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源书城 -毛泽东最后十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8:14:35

毛泽东最后十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毛泽东最后十年精美图片
》毛泽东最后十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毛泽东最后十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421322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5
  • 页数:272
  • 价格:28.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14:35

寄语:

亲随主席27年的警卫队长的回忆*晚年1966-1976国家领导人伟人生活中国近代大事件*和林彪九一三事件贴身警卫回忆录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主席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的反映了1966-1976年*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为有志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史实资料和史实依据,更为全面理解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


书籍目录:

第1章

警卫二十七年,难忘的是“文革”这十年  “九•一三”事件前夕,忧心忡忡,夜不能眠。一向不喜欢加强警卫的他突然问:你们哨兵带枪和子弹没有?警卫队长回答:不仅有手枪,还有冲锋枪和机枪,敌人来一百二百,能对付得了。说:有坏人,要加强警惕……  第2章 中南海里贴出了《炮打司令部》大字报  8月上旬,中南海大灶食堂外边,贴出了大字报《炮打司令部》,红纸黑字,令人震惊。警卫战士们窃窃私语:这是谁呀,惹得生这么大气?  第3章 走出中南海陷入重围  8月10日傍晚,突然只带两人,信步走出了中南海,门卫不敢阻拦,眼看着他陷入了人山人海。警卫大队跑步紧急增援,费尽力气,才把他从狂热的群众中“救”回来。抱歉地说:原想出去看一看就回来,一出门就把我们包围了,想回也回不来了。  第4章 “八•一八”天安门广场的插曲  深夜,突然提出要穿军装接见红卫兵,汪东兴急得团团转,后借来了一个大个子警卫战士的军装,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照片。我次见到的林彪,穿着厚厚的棉大衣,脖子上缠着围巾,面无血色,走路还要人搀扶。  第5章 八次接见红卫兵搞得他精疲力竭  大串联给北京市造成巨大压力。73岁的,在吉普车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还要不停地挥手,下车时连路都走不了了。他苦笑着说:今天我又要罚站去了。坐下就低了,人家看不到我就不高兴,就过不了关,娃娃们就不走,这也是逼上梁山呀!  第6章 要警卫去辟谣说没有找到那个儿子  沉重地说:原设想“文化革命”今年就差不多结束,现在看来收场难啊!我告诉,大字报上说你找到了一个失散多年的儿子,在生产队当会计……着急地说:你辟谣了没有?我家的事哪一桩你不知道,不要说我没有找到个儿子,就是真找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你要辟谣啊!  第7章 去武汉游水未能如愿  武汉乱作一团,要下榻的东湖宾馆,厨师、服务员也分成两大派,周恩来只好亲自指挥大家打扫房间,接待。没有再能游长江,却穿着睡衣匆忙去了机场。  第8章 不信陈再道要搞“政变”  风云突变,王力、谢富治惹火烧身,大规模武斗一触即发,警卫大队荷枪实弹。接到林彪派邱会作送来的一封“谎报军情”密信,却笑了。凌晨时分,周恩来亲率200名武装战士,乘两架飞机从北京紧急飞抵武汉接。的吉普车穿过各道关卡,驶往机场。他对我们说:陈再道,他不会反对我的。  第9章 派张春桥去接“打游击”的许司令  许世友被造反派逼进了大别山,指定张春桥把他接回来。还说:因为张春桥是反对许世友的呀!许司令穿着草鞋赶到,一见面就哭起来。问:你去大别山干吗!许说:打游击。敌人即使来个几十万,我们也能打垮他!  第10章 不喜欢纪念章和“红海洋”  到处都是“红海洋”,指着自己的画像对警卫说:你们都是保皇派呀!看到一个女同志胸前闪闪发光的“像章”,他突然发火说:那有屁用!我站岗是没人换的,让风吹日晒雨淋……到处塑我的像,到底有什么用!  第11章 制止武斗毫不客气  清华园武斗告急,睡下又被叫到人民大会堂,紧急召见北京高校五大造反领袖。蒯“司令”不听命令硬要乱闯,警卫战士一左一右夹住他,强行搜身。不可一世的“造反司令”挣扎不脱,顿时老实多了。气愤地说,少数人搞武斗,还要继续顽抗,就要实行歼灭!  第12章 出席中共九大前后的点点滴滴  在九大代表名单上,删去了自己女儿的名字,补上了一名警卫干部。开幕大会上,两次站起来为来自珍宝岛前沿的孙玉国鼓掌。他突然提名要林彪当主席团主席,自己当副主席,引起了林彪的慌乱。林彪对黄、吴、李、邱说,军队的权力就应集中在你们几个身上。  第13章 要稳定农村政策让农民放心  听说有些地方的公社又刮“共产风”,农民杀猪砍树,要我去调查。他问:《农业六十条》社员都听明白了吗?吃饱饭都成了问题,还有什么好说的……以前我们没少挨群众骂,干部也批评,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难做人,现在食堂不办了,把我们也解放了。

第14章

“住在身边”的客人们  1969年,邀请120名国庆观礼代表住进中南海,其中有李素文、尉凤英、孙玉国,还有王洪文。在天安门城楼上,叶群跑前跑后,指挥大家和合影。  第15章 林彪“一号命令”的风波  林彪发出了一个加强战备的“一号命令”,看了后说:烧掉!汪东兴向我们传达说:有人要调动军队,想干什么呢?很不高兴,要求警卫部队提高警惕,防止有人破坏。  第16章 上庐山开九届二中全会  满脸是汗水地说:陈长江呀!我们到了庐山的件事就是去游泳。在水中他说:现在游泳比赛没有比耐力比时间的,若有的话,我还是可以报名参加的。  第17章 夜雾迷漫的庐山  林彪在开幕会上抢先发言,大吹“天才”,掀起一场风波。很不高兴地说,你们让我早点死,就让我当国家主席。他对我说:有好几年不写文章,现在不写不行了,要写文章反击。又自言自语: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夜雾茫茫,我们提着油灯为汽车开路,说:我们这也是《红灯记》嘛!闭幕式上,主席台上没有了林彪、陈伯达、康生的座位。  第18章 一路高唱《国际歌》南巡  出发前,深沉地对我说:军队闹得厉害,有的不听指挥,要进行改组。多次接见各地党政军领导人,他都要求大家一起唱国际歌,还要华国锋这就穿起军装,把广州军区的事管起来。说,我不相信我们的军队会造反。

第19章

火速调车离杭州  9月初在杭州刘庄,一位和交情很深的领导干部托人报告,有人在秘密装备军用飞机,有人说的专列“碍事”,暗示“请速离开”。9月10日突然下令离开杭州,战士们用雨衣包起刚洗完的衣服登上了车。车抵上海,警卫增加双岗,配备了冲锋枪……  第20章 丰台站的部署  9月12日中午到达丰台,按兵不动,召来北京军区和北京卫戍区司令员,调三十八军一个师到南口,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后,才在夜幕降临之际进入北京。  第21章 惊心动魄的“九•一三”之夜  子夜时分,汪东兴、周恩来先后赶来中南海,惊闻林彪出逃的消息。凌晨3时,气恼地被迫乘车转移到人民大会堂。当夜,林彪集团的成员黄、吴、李、邱被扣在大会堂里……凑巧,这天上午李讷从江西送来了申请结婚的报告,仔细询问情况后批示:同意。  第22章 破例出席陈毅追悼会  突然决定出席陈毅追悼会,三九寒天只要穿睡衣,我们拿来棉大衣,他板着面孔挥手拒绝。的出席,一下子突破了人为的许多无理限制,使追悼会提到规格,参加人员发生重大变化。在八宝山,愤愤地说:姚登山夺了外交部的权20天,比陈毅当外交部长20年犯的错误都多。回来后他大病一场。  第23章 两次休克  1月13日高烧中的突然休克,护士长小吴紧张得摸不到脉了。闻讯赶来的周恩来脸色苍白,手脚颤抖,竟然许久下不来车。醒过来不解地问:发生什么事情了?周恩来俯身在他耳边轻声细语地说……  第24章 会见外宾的时刻  在长江中游泳,蒙哥马利元帅在游船上看,两人相约1964年做横渡长江的比赛,让全世界电视公司发个大财。与澳大利亚总理谈邓小平,说王洪文。一向自信要强的,向外国客人说,自己已80高龄,听力不行,身体不佳。  第25章 江青私闯住处  江青几次打电话求见,都被拒绝,她竟然假借检查卫生硬往里闯。张耀祠和我站在通道上阻挡,她破口大骂:你们是一个特务集团……大为光火说,你说他们是特务集团,这个集团的头子就是敝人!又对她说:不见。滚!再闯,就抓起来!因为没有拦住江青,我做了两次检查。  第26章 采纳邓小平意见对调八大军区司令  在书房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国际歌声传出室外。我们在外面不断听到好消息:表扬邓小平了,说他是钢铁做的……公开做自我批评,是我听到的第二次。  第27章 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  要求破例用三军仪仗队欢送已经不当首相的希思,两人说了许多玩笑话。希思问:为什么还挂斯大林的像?  第28章 王洪文在长沙诬告碰了大钉子  只有身边的人和几个政治局委员知道,很长一个时期眼前是灰茫茫的一片,但他心里是明白的。王洪文春风得意地来,垂头丧气地走。周恩来和谈了一个多小时,感情融洽,气氛热烈。  第29章 衰老的在游泳中获得新生  1974年,81岁的双目失明,两腿肿得像发面馒头,没有人搀扶就走不了路。他还要游泳,在水中,他忽然间获得了巨大活力,滚动身躯,似鱼得水,任意翻腾,忘却了岁月的流逝和病痛的折磨。  第30章 与游泳后诀别  12月5日,他后一次下水,慢慢地划水,十分疲劳,手脚发软,一派衰老的模样。他向我回忆起1959年的劈波斩浪,不由得一声轻轻的长叹:唉!弄得不好,也可能这是后一次和水打交道了……果真,从此他离开了所喜爱的水。  第31章 强忍病痛多次会见外宾  来访的外宾都把见到当作礼遇,他忍受着说话含混不清、双目失去视力的痛苦,继续着别人无法替代的这项工作。接见金日成之后,和我们合影,留下了他晚年与我们的后珍贵记录。  第32章 为眼疾施行手术  邓小平坐镇手术现场,病中的周恩来仍然赶来。在一曲《满江红》中,结束了将近两年的黑暗日子。我给邓小平端来糖果,他只拿了四块,说是回去让外孙和外孙女一起高兴。恢复视力的为不放心的基辛格博士亲笔写了一个字据,邀请福特总统访华。  第33章 派代表出席周恩来追悼会  张耀祠向报告了总理去世的消息,他没有讲出一句话来,只是悲痛地点了点头。他已经起身困难,吃饭靠人喂,严重时用鼻饲,更不能走路了,只能让张耀祠代表他出席追悼会。

第34章

后会见外宾  华国锋陪同客人进来,怎么也站不起来了,两个护士一左一右扶持才使他起身握了手。1976年5月27日,他后一次接见外宾终于没有站起来,只进行了15分钟。  第35章 唐山大地震时刻的  游泳池的古老建筑在余震中嘎吱作响,像要倒塌。移动病重的有危险,华国锋、王洪文只好请示他本人。他面部悲痛,却吐不出一个字来,把手向下压了压,表示同意。见到李敏,他有了后的清醒时刻。  第36章 在遗体边的后守护  病重弥留,江青去工厂胡吹,王洪文在中南海用步枪打鸟。去世,为遗体的保存问题开了大半夜会,我在“769”地下室为遗体继续站岗。10月6日夜,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突然来向遗体致哀,华国锋喃喃地说:“……我们执行了你的遗愿,一举解决了‘四人帮’的问题……请主席安息吧!”    附文一:    附文二:    后  记  


作者介绍:

陈长江 1931年出生于江苏海安,*警卫队长。1950 年,陈长江被选调北京中央警卫团,次年开始进入中南海直接担任主席警卫。陈长江是从建国后到*逝世一直担任*警卫的警卫队长。此外,他还担任过华国锋、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警卫。

 

赵桂来

1934年出生于山西省崞县,1951年从地方学校考入军队学校,毕业后分配至军区机关工作。1956年调至中央警卫团做警卫工作。1990年退休后,先后应聘为报社记者,出版社编辑,赵桂来、岚叟等署名发表文稿百余件,是《周恩来历险纪实》一书的作者之一,著有《从宝塔山到中南海》《*后十年》和《迎接共和国诞生的日日夜夜》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 3 章

走出中南海陷入重围  8月10日傍晚,突然只带两人,信步走出了中南海,门卫不敢阻拦,眼看着他陷入了人山人海。警卫大队跑步紧急增援,费尽力气,才把他从狂热的群众中“救”回来。抱歉地说:原想出去看一看就回来,一出门就把我们包围了,想回也回不来了。      中南海西侧的府右街上,人声鼎沸,欢呼阵阵,游行报喜的队伍,接连不断,几乎分不出上班、下班时间有何不同,白天和夜晚有什么两样,这是为庆祝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文件《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的发表。

游行队伍的组成,有机关干部、厂矿职工,也有在校师生。尽管他们的身份、地位、参加游行的心态和直接动因各不相同,呼喊的口号也各有侧重,但有一个声音却是共同的,那就是“万岁”这个声音。

与之仅有一墙之隔的中南海里,却是另有一番景象。在这里,不论是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机关,还是警卫部队,都保持着原来的那种严肃、紧张、有秩序、讲效率、简单朴素的工作作风,与往日没有什么不同。因此,吃晚饭时,没有听说有什么特别的安排,一切都很正常,以为没有什么事情了,我便回中队吃饭去了。同时,队里也还有些具体事情需要处理,饭后也没有马上回到游泳池。

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喧闹的府右街上,突然爆发出了更高亢激越、更为激动人心的呼喊声,像是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巨型爆炸,它引发的声浪天震地颤,四方回应,一波胜似一波,持续不断,久久没有停息。

接着传来令人着急、使人不安的消息,说在中南海西门外被群众包围,想回也回不来了。我知道,中南海西门外的府右街,那是一条连贯北京南北向的重要通道,平时车水马龙,人来车往,络绎不绝。那里是社会的一角,社会上的千奇百怪,样样都有。何况,现今呢!那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有拥护的,也有反对的,当然大多数人是好的,但谁能说没有不好的呢?还有那些神经不正常的……在外边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份不安全,就会多一份危险。好在我们这个中队的成员,都是挑选来的,训练也是好的。我一声招呼,不论是干部还是战士,一下集合起数十人,他们紧跟在我的身后,自动排成两行,飞快地向中南海西门跑去。

我们一出西门,只见在那个报喜台围着数不清的人们,到底有多少?我看以万来计也不会是夸张的。更使人着急的是,被围在里边,后边的人看不到了,就硬往前挤。远处的人们还在喊着、跑着,向这边涌来,像涨潮时的波涛,汹涌难以阻挡,随之而至的就是一片混乱。像这样的场面,即使没有坏人作祟,单单是拥挤也会造成灾难性的可怕后果,危及群众与领袖的人身安全,这是不能允许的。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紧迫的任务是,必须带领我的同志们靠近身边,然后再谋脱身之术,把安全地接回中南海。

“跟我来!”我向身后的同志们一挥手,找了一处人群比较薄弱的部位,以我为头,上前分开群众。我身后的战士一个紧跟一个,像排成人字形的雁队一样,入人群之中,大概我还不断地向跟前的人们讲着请他们让开一点那一类的话。

终于,我们来到了的面前。

这时,在的身边,只有老王和小吴两个人,其余簇拥在身边的,都是素不相识的群众。被围在那里,我们着急得够呛,可是自己,却是兴致勃勃,坦然自若地与伸过来的一双双手相握,与凑上来的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在亲切地交谈。

在我的面前能看到的是攒动的人头和伸出来的千百双手,在这么多热情的双手遮挡下,几乎看不清一张完整的脸,不管是欢笑的、向往的、幸福的,还是被突然降临的场面弄得不知所措而紧张的。

我们想让赶快离开这里往回走,可是他不愿意,还想向涌来的群众问些什么,或是还想向伸过来的那许多手再拉一拉……

这时,接待站的工作人员见挤得够呛,连站立都有困难了,他们便请上了临时搭的那个报喜台。

这样,一下站得高了,看得远了,能看到的人也就更多了。这简直就像童话里讲的,从天而降,他突然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突然间,出现短暂的沉寂,继而惊喜之声四起,欢呼的激浪,一波高过一波,他们在喊什么?身在其中的我,根本听不清,辨不明,只能从他们那表情、那手势,还有那汪着泪水的眼神里去判断、去猜测,不过,这个并不难,他们呼喊的就是“”!

或许,在他们看来,此时此刻,喊时多加个“万岁”似乎也会妨碍他们的激情的抒发。

站在欢呼的群众面前,微笑着,向他们挥手,向他们致意。

台上台下,一片沸腾,鼓掌声、欢呼声、口号声,连成一片,响彻天宇,群众激情的渲泄达到了极点。走到麦克风前,以慈祥的目光扫过全场,激动沸腾的人群,再次出现短暂的平静。

“同志们好,同志们好……”连声说。

高亢有力的湖南话,在人群上空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燃烧。鼓掌声、欢呼声,又是一个高潮。

成千上万的人们欢欣跳跃,向涌去,“万岁”,“万万岁”的声浪响彻天空。

在我做警卫工作的经历中,不论走到哪里,对哪里的群众就有巨大的吸引力,哪里就会出现欢呼激动的高潮,哪里也就会出现拥挤,有时是可怕的拥挤。这,往往给安全警卫工作带来难以应付的困难。

这是哪一年的事了,记不清了。在长沙的湘江游泳,游得累了,他就上了江心的一个小岛——橘子洲头。我们给他披了件浴衣,可他就赤着脚在那个小岛上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步行足有数百米。因为计划上没有这个安排,完全是计划之外的任意行动,知之者甚少,倒显得清静,没有遇到什么麻烦。在岛上休息了一下之后,再次下水游泳,然后从码头上岸,车子就在那里等候,谁知在这个过程中,被群众发现了。

在岸边,观看者愈聚愈多,码头上到处都是人,足有数万之众,鼓掌声、欢呼声,震天动地。高兴地向欢呼的人们挥手致意。这样一来可就苦了我们了,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拥挤的人群中清出窄窄的一条小道,使登上了车子。

说起这费力气的事,还有更糟的一次。

在武汉长江之畔,我们随再次畅游渡江。这次游泳,武汉方面做了精心安排,汽车在预定登岸的码头上等候,一旦游到这里,即登岸上车,驶往驻地东湖。没有料到的是在长江击水的时候,岸边一下子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围观者。他们随着的游程而行动,在水中游,他们兴奋地呼喊着在岸上跟,向将要登岸的码头聚拢,而且愈聚愈多。当要在码头登岸时,我们准备的车子也被淹没在拥挤不堪的群众海洋之中了,根本没法找到了,甚至连登岸的立足之地也站满了兴奋的群众。经验告诉我们这里根本无法登岸,我们急中生智,劝延长游程,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没有在预定的码头上岸,而是继续向前游去,并向聚集在码头上欢呼的群众挥手致意……这又引发了一阵暴风骤雨般的掌声。

这样,我们只好派人员,调车子,控制码头,好一阵忙碌,才使在一个毫无准备的码头上了岸。

警卫工作上的这些手忙脚乱的临时变更,安排得也并不是十分稳妥,但连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他似乎乐得接受这种变化。

如今,在自己驻地的门前,出现了这样拥挤的场面,这实在是不应该的。不管我们有多么紧张,仍是乐呵呵的那个神态,还向着那些拥挤的人们大声说:

“同志们好!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恰在此时,接应我们的后续部队也赶到了,他们在人群中开出一条窄窄的走廊,我们便抓住机会,簇拥着走下台来,奋力冲出人群。

这时,知道走出中南海,赶来的群众更多了。大家争相拥来观看,把整个府右街堵得严严实实,形成人的海洋。向前拥挤的人潮,即便是站在那里,也有被挤倒、被踩坏的危险。

离开了沸腾的人群,进了中南海。我的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是有了着落。再看随我去的那些干部战士,他们个个汗流浃背,衣衫湿透,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般。

看着我们这副尊容,笑了笑说:“要不是你们来解围,我回来就不容易喽。”

讲这话的时候,带着他那种常有的风趣与幽默。我体会,也有对我们安慰和逗我们开心的意思。在往日,我们又会笑起来的,可是这一次,我怎么也笑不起来。

我说:“我们没有一点准备,你就出去了……”

我并不想怨谁,而是想说这样做太危险。

说:“原想出去看一看就回来,一出门就把我们……想看也没看上,被包围了,想回也回不来了……”

过去,总嫌警卫工作妨碍了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群众,因此还发过火,批评过人,有时批的还很严厉。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在讲话中批评说:“警卫制度照抄苏联的,害死人了,前呼后拥,几部车子,不许参观,不许游泳,不许上街买鞋子,不许上馆子。”

这是在那年3月8日至26日,在成都召开的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上,讲到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办事,不能照搬外国人的经验时说这番话的。

而这一次我们硬把他从一心一意想接近、想与他们聊家常、说心里话的人民群众的包围之中接了出来,这是不是妨碍了他联系群众呢?我一直有这个担心。

可是,这一次,他不但没有批评,对我们的做法还说了那些肯定的、带有褒扬的话,在我的记忆中,这可能是从未有过的一次例外。

回去了。 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次事件的原委。原来这一天,即8月10日傍晚时分,像往常那样出来散步,这是他一天中仅有的户外活动。

跟随出来散步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主管主席身边警卫的老王,一位是护士小吴。他们陪着从住处出来,顺着中南海边的马路往南,到了宝光门又往西折,到了怀仁堂门前,忽听中南海西门外的府右街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喊声阵阵,热闹非常。

突然不满足通常的这种散步了,便信步向西,步行出了中南海。的本意只是想出去看一看,他一旦形成某种想法,谁也不好阻挡,何况,大门外是他老人家一向愿意接近的人民群众呢。

一出门,恰与一支前来报喜的游行队伍相遇。平时,大家想见总没有机会,想见也见不到,如今突然相遇,喜出望外,异常激动……人们欢呼雀跃,热情高歌,表示他们的欢欣与激动。胆大些的,便上前与打招呼,握手,攀谈,好不兴奋。

很高兴与大家接近,他没有拒绝,而且很是热情。他微笑着,与伸过来的一双双手相握……谁知这样一来,伸过来的手就更多了,握过手的不愿离开,还想再握一下,他们还想向讲些什么。前边的得到了这种幸运,走在后边的就更为着急……因此才出现本文开始所提到的那个情景、那个场面,那亢奋激越的欢呼…… 8月1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在党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公布后会见首都革命群众》的通讯中说:

在群众热烈欢呼声中,走上接待站的讲台。我们伟大领袖笑容满面,一面看摆在接待站周围的贺信、喜报和决心书,一面向汇聚在接待站周围的人们亲切招手致意。

同日,该报还刊登一则“通讯”,是当时在报喜台前值班的一位同志的回忆:

这天下午七时多,来到了接待站与群众见面。当时人山人海,挤得没有路,我和周围同志一起手拉着手,清出一条路让走到了接待站的讲台上,我也跟着上了讲台。主席向报喜的人们说:

“同志们好,同志们好。”并和大家热情握手。

看着主席高大的身躯,健壮的脸色,我流着热泪,用激动得有点发抖的声音喊着:“!!”

慈祥地问我:“你来服务的吗?你是哪里来的?”

我说:“我是来服务的,我是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

和我握了手,也和台上的其他同志握了手。这时人越挤越多,大家伸出无数双手要和握手。

直至台上的同志几次催促回去休息,老人家才和大家招手离去。离去了,群众还久久不想离去。

曾在那天看到的居民经历是这样的:

那天他们正在吃晚饭,听到喊声,喜信突然传来,扔下碗筷,一齐向接待站飞奔而去。见在主席台上,时而向大家鼓掌,时而向大家招手,激动的人们一起涌到了讲台前边。他们院子里的两位中学生也挤到台前,把手高高地举起,想与握手。要回中南海了,他们一直跟着他走到门口,多么渴望再见到他呀!

一位叫卢健华的小朋友在写给他叔叔的一封信中也谈到他在接待站见到的情景:

昨晚七点多钟,我正在府右街看报喜的队伍,忽然有人喊:“来了”!我看见满面红光……我跑上前去,边跑边喊“万岁”……回去的时候,我一直跟着跑到中南海的门口,才蹦呀跳呀地回家了。

后来,与身边工作人员谈起这次经历时,他不无感慨地说:“你们比我好,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却不能,人家还没有准备呢。”

流露出对平常人生活的羡慕之情。

又一次,他对另一位工作人员也说起此事,他说:“……我现在哪也不能去!苦啊!”

这也是实情,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发生拥挤,尤其在“文革”时期。

这一次,出去,我们事先没有任何的准备,其后也没有及时报告,一旦有危险,连维持秩序都很困难,怎么能保证安全?面对这个突发事情,我们显得很不适应。被围了,易发生拥挤,而拥挤极易造成对群众的伤害。

不许伤害人民群众是我们警卫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和严格的纪律,即使不是有意造成也是不能允许的。这在警卫工作部署上就要想到的,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避免,如果想得不周到或是措施不够有力,那就是组织者的失职。

发生这次意外事件后,当拥挤的群众散去的时候,遗落街头的鞋子、书包等物品,就收了几箩筐,还有几个人被挤伤了送进了医院,不难想见当时拥挤的严重情况。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一、稀缺版本

曾经是内部读物,在老干部中饱受欢迎!

二、权威

作者陈长江历任8341部队警卫,1962年后全权负责主席的日常生活、警卫工作,寸步不离。跟随主席27年!一肚子主席的故事,三天三夜说不完!

三、出版时机:

   *一直是当代史绕不开的人物,看身边的人讲述一个“探索者”的心路历程。把“神”还原成一个“人”。


前言

世纪伟人生前并没有留下任何他自己亲笔写就的个人传记或回忆录,这对于许多渴望了解的人来说,不无遗憾。一生中的每一个时期,都充满了传奇,他的晚年亦不例外。如今很多描写晚年事迹的书,往往是根据史料写就的,难免对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无法真实记录,对有些历史事件背后的真实故事也无法阐述。通常,我们只有通过身边的工作人员的回忆录,才能弥补这个遗憾。《后十年》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后十年》一书是为纪念诞辰一百周年而写的,它完成于1993年夏,后因诸多因素未能出版。之后的几年里,作者对书稿所涉及的史实又进行了一些核实订正,在内容上做了一些补充,在一些章节上也有了适当的调整。到了1998年,适逢诞辰105周年之际,这本书终于有幸付梓,与读者见面。此书也是作者对同志的缅怀与纪念。

书中所述,大部分是曾担任警卫队长的陈长江同志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其真实性自不待说。由于他独有的经历,使得本书不仅较好地反映了那段历史的某些片段,为有志于研究这段历史者提供了一些重要资料,而且也可以使广大读者从更多的方面去了解一个真实的。

时光匆匆,转眼又到了同志诞辰115周年了。自从这本书版出版后,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为了满足更多热爱同志的读者的要求,同时也为了纪念同志,特将此书再版。

此次修订再版,笔者订正了原书中的舛讹之处,并在原书的基础上,补充增加了一些内容,使内容更加充分,人物更加丰满。读者从中可以读到一个晚年时期真实的,以及在同志人生后十年里,发生在他老人家身边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书籍介绍

本书作者讲述了自己跟随毛泽东同志27年所见所闻,特别是较全面的反映了1966-1976年毛泽东主席的生活、工作、学习、巡视的工作细节,也披露了“接见红卫兵”、林彪“九•一三事件”等重大鲜为人知的情节和片段,为有志于了解和研究这段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重要的史实资料和史实依据,更为全面理解一代伟人的心路历程和思想。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全格式(622+)
  • 小说多(195+)
  • 内涵好书(544+)
  • 微信读书(65+)
  • 强烈推荐(377+)
  • 中评(541+)
  • 图文清晰(297+)

下载评价

  • 网友 寿***芳: ( 2025-01-18 13:08:52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焦***山: ( 2024-12-24 15:47:17 )

    不错。。。。。

  • 网友 康***溪: ( 2025-01-05 11:29:21 )

    强烈推荐!!!

  • 网友 饶***丽: ( 2025-01-14 15:31:11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索***宸: ( 2025-01-05 10:11:5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权***颜: ( 2025-01-08 21:47:38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陈***秋: ( 2025-01-10 07:56:0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屠***好: ( 2025-01-02 16:03:14 )

    还行吧。

  • 网友 利***巧: ( 2025-01-07 00:59:2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訾***晴: ( 2025-01-13 02:39:1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19:41:39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石***致: ( 2025-01-11 00:38:4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通***蕊: ( 2025-01-06 13:14:44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方***旋: ( 2025-01-02 11:51:37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瞿***香: ( 2025-01-01 12:33:5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习***蓉: ( 2024-12-22 19:21:21 )

    品相完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