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源书城 -新型分离技术(第三版)(陈欢林)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8:17:44

新型分离技术(第三版)(陈欢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新型分离技术(第三版)(陈欢林)精美图片
》新型分离技术(第三版)(陈欢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新型分离技术(第三版)(陈欢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2234816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45.4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17:44

内容简介:

《新型分离技术》(第三版)基于第二版教材修订而成。首先介绍了分离过程分类、技术进展、应用前景与工艺选择原则等,同时归纳了一般分离与传递过程中的热力学、动力学及其平衡过程与推动力的基础知识;待分离物质间、分离物与分离剂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离系数等计算基础,分离因子及其与过程能耗的定性关系;分离过程的能耗分析等。 然后重点介绍了已开始规模化应用的新技术,如反渗透、纳滤、气体渗透、膜电解与双极膜水解离等膜分离技术;已有成熟应用案例的特种萃取、恒沸和反应精馏,以及近年来开发的分子蒸馏与膜蒸馏技术;应用于特种场合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凝胶萃取与膜基溶剂萃取技术,以及吸附、离子交换与色谱分离等分离技术;正在涌现出来的印迹色谱、印迹手性拆分、印迹固相萃取、印迹与免疫膜分离等新技术;仍然在发展阶段的泡沫分离、液膜分离;正在高速开发应用的高梯度与超导磁分离新技术。*后提出了不同分离技术与装备的耦合、集成及其过程建模与优化设计等。本书每章均穿插有相关例题,以助理解概念和深化知识点;章后附有适量习题,通过练习以巩固设计基础和掌握计算方法;章后所列参考文献,读者可对相关新技术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索研究。

《新型分离技术》(第三版)可作为普通高校化工、环境、生物、食品、材料、资源与能源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化工过程及其相关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人员自学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分离技术及其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1

1.1.1分离技术的地位与作用1

1.1.2新型分离技术开拓与发展的必要性2

1.2分离过程的分类3

1.2.1机械分离4

1.2.2传质分离4

1.2.3反应分离与转化5

1.3新型分离技术的进展5

1.3.1膜分离技术6

1.3.2基于传统分离的新型分离技术8

1.3.3耦合与集成技术9

1.4分离技术选择的一般规则11

1.4.1选择的基本依据11

1.4.2工艺可行性与设备可靠性12

1.4.3过程的经济性13

1.4.4组合工艺排列次序的经验规则13

习题14

参考文献15

第2章分离过程的基础理论16

2.1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基础16

2.1.1热力学基本定义与函数16

2.1.2偏摩尔量和化学位17

2.1.3克拉贝龙方程和克-克方程18

2.1.4相律19

2.1.5渗透压与唐南平衡理论19

2.1.6非平衡热力学基本定律22

2.2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基础24

2.2.1分子传质及其速度与通量24

2.2.2质量传递微分方程26

2.2.3质量传递微分方程特定式27

2.3分离过程中的物理力27

2.3.1分子间和原子间的作用力27

2.3.2溶解度参数30

2.3.3渗透系数31

2.4分离因子33

2.4.1平衡分离过程的固有分离因子33

2.4.2速率控制过程的固有分离因子34

2.4.3分离因子与过程能耗的定性关系35

2.5分离过程的能耗分析36

2.5.1有效能的基本概念36

2.5.2分离过程的分析39

习题41

参考文献42

第3章反渗透与正渗透、纳滤、超滤与微滤43

3.1反渗透与正渗透44

3.1.1渗透、反渗透与正渗透44

3.1.2反渗透基本机理及模型46

3.1.3反渗透操作特性参数计算48

3.1.4反渗透工艺流程49

3.2纳滤52

3.2.1纳滤膜发展历程52

3.2.2对氯化钠的截留作用53

3.2.3对单价或多价化合物的截留作用53

3.2.4对混合物离子的截留作用53

3.2.5对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截留作用55

3.2.6纳滤恒容脱盐55

3.3超滤57

3.3.1超滤的基本原理57

3.3.2超滤传质模型57

3.3.3超滤过程工艺流程61

3.4微滤66

3.4.1微孔过滤模式66

3.4.2滤饼过滤式通量方程67

3.4.3通量衰减模型68

3.5膜组件71

3.5.1膜组件种类71

3.5.2各种膜组件比较75

习题76

参考文献78

第4章气体渗透、渗透汽化与膜基吸收79

4.1气体分离79

4.1.1气体在膜内的传递机理79

4.1.2影响气体渗透性能的因素83

4.1.3气体分离的计算88

4.1.4级联操作的形式和级数计算91

4.1.5气体膜分离的经济性比较93

4.2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94

4.2.1渗透汽化及蒸汽渗透原理94

4.2.2渗透通量和分离因子95

4.2.3渗透汽化膜过程的设计计算98

4.2.4影响工艺设计的主要因素99

4.2.5渗透汽化级联计算101

4.2.6渗透汽化与蒸汽渗透的经济分析102

4.3膜基吸收103

4.3.1膜基吸收及其气液传质形式103

4.3.2膜基吸收的传质104

4.3.3膜基吸收的设计参数的确定106

4.3.4膜基吸收过程的应用106

习题107

参考文献108

第5章透析、电渗析与膜电解109

5.1透析109

5.1.1透析过程机理109

5.1.2透析过程的通量模型110

5.1.3透析液的种类及其组成111

5.1.4透析过程的种类及其清除率112

5.2电渗析114

5.2.1电渗析过程原理114

5.2.2电渗析的基本理论115

5.2.3电渗析过程中的传递现象117

5.2.4电渗析器工艺参数计算117

5.2.5电渗析器及其脱盐流程设计122

5.2.6电渗析中的浓差极化现象127

5.2.7倒极电渗析过程设计及应用128

5.2.8交换树脂填充式电渗析装置的设计及应用130

5.3双极膜水解离131

5.3.1双极膜的特性132

5.3.2双极膜水解离理论电位和能耗132

5.3.3双极膜电渗析水解离原理133

5.3.4双极膜过程设计参数134

5.3.5双极膜水解离应用135

5.4离子膜电解135

5.4.1膜电解基本原理135

5.4.2离子电解膜135

5.4.3膜电解槽中的电化学反应及物料平衡137

5.4.4膜电解槽中的物料衡算138

5.4.5电解定律139

5.4.6膜电解槽阳极电流效率139

5.4.7膜电解的槽电压139

5.5电渗析的经济性比较141

习题141

参考文献142

第6章特种精馏与蒸馏143

6.1混合物组分的相图143

6.1.1三组分相图与蒸馏边界143

6.1.2剩余曲线图144

6.1.3蒸馏曲线图147

6.1.4全回流下的产物组成区(蝶形领结区)148

6.2萃取与恒沸精馏149

6.2.1萃取与恒沸精馏特征及其差异149

6.2.2溶剂选择原则150

6.2.3萃取精馏的分离因子152

6.2.4萃取精馏理论板数计算153

6.2.5恒沸精馏理论板数计算156

6.3反应精馏157

6.3.1反应精馏的基本特点158

6.3.2反应精馏的相平衡与化学平衡158

6.3.3反应蒸馏的动力学160

6.3.4反应精馏塔的设计计算161

6.3.5反应精馏选型与应用163

6.4分子蒸馏166

6.4.1分子蒸馏的原理167

6.4.2分子蒸馏的传热与传质169

6.4.3分子蒸馏器及其工艺设计170

6.4.4分子蒸馏器特征及其应用171

6.5膜蒸馏174

6.5.1膜蒸馏的基本原理174

6.5.2膜蒸馏中的传热和传质175

6.5.3膜蒸馏用膜及装置177

习题179

参考文献179

第7章超临界流体与特种溶剂萃取181

7.1超临界流体萃取181

7.1.1超临界流体及其性质182

7.1.2超临界流体萃取中的相平衡186

7.1.3超临界流体的传递性质189

7.1.4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设备计算193

7.1.5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方法及典型流程196

7.1.6超临界萃取操作条件选择197

7.1.7超临界流体萃取过程的能耗198

7.2双水相萃取198

7.2.1双水相分配原理199

7.2.2双水相系统中的作用力200

7.2.3影响双水相分配的主要因素202

7.2.4双水相系统的选择205

7.2.5双水相萃取工艺设计206

7.2.6双水相萃取的应用207

7.3凝胶萃取208

7.3.1凝胶的种类及其特性208

7.3.2凝胶的相变温度209

7.3.3凝胶的溶胀与收缩机理209

7.3.4凝胶的筛分作用211

7.3.5凝胶萃取设计参数211

7.3.6典型的凝胶萃取工艺212

7.3.7凝胶萃取的应用215

7.4膜基溶剂萃取216

7.4.1膜基萃取基本原理216

7.4.2膜基萃取传质方程式217

7.4.3影响膜基萃取传质的因素218

7.4.4萃取剂选择原则219

7.4.5膜与膜组件的选择原则221

习题221

参考文献222

第8章吸附、离子交换与色谱分离224

8.1吸附与交换剂结构及其性能224

8.1.1常用吸附剂224

8.1.2离子交换树脂225

8.1.3特种色谱用固定相与流动相227

8.1.4吸附剂的选择原则229

8.2吸附分离229

8.2.1吸附平衡及等温吸附方程229

8.2.2吸附扩散传质机理232

8.2.3吸附分离特性参数234

8.2.4吸附分离工艺237

8.3离子交换244

8.3.1离子交换平衡与动力学关系244

8.3.2离子交换过程设计248

8.3.3离子交换器及其设计要求250

8.4色谱分离252

8.4.1色谱的分类和特点252

8.4.2色谱分离平衡关系及操作方法254

8.4.3色谱分离的基本参数255

8.4.4色谱分离的放大设计与优化259

习题262

参考文献262

第9章分子识别与印迹分离264

9.1弱相互作用与分子识别264

9.1.1分子间弱相互作用264

9.1.2分子识别及其专一性条件264

9.1.3分子识别的基本尺度265

9.1.4互补性和预组织原则265

9.1.5分子识别的键合常数266

9.1.6分子识别体系267

9.2分子识别理论及模型269

9.2.1分子识别的热力学基础269

9.2.2分子识别的动力学基础269

9.2.3分子识别过程的键能270

9.3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271

9.3.1制备材料的筛选271

9.3.2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272

9.3.3典型制备方法的利弊分析274

9.3.4典型印迹聚合物的特征275

9.4印迹分离过程建模及估算275

9.4.1印迹分离过程建模275

9.4.2分子印迹扩散吸附模型与相互作用能差277

9.4.3客体结合常数与结合量估算278

9.4.4影响分子识别效应的因素280

9.5印迹聚合物的应用281

9.5.1印迹色谱分离281

9.5.2印迹手性拆分282

9.5.3印迹固相萃取284

9.5.4印迹与免疫膜分离289

习题294

参考文献294

第10章泡沫、液膜与磁分离296

10.1泡沫分离296

10.1.1泡沫分离基本原理297

10.1.2泡沫分离的设备及流程300

10.1.3影响泡沫分离的因素302

10.1.4过程设计与理想泡沫模型305

10.1.5泡沫分离新发展310

10.2液膜分离311

10.2.1液膜的形状和分类311

10.2.2促进传递机理及载体的选择312

10.2.3液膜分离机理及传质方程313

10.2.4液膜制备及其分离操作过程317

10.2.5液膜分离的应用322

10.3磁分离324

10.3.1磁场及其磁性材料特性324

10.3.2磁分离计算基础327

10.3.3高梯度磁分离329

10.3.4超导磁分离331

10.3.5磁分离机及其处理系统332

10.3.6磁分离机系统设计要点335

习题338

参考文献339

第11章耦合与集成技术341

11.1反应-分离的耦合集成过程341

11.1.1催化膜反应器341

11.1.2渗透汽化膜反应器343

11.1.3膜生物反应器346

11.2分离-分离集成工艺及过程348

11.2.1膜与吸收、汽提的集成349

11.2.2精馏-渗透汽化的集成350

11.3耦合与集成过程建模353

11.3.1平推流集成过程建模354

11.3.2全混流集成过程建模355

11.3.3间歇式集成过程建模356

11.4集成过程的设计优化358

11.4.1Aspen Plus软件模拟设计358

11.4.2McCabe-Thiele图解法设计359

习题363

参考文献363

附录365

附录A电解质水溶液的渗透压系数365

附录B聚合物膜材料的溶解度参数366

附录C常用溶剂的溶解度参数367

附录D无机离子和离子对的自由能参数368

附录E碱金属阳离子和卤族阴离子的自由能参数369

附录F有机离子的自由能参数369

附录G结构基团对Ecoh,i和Vi的贡献369

附录H结构基团对溶解度参数的贡献371

 


作者介绍:

陈欢林,浙江大学化工学院,教授,1949年9月生,浙江萧山市人,硕士。现任浙江大学材料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工学会非均相分离专业委员会委员、《膜科学与技术》编委、浙江省膜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海水资源利用专家组成员。曾任浙江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膜材料与技术工程中心(筹)副主任,曾任国家科技部新材料领域863项目初审、终审专家。《Ind.& Eng.Chem. Resch.》、《J of Membrane Sci.》、《Desalination》、《J applied polymer Sci》《Colliod and surface》等国际杂志特约评审人。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前言

前言

《新型分离技术》第二版出版也已经有六个年头了,基于相关新材料的开发成功,膜分离技术应用得到进一步拓展。以压力或电位差为推动力的膜技术,如反渗透、超滤、电渗析、膜电解等日趋成熟,并逐渐替代传统工艺或开辟出新的应用途径,不少已获得规模化的推广应用,如海水淡化与苦咸水脱盐、高浓废水处理、染料与颜料精制等。近几年来的家用净水机,年销售额已超过800亿元,使政府的“保障饮水安全”上升到“促进饮水健康”的层面。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家用净水机的普及率将达到电冰箱或空调的水平。随着新型纳滤膜的开发成功,真可谓:“水,去咸除污胜似泉。日相依,饮粥汤茶羹。”

近十年来,高梯度磁分离在选矿和废水处理领域已有不少成功应用案例;随着超导磁材料的开发成功,超导磁分离也从实验室走向中试与工业应用;基于分子识别功能的各种分子印迹聚合物研制成功,以及相应分子印迹技术及其耦合工艺的开发,其在去除、富集、分离、浓缩、纯化与检测应用方面的迅速拓展更为瞩目。

基于上述技术的快速发展,本版特作以下修订: 第1章,对当今技术发展趋势明显不适应的表述作出修改;第3章,增添了有关纳滤膜研究历程及其对无机离子和微量有机物的截留或脱除性能;第5章,删去了节中有关渗析的词组,以免与透析概念相混淆,并将膜电解中物料平衡与物料衡算二节合并;第6章,改名为“特种精馏与蒸馏”,以强调和普通精馏与蒸馏的差异,删去了相关催化或反应精馏的相平衡图标和流程简图,以及催化或反应精馏的模拟计算和应用案例等;第7章,改名为“超临界流体与特种溶剂萃取”,并改写了膜基溶剂萃取部分内容;第9章,由原第10章的第10.3节“分子识别与印迹分离”单独设成,原第9章“液膜分离与促进传递”改编为第10章的第10.2节;第10章,改名为“泡沫、液膜和磁分离”,增添了有关磁分离基础与计算部分内容,增设超导磁分离内容,泡沫与液膜分离二节仅作少量词句修改。

本书除原第9章“液膜分离与促进传递”与原第10章中的“分子识别与印迹分离”对调外,仍保持前二版的结构特色,也即需强调前二版作者对本书的贡献。所涉及的纳滤膜性能及其图表基于萧山供水公司第三水厂的运行和杭州超纳净水设备有限公司的试验基础,属于相关国家水专项课题成果,在此对方卫国、胡妙生、陈霄翔、李聪等做出贡献的同事表示感谢。本版由陈欢林、张林、吴礼光主编。

新型分离技术应用面广,并始终处于发展之中。要想使其成为通俗、易懂的经典教材,与编著者的学术水平、教学经验积累有关,更重要的是与编著者认真踏实的作风与授道解惑的精神紧密相关。虽然在主观上努力要求,但鉴于我们的学术水平、实践经验、领悟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局限性,书中尚有不足。现恳切希望关心此技术发展与教学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们对本书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下一版中补充与修改,力求使其成为较理想的教材。

陈欢林

2019年3月

于浙江大学求是村

版前言

五年前,在《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成都会议临近期间,我的老师黄仲九、王尚弟先生热心、真诚地鼓励我编写一本新型分离技术。在他们的再三催促下,我们较为仓促地在原第二版教材(浙江大学出版)基础上,整理了本书的编写提纲与教材大纲(初稿),由二位先生带去成都会议讨论。由于编写提纲不细,又未提交样章等原因,经再次修改后,在次年的大连会议上,我们的教材正式列入了项目的编写计划。

刘茉娥教授和我早在20年前就为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环境化工、高分子化工等工科类本科生开出新型分离技术的课程,并于1992年正式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型分离技术基础》教材,1999年再版。对于编写教材的辛酸苦辣早已有深切的体会,对于正在发展中的新型分离技术的教材编写,尤为与基础课教材不同,必须完善相对已成熟的、并不断充实新发展的技术,工作量极大。在校、院教学部门领导的支持下,通过近六年来的教学积累和编写,今天终于成稿,如释重负,顿觉一身轻松。

本教材充分考虑到与过程工程原理(原称化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联系与衔接,合理调整了原版不适应教学规律的框架与结构,适当增添了正在发展并已取得共识的新概念、新技术,适量补充了日趋成熟且实用的新工艺。例如将各类膜接触器分别列入与其密切相关的精馏、吸收、萃取与吸附等章节中;在平衡级分离、传质分离的基础上,又在某些章节中增添了有关反应分离的概念;并在后补充了分离-分离、反应-分离耦合与集成技术,其目的在于使系统在条件下运行,进一步提高工艺过程的合理性、有效性与经济性。

本书分别由陈欢林(第1章、第2章第1~4节、第3章、第5章)、刘茉娥(第6章第4、5节,第9章,第10章第1、2节)、李昌圣(第2章第5节)、孙海翔(第10章第3节)、张林(第4章、第11章)编写;其余各章节的编写者为陈欢林、刘茉娥(第6章第1~3节),陈欢林、姚善泾(第7章),孙海翔、任其龙(第8章);全书由陈欢林统稿并作部分修改。在编写过程中,孙海翔在各章文字输入与图表处理方面付出大量的辛劳,李昌圣对有关章节的文字和语句方面进行了润色工作;熊大和所长审阅了第10章第2节的初稿,并提出了中肯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即将完稿之际,我们要感谢潘祖仁、陈维杻二位先生对本书的极力;感谢近20年来选修本课程的化学、化工、生物、环境、高分子材料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前两版教材的使用,为我们的教材建设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新型分离技术所涉及的面极广,且在进一步的拓展之中,为一门始终处于发展之中的学科。要使新型分离技术的教材深受学生的喜爱并获得好评是不容易的,它与编著者的学术水平和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密切相关。由于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领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学术水平有限,实践经验不足,书中难免有不少纰漏甚至错误,我们真诚希望相关专家、学者和同行能给予指教,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便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陈欢林

2005年2月

于浙江大学求是园

第二版前言

《新型分离技术》版出版发行已整整八年了,承蒙国内同行、专家、师生们的厚爱,选用此书为本科或研究生教学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八年来,教材多次重印,并不时有教师或学生来电、来email对书中有关内容的询问与建议,以及索取课件或习题解答等。对本书在全国高校被广泛使用是我们编著时没有想到的,使我们深受鼓励,也深刻认识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因此也激励与鞭策我对本书修订的强烈意愿。我曾多次计划并挤出时间开展修订工作,特别是近六年来出版社何丽女士的多次鼓动与催促,但终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力不从心而多次搁浅。

随着分离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膜分离技术,不少已从概念或实验室研究状态走向中试示范与工业应用。版教材的部分内容已经明显不适合教学要求,急需修改与补充。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教材做了删除、修改和补充。本版对以下内容进行了修订:

章,补充纳滤与膜接触器的基本特征描述;第三章,补充有关正渗透机理及技术,并增补了对分离膜及种类的描述;第五章,重新编写双极膜工艺构建与应用部分;第六章,删除有关渗透蒸馏内容及膜蒸馏应用部分;第七章,重新编写膜基溶剂萃取一节;第八章,删除双向色谱和逆流模拟移动床色谱的简要介绍;第九章,删除液膜用于气体分离的内容;第十一章,重新编写了膜生物反应器部分。

同时也对书中部分内容和文字或表达不妥等作了修改。本版整体结构基于版不变,因此,仍包含版作者的贡献。本版由陈欢林、张林、顾瑾修订。

新型分离技术应用面广,并一直处于发展之中。要想使其成为通俗、易学的经典教材,与编者的学术水平和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有关,更重要的与编者认真踏实的作风与授道解惑的精神紧密相关。我曾参与潘祖仁先生《高分子化学》中分离膜内容的编写和谭天恩先生《化工原理》中膜分离内容的编写工作,深切体会到二位老先生倾注于教材之中的良苦用心。我们应以老先生的敬业精神为楷模,在未来的五六年时间,修订编写出比较理想的新型分离技术教材。

由于我们学术水平有限,实践应用经验不足,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领悟与确切表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真诚征集相关专家、老师与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再版中修正与完善。

于浙江大学求是园

2013年6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少量广告(676+)
  • 无颠倒(663+)
  • azw3(74+)
  • 四星好评(371+)
  • 体验好(114+)
  • 情节曲折(107+)
  • 无盗版(379+)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卉: ( 2025-01-10 10:19:32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芮***枫: ( 2024-12-29 18:18:40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薛***玉: ( 2024-12-28 08:48:08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国***芳: ( 2025-01-13 11:25:35 )

    五星好评

  • 网友 宫***凡: ( 2025-01-13 20:03:05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瞿***香: ( 2025-01-04 22:43:20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苍***如: ( 2025-01-17 11:50:5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养***秋: ( 2024-12-24 20:44:2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詹***萍: ( 2025-01-11 15:08:24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方***旋: ( 2024-12-31 01:41:49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石***烟: ( 2025-01-04 06:19:48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谢***灵: ( 2024-12-21 16:57:5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戈***玉: ( 2025-01-16 00:38:33 )

    特别棒

  • 网友 汪***豪: ( 2025-01-03 19:28:0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敖***菡: ( 2024-12-24 23:21:1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石***致: ( 2024-12-24 15:44:1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