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源书城 -杨雨讲诗词故事(珍惜卷)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7:56:23

杨雨讲诗词故事(珍惜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杨雨讲诗词故事(珍惜卷)精美图片
》杨雨讲诗词故事(珍惜卷)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杨雨讲诗词故事(珍惜卷)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623717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9.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7:56:23

寄语:

紧跟语文教学大纲,解读中小学生古诗词!“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平语近人”、“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华好诗词”导师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呕心之作。


内容简介:

“杨雨讲诗词故事”系列图书由《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成语大会》《快乐汉语》《见字如面》《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点评专家,中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倾心创作,从先秦到清代的古典诗词中提炼出“品格、智慧、珍惜、情谊、自然”五大主题共一百五十首古典诗词,涵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所收录的诗词,从时代特色、历史背景、诗人身世、创作经历等角度,为青少年讲述蕴藏在古典诗词背后或伟大、或感人、或有趣的故事,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内涵、精神与品格。

本册“珍惜卷”分为感时篇、惜才篇、情意篇和忧思篇四大部分,从历代的经典篇目中选取了三十首与珍惜相关的诗词,包括曹操《短歌行》、崔颢《黄鹤楼》、杜甫《登高》、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纳兰性德《临江仙·谢饷樱桃》等,以讲故事的方式,向青少年读者诠释珍惜时间、珍惜人才、珍惜情谊等的重要意义。


书籍目录:

一、 目录

感时

忧来思君不敢忘——曹丕《燕歌行》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丑奴儿》

流光容易把人抛——蒋捷《一剪梅》

惜才

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大风歌》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曹操《短歌行》

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情意

永以为好也——《诗经·卫风·木瓜》

夜雨剪春韭——杜甫《赠卫八处士》

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落花人独立——晏几道《临江仙》

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问世间情是何物——元好问《摸鱼儿》

留将颜色慰多情——纳兰性德《临江仙·谢饷樱桃》

忧思

知我者谓我心忧——诗经·王风·黍离

莫我儿饥且寒——汉乐府《妇病行》

明月照高楼——曹植《七哀诗》

清风吹我襟——阮籍《咏怀诗》其一

万户伤心生野烟——王维《凝碧池》

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独立小桥风满袖——冯延巳《鹊踏枝》

四十年来家国——李煜《破阵子》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


作者介绍:

杨雨,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古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攻方向为唐宋词研究及批评。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南大学中华经典吟唱研究与传播基地主任。

湖南省政协委员。 *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湖南省首批新世纪121人才工程,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中南大学升华学者育英计划、中南大学首届杰出青年人才。

2011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侠骨柔情陆放翁”“纳兰心事有谁知”“端午时节话屈原”“诗歌爱情”“杨雨话中秋”“诗歌里的春天”“诗歌话清明”等多个系列。担任央视《中国成语大会》《汉语桥全球华人汉语大会》 等节目点评专家,担任《见字如面》《中华好诗词》《少年国学派》等卫视节目点评专家等。

已出版《宋词的女性意识》《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网络诗歌论》《纳兰性德诗词》《问世间情是何物——杨雨讲述经典爱情诗歌》《落花时节又逢君——诗词中的人间冷暖》等著作20部,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获多项省级、校级科研、教学奖励。2018年1月在喜马拉雅FM上线***音频课《杨雨品历代名家词》。2018年3月携新书《杨雨讲诗词故事》亮相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出席“在美丽的中国文化中遇见——中国文化走出去中西对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唐大历二年(767 年)九月九日,夔州(今重庆奉节)瀼西的一所草堂里,一年前由成都漂泊至此的杜甫一家迎来了重阳节这一登高思乡的节日。

这一天,妻子早早备下了比平日略显丰盛的菜肴——说是丰盛,也不过多了几片肉而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家中一贫如洗,平时吃了上顿没下顿,孩子们饿得前心贴后背,五十六岁的杜甫更是面如菜色。他一身的病,其实绝大部分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和四处奔波、心力交瘁而引起的。妻子比杜甫小十多岁,但长期的奔劳和穷困的生活,将她折磨得憔悴不堪,看上去倒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重阳节,不知瘦弱的妻子怎么想办法弄到了一小块肉。杜甫肚子里的馋虫开始蠕动起来,他连声喊道:“快拿酒来,今天过节,老夫要好好喝几杯。”

“你忘了前些天医生的嘱咐了?才戒了几天酒又想开戒?”妻子佯装生气地制止他。

“才戒了几天?我怎么觉得好久没沾酒了?我保证,只喝一点点行吧?保证不喝醉行吧?今天是重阳节,破个例总行吧?”杜甫孩子气地撒着娇。重阳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雅士的传统。何况安史之乱后,他辗转在各个地方,眼看着他深爱的国家变得千疮百孔,自己也在漂泊动荡中饱尝艰辛,只得借喝酒忘却内心的痛苦,获得暂时的解脱。

“不行。”妻子故意板起脸,“况且,家里米都没几粒了,哪里还有酒?”

杜甫顿时泄了气。是的,别说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允许喝酒,这些天家里人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酿酒?作为一家之主,连累妻子儿女跟着他一起吃了一辈子苦,杜甫难过得说不出话来。

默默地吃过饭,杜甫信步走出家门,来到了波涛滚滚的长江岸边。此时,深秋的劲风吹得他头发凌乱,深山里传出一声接一声的猿啼,叫得人仿佛心都要碎了。如今,凄厉的猿啼声在心情悲苦的杜甫听来,更增添了几分浓厚的愁绪。江中的小洲上,成群的鸟儿在低空徘徊,枯叶纷纷随秋风飘落,而滚滚的长江好像丝毫不能体会诗人的愁绪,自顾自波涛汹涌地向东奔流而去。面对此情此景,想起自身的艰难处境,杜甫一时悲从中来,信口吟出了被后人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千古名句,对仗极为工整,以“无边”形容落木,以“不尽”修饰长江,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无边无际的长江流水、铺天盖地的纷飞落叶。“萧萧”和“滚滚”接连两个叠词又引导着读者将视觉的感受融入听觉,落叶萧萧与长江滚滚的波涛喧嚣之声,进一步强化了秋声的震撼力,可谓无声之诗化为有声之画。然而,诗人的意图不仅仅停留在写景,因此这一联既是描写秋天长江的景象,是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更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岁月如长江般一去不复返、自己却壮志难酬的悲哀。这种悲情通过壮阔的画面感与汹涌的听觉感受交织呈现,更显沉郁磅礴的力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更是诗人对此情此景的写实。后人都说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一生飘零不得志的诗人在重阳登高远眺的日子里,尤其感到了有家不能归的痛苦,感到了百病缠身的煎熬,一个“独”字更是抒发了举目无亲的孤独感。在几乎同一时间,杜甫还曾写过一首《九日》七律,同样是抒发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诗中尾联这样写道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说明此时诗人客居夔州,弟妹亲人却不知飘零在何方,在这个思亲怀乡的节日里,登高远望倍增牵挂与伤感。诗人在不可逆转地迅速衰老,可国家的动荡仍未停歇,“干戈”本是兵器,此处代指战争,可见杜甫哀伤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不幸命运,他忧心的更是国家的多灾多难。

“艰难苦恨繁霜鬓”,他自己的鬓发已经被风霜染白,可这还不是让诗人痛苦的原因,他的“艰难苦恨”更是因为眼睁睁看着唐朝国运衰微,他却无能为力,只能任年华白白老去。在这样肃杀的秋日,国难家仇一齐涌上杜甫心头。如果是平日,在这样愁绪满怀的时刻,他一定会举杯消愁,可是医生的千叮咛万嘱咐把他后剩下的这一点点快乐也残酷地剥夺了。他的痛苦该如何排解呢?

百感交集中,登高凝思的杜甫仿佛忘了自己这样伫立了有多久,直到暮色渐渐将他重重包围仍浑然不觉,他似乎忘了衰弱的病体其实并不适宜长时间停留在寒风中,他深沉的思绪随着不尽的长江一直奔向远方、远方……

有人说,读杜甫的诗歌,仿佛就是在读唐朝的一段历史。在唐朝的全盛时期,青年杜甫也曾经有过“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和意气风发,暮年的杜甫虽然仍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种大笔如椽的气势,可是安史之乱毕竟成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动荡的局势将诗人抛向了席不暇暖的漂泊生涯,尝尽了“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凄凉况味。难怪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歌往往从个人的身世悲感中升华出深切的家国之忧,又因深沉的家国之情而忘怀一己之愁。他的诗不仅是在书写自己的痛,更是在书写一个时代的痛。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0-18岁

1、才女教授倾心之作

此套丛书的作者杨雨教授,具有非常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非常专业的古典诗词学术涵养,她不仅多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与古典诗词相关的节目,还担任了《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见字如面》等多档电视节目的导师或点评嘉宾,被誉为“古典诗词的形象代言人”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大使”。本系列图书为杨雨教授历时三年倾心之作,收录了历史长河中的经典诗词篇目150篇,融入了杨雨教授多年研究诗词的心得体会,以及女性解读诗词的独特视角和细腻情感,可谓汇集知识、才华、思想、智慧和情怀于一体,是一套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高、可读性强的佳作。

 

2、故事里的古典诗词

此套丛书不同于目前图书市场中以鉴赏、诵读为主要特色的诗词类图书,而是希望在当下传统文化出版领域里表达“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出版立意,采用孩子们更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追根溯源,让青少年不仅领略经典古诗词的魅力和精髓,更领略诗人的风骨和情怀,让青少年深入了解和充分感受这些传颂千古的诗词歌赋背后,所蕴含的高尚情操、诗意情怀,以及传统文化中正能量的价值观、人生观。

 

3、篇目涵盖语文教材

丛书所选篇目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了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以期帮助青少年在学习古典诗词鉴赏和写作运用的同时,更进一步拓展青少年的诗词视野,提升青少年的传统文化修养。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为师示教,杏花春雨,侠骨柔情。”

——中南大学“我喜爱的研究生导师”颁奖词

 

她与人物同悲喜,顺着讲述,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千古词人,仿佛就坐在你对面烹茶,吟咏,聊天……

——读者


前言

这是一套被约请的丛书,与往常被约书稿时的迟疑不同,这次接到出版社约请,我几乎是满口应承了。这除了与“诗词”的主题有关,也与我一直想为青少年诗词爱好者写点东西的心愿有关。对于我来说,洋洋洒洒写下这五卷四十多万字的诗词解析,倒不是为迎合当下的诗词热,而是作为诗词中人,普及传播中国的优秀诗词,我一直引以为自己的天职。我很清楚,所有的“热”都有一定的时效性,都会有降温的时候,从而变成僻置一旁的“冷”。而中国作为诗的国度,忽冷忽热的情形都不是诗词应有的常态,诗词就应该是我们生命中的一股暖流,舒缓、优雅而有力地呵护着我们的人生。

诗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也许答案各不相同,但我深信,长期浸染诗词的人,诗词回馈的一定是丰厚而优质的生命质量。辛弃疾曾惊讶地发现他与自然之间,时常有着互相深情而神奇的眷顾之心,他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一种怎样温润而浪漫的情怀和情景,又有谁能拒绝这样心物交融后纯净而纯美的时刻呢?而人文中的诗词与自然中的“青山”,其与“我”的关系正是神韵相似的。我希望更多的人走近诗词,尤其希望青少年多品读诗词,多感受一流诗人笔下曾经的风景和情怀,从而让自己的世界更丰盈、更有姿态、更有内涵。

为了便于读者在主题上把握古典诗词的类型,我将这套书分为品格、智慧、自然、情谊、珍惜五卷。每卷之下再细分若干专题,如品格卷下分爱国、战争、气节三篇;自然卷下分羁旅行役、赠友送别、追忆梦境、隐居临泉四篇;智慧卷下分人生哲理、豁达胸襟、讽刺劝谏三篇,等等。就像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所有的分卷分篇也只具备相对的意义,其中交错夹杂的情况难免存在,所以严格来说,这个主题及主题之下的细目只是从大概的意义上来划分的。但我也深知,古典诗词所反映的世界如此繁复变幻,如果混沌无序地把这些诗词随置一处,可能更让读者有茫然无措之感了。

我选择的这150首诗歌,从先秦的《诗经》到近代的龚自珍,基本上涵括了整个古代的诗歌发展史,显然带着尽力展示诗史源流的用意。这些诗歌更在主体上覆盖了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的诗词,兼收一些虽未被收入语文教材,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卓有影响的作品,目的当然是为青少年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之外,拓展他们的诗词视野,加深他们对诗史源流的整体性理解和接受。

诗词虽然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结晶,但其背后往往有着广阔而深远的社会现实背景。我的解析注重知人论世,原因亦在此。如我在分析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时,用了一半多的篇幅叙说南宋与金朝之间称“臣”称“侄”的屈辱历史,并终形成以“主和”为核心的南宋偏安政治局面。在这种背景之下,陈亮与辛弃疾的“鹅湖之会”,剧谈“恢复之事”,简直可以视为是一场民间“英雄会”。以此来看词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数句,辛弃疾的内心该深藏着何等的苍凉与悲愤!

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特点,我在讲解中还非常注重故事性的场景还原,以使读者能形象而便捷地切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李白的《赠汪伦》本身就是写一个诗坛巨星与粉丝之间的有趣故事。汪伦以一封夸奖泾川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信件,引发了李白的兴趣。但这背后实际上是汪伦的“狡狯”之心。面对并无桃花的“桃花潭”和只有一家“万”姓人开的“万家酒店”,不用说,李白与汪伦的见面一定充满着戏剧性。还原这一戏剧性的场景,想来读者可以对当年那“历史性”的场面心追神想了。

一等的诗歌当然也具有一等的艺术性,所以对诗词的艺术分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书稿中分析《山鬼》用风云变幻的景物变化来写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典范。而汉乐府《妇病行》是如何体现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艺术特点,等等。这些也都在讲解中会涉及。情感的熏陶与艺术的感染,是我讲解时并重的两翼。

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总有人担忧诗词的边缘化。而以我粗浅的了解,至少在中国人的心中,这是一种过虑了。诗词可以不张扬在生活的表象,独自徘徊;但也必然会盘踞在心里,生根发芽。伴随着诗歌一路走来的中华民族,这种诗性早已沉淀在血脉里,是一种与生命同在的存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的这首诗是写给琴师董大的,如果我们把“君”换作“诗”,我觉得这完全就是诗词的自信了。

诗词,天下谁人不识君!诗词,何愁前路无知己!

杨雨

2018年2月10日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快捷(507+)
  • 无盗版(160+)
  • 无水印(114+)
  • 体验还行(651+)
  • 无缺页(240+)
  • 内容完整(630+)

下载评价

  • 网友 辛***玮: ( 2025-01-06 23:51:45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苍***如: ( 2024-12-25 19:08:58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孙***美: ( 2025-01-19 03:44:1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屠***好: ( 2025-01-07 17:51:29 )

    还行吧。

  • 网友 石***致: ( 2025-01-19 21:56:54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马***偲: ( 2024-12-30 23:13:2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冉***兮: ( 2025-01-06 08:12:5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温***欣: ( 2025-01-10 06:09:16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孔***旋: ( 2024-12-30 09:51:46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瞿***香: ( 2025-01-19 21:45:16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