至被斩断了,如同人彘。我们一直都缺乏迁徙的自由。生命力需要伸展空间。婴幼儿时,主要是在妈妈的怀抱中伸展;做学生时,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中伸展。这两个阶段,在正常情形下,像是在有保护的实验室里做练习。长大后,则要在广阔的天地间伸展。一直待在妈妈的怀抱与限制中,就难以展开自己的人生,生命力便被压制住了。

父母对孩子的爱指向分离。初,所有孩子都恋母,早期与母亲犹如共同体,而逐渐地,孩子需要完成与妈妈的分离。这个分离过程,需要妈妈允许,还需要父亲强有力的介入。如分离不能完成,就会导致出现“妈宝男”“妈宝女”,特别是“妈宝男”这一经典形象。孩子成为一个精神独立的生命,需要先在心理上完成“弑母”—不管你是怎样的,我都想奔向宽广的世界,而后完成心理上的“弑父”。如果总是将父母的需求放在位,孩子的心理空间就不可避免地变得狭小。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走向独立,那么这会变得简单很多。

太多父母克制不住地“入侵”孩子,所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以很简单:父母不严重地入侵孩子就好。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背负父母转嫁的使命,不用分担父母的严重痛苦,也没有被父母的权力意志严重入侵,基本安全,以及生理需求得到了保障,那么他想不赢都难。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但每一次选择都是赌博,而用以投掷的骰子就是我们的肉身。很多父母代替孩子做决定,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人生的快乐。这相当于让自己享受了两辈子选择的快乐,而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也没活过。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就在于自己可以做选择啊。一个人的福祉,不能交给另一个人去负责,哪怕按道理来说你应该爱你的父母,并且他们是真心为你好。但当他们为你的生命做选择时,是很容易变得极其不靠谱的。

做总是正确的父母,不如做给孩子空间的父母。因为重要的不是父母总能正确地给予孩子具体的指导,而是孩子自身的能量能否在一个开阔的空间里流动。在这种流动中,孩子的天赋自由发挥,并形成自己的体验与观念。父母如果总是指导孩子,那么即便每一次具体的指导都是正确的,也常常会切断孩子自己的能量流动。

牺牲感

牺牲感是一个糟糕的东西。当你有了牺牲感时,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道德优越感。并且,不可避免地,你还会有付出感——不管你是否在意识上承认,觉得别人欠你的,让你有牺牲感的对象会对你有亏欠感,以及内疚。牺牲感和付出感,也意味着你失去了自己的中心,把自己挂在了对方身上。

“一切为了孩子。”它的真正含义是,一切归因于孩子。

牺牲感和付出感一样需要理解和接纳,然后,可能有自然而然的转化。一个严重失去自己主体性的人,他并不能通过攻击、否定自己来放下牺牲感和付出感。人生不易,“人艰要拆”,只是要温柔点。

被牺牲感和付出感缠绕时,人就失去了主体性,总是不能主动做选择。然而,当你真的在一个重大事件中充分做了主动选择,而展现了你的主体性时,你会发现,虽然爱恨情仇带来的体验太深,却没有遗憾。遗憾,总是和没有充分活过联系在一起。

“我是为了你”,当你使用这句话时,它的潜台词是:“一切责任和其中的‘坏’,都将由你承担,而我是好心的,所以要被免除一切责任与愧疚。”

“这是我的选择”,这句话可以说是在“我是为了你”的对立面。当确定这一点时,你承担了自己的责任。同时,你也会更充分地体验到这一选择产生的各种可能,从而丰富并强大你自己。

要做好“这是我的选择”,首先得守护好说“不”的权力,即“那不是我的选择”。如果你总是被迫接受别人给的选择,还说“这是我的选择”,那你会活不下去的。我们的社会上那么多人爱说“我是为了你”,是因为不被允许“我是为了自己”。

付出型的人,因为太难享受生命,所以容易无意识地追求痛苦上的平等。我付出这么多,我真的很辛苦,你要回报我,以你自己的痛苦。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太辛苦操劳的父母难以分享孩子的开心。伴侣之间,公司里的同事之间,也有这一逻辑。

重要的一点是,要先照顾好自己。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感觉自己简直是走过千山万水才真正认识到。不要动不动就想牺牲,那样你会有怨气,会让周围的人觉得对你有亏欠;不要动不动就倡导牺牲,那很可能是在诱导别人接受被剥削。在照顾好自己的基础上,在形成了健康自恋、真实自我的基础上,去爱别人,乃至爱世界。

拿出真我,才能享受。普通层面上,就是展开你的动力,如自恋(权力)、性和攻击性,当它们自然流动时,就有享受产生。过得苦哈哈的人隐去了它们,隐去了真自我。所谓“付出”,就是围着别人的感受转,可别人如果真快乐了,他们又会嫉妒和失落。


媒体评论

我发自内心的感激武志红老师。他给了青春时期、深陷亲子关系困境的那个我,一个反思、自我和解的起点。我相信我不是孤例。——知乎读者 马吉吉

武老师对心灵这个东西有直觉,对他人的痛苦有着敏感的同理心,对怎样走出困境有中肯的见解。——读者 铁皮人

人生只有一次,谁不希望能够活的更明白一些呢!我不知武志红老师的思想是否*正确。但他们确是给我种下了一颗发现自我的种子,让我在困惑不已的时候,能够尝试从自身出发寻找答案。——读者 旅行达人

他的书让你能找到自己问题的源头在哪。——知乎读者


前言

我们的一生,我一直讲,人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然而,这条路上当然不易。

好是,人一开始在原生家庭里获得祝福,而形成温尼科特所讲的基本感知:有一个不报复的人(指养育者),以让孩子获得这样的感觉——世界欢迎你的本能喷涌而出。

即便如此,一个人也会在一生中不断遭遇各种挑战,甚至颠覆,因此可能迷失,终再回到这种基本感知上。这看似是弯路,但这是生命的真实过程,也是一个人的心灵不断得到淬炼的过程。

部分上,我在我的原生家庭里获得了一些祝福,因此我可以有自由地写作和思考,但同时,作为经典的滥好人和头脑过分发达的家伙,我也是严重失去自己的人,所以一直在寻找如何更好地成为自己,更好地抵达真实。

大家看我**的文字,看我这套丛书的文字,得知道,这是我的一条路。我并非是已经活出自己,然后像老师一样引领大家也实现这一点。相反,我是一个也严重迷路的人,在思考,在体验,在分享。

人生不易。

生命的动力,首先是活出你自己。这个简单的道理,却像是走过了千山万水才领会到。

所以我的这些文字,就是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经历了千山万水的历程,并且还在路上的一个体验者和思考者的真诚分享。

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路,成为自己的自己。

后再引用一首鲁米的诗:

你以为你是门上的锁

可你却是打开门的钥匙,

糟糕的是你想成为别人

你看不到自己的脸,自己的美容

但没有别人的容颜比你更美丽。


书籍介绍

这本书脱胎于十多年来武志红老师在实践中的心得,以及对概念的梳理和思考,选取了其中最精华的内容,以孤独、自恋、成长、梦想四个主题统领,做成了一个非常好看又便携的四分册小套装。每个分册独立,没有固定阅读顺序,想从哪册读起皆可。适合入门级的心理学类读者,或是有自我探索需求的读者。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中评多(335+)
  • 下载速度快(149+)
  • 快捷(165+)
  • epub(393+)
  • 无盗版(542+)
  • mobi(385+)
  • 五星好评(443+)

下载评价

  • 网友 国***舒: ( 2025-01-01 02:43:32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习***蓉: ( 2025-01-14 08:09:45 )

    品相完美

  • 网友 辛***玮: ( 2024-12-28 01:23:59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车***波: ( 2024-12-23 04:54:23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苍***如: ( 2024-12-28 11:48:34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汪***豪: ( 2024-12-30 11:09:38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戈***玉: ( 2024-12-25 17:24:45 )

    特别棒

  • 网友 邱***洋: ( 2024-12-30 23:12:0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訾***雰: ( 2025-01-17 20:01:1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仰***兰: ( 2025-01-14 23:06:5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田***珊: ( 2025-01-11 16:16:4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曾***玉: ( 2025-01-20 07:52:0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