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近距离检视语言与权力,多维度创构民族与想象;《想象的共同体》作者自述:求学到治学,“二战”到冷战,英美到东南亚;回访历史现场,追溯思想生成,破除学术盲信;戴锦华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享誉世界的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回忆性著作。书中回顾了他幼年从昆明到加州再到爱尔兰的辗转,在伊顿和剑桥的求学经历,在美国康奈尔的研究和教学经历,在东南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的田野调查经历,以及退休之后的种种新尝试。本书是安德森应日本友人之邀而作,于2003年前后开始构思,2009年日文版面世。英文版的出版有赖于其弟佩里•安德森的促成,然书未面世,作者便于2015年12月在印尼朗玛逝世。
回溯五十余年的学术人生,安德森坦陈其以《想象的共同体》为代表的众多学术成就的灵感与起源;直击现代学术和教育体系的弊病;反思认为全球化出路单一的普遍展望,为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解锁更多可能。安德森一生经历丰厚,他的写作更是精妙幽默,富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学者还是大众读者都会在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戴锦华
序
章 移动的青春
第二章 区域研究
第三章 田野工作
第四章 比较的框架
第五章 跨学科
第六章 退休与解放
跋
索引
作者介绍: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Richard O'Gorman Anderson,1936—2015)
全名本尼迪克特·理查德·奥戈尔曼·安德森,全球知名学者,民族主义研究、比较政治学、东南亚研究专家,康奈尔大学荣休教授。1936年出生于中国昆明;1953年进入剑桥大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和英法文学;1958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专攻东南亚区域研究;1967年获政治学博士学位;1983年发表代表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安德森的研究为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研究开拓了新局面,影响遍及几乎所有人文社会学科,是理解当代社会的经典。
其他著作包括:《革命时期的爪哇》《镜中:美国殖民时代暹罗的文学与政治》《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全球化时代:无政府主义与反殖民想象》。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移动的青春
我对上学的初记忆始于大约
1942
年。我父亲在旧金山不断住院出院,我的妹妹也在
1943
年出生。我母亲因为照顾丈夫和刚出生的宝宝而筋疲力尽,无力对付两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当时我们总是吵个不停。因此,我们被打发到了县立学校(
The County School
),那是一所由两位严肃的斯堪的纳维亚妇女管理的寄宿学校,在洛斯盖多斯(
Los Gatos
)郊外,现在的硅谷(
Silicon Valley
)边上。如今这所学校依然还在那里,但小镇已变得非常大了,以致它现在离镇中心并不远。美国对我们而言是十分陌生的,我们非常想念父母,还经常被体罚。我不幸经常尿床,校规迫使我几乎每天都要错过一节课来清洗我的床单,我为此遭到了无情的戏弄和欺负。我不记得在那里学到过任何东西。
在我们一家回到沃特福德并设法在镇边买下一处房子之后,我和弟弟被送进一所贵格会小学。在我们镇上,汽车当时是稀罕之物,因此,我们是坐由我母亲那上了年纪、极其善良的园丁赶的驴车去上学。我次遭遇交通事故就是当我冲出校门时,撞上了碰巧经过的同样一辆驴车。倘若是一辆汽车,我很可能已经丧命了,但因为是驴车,我仅仅摔断了肩胛骨。
当我们男孩子可以骑自行车去上学的时候,我们就接触到了阶级斗争和宗教冲突。我们必须骑车穿过一个人口相对贫困的天主教社区。那里的男孩认为我们是势利小人,是半个英国佬和新教徒,时刻准备着干仗。下坡的路并不是很糟糕,因为我们可以骑得很快,而且可以用曲棍球棍武装自己。但是,上坡回家就轮到我们被这些家伙
“
搞定
”
了。当时我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被仇恨,但那是在宗教、阶级和种族偏见方面的一个有益教训。现在,我对那所贵格会学校的记忆不多了,除了记得我非常害怕一位红脸的数学老师,以致我经常逃学,对母亲撒谎。我也是一个小团伙的成员,为首的是一个叫作菲奥娜(
Fiona
)的无法无天、体格健壮的女孩。
对我而言,重要的一份幸运是我母亲做出的又一关键决定。爱尔兰法律规定,儿童必须学习要么爱尔兰语(民族主义),要么拉丁语(天主教)。我母亲认为我去学一门几近无人使用、唯有在国家西部边远地区才有人说得流利的语言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的选择是拉丁语。她为我找了一位家庭教师
——
韦伯斯特夫人(
Mrs. Webster
),韦伯斯特夫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年妇女,是我遇到过的好的老师。虽然可能难以置信,但她让我爱上了拉丁语,让我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我有语言天赋。
后来我问我母亲:
“
为什么要选择拉丁语?它甚至比爱尔兰语更为过时。
”
虽然她本人并不懂拉丁语,但她知道正确答案:
“
拉丁语是绝大多数欧洲语言
——
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
——
之母,因此,如果懂拉丁语,你就会发现掌握所有这些语言都易如反掌。另外,拉丁语文学相当伟大,每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该知道。
”
然而,事实证明,我母亲做这个决定还有一个原因。她认为那时的爱尔兰学校不是很好,她希望她的两个儿子去英格兰上一所好的寄宿学校,这可以帮助他们进入出色的
“
公学
”
,以后进入大学。在这些教育机构中,拉丁语(与希腊语)是课程表中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负笈离家,先是我自己,一年后是我弟弟。去英格兰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们必须坐七小时轮船驶过以波涛汹涌闻名的爱尔兰海,乘客一路呕吐不停。我们在凌晨
2
点左右到达威尔士的小海港菲什加德(
Fishguard
),设法用几杯热可可或者马麦酱取取暖,然后坐凌晨
4
点的火车前往伦敦,到那里大约是
10
点钟。在祖父家休整一两天之后,我们就乘坐火车前往史凯特克利夫(
Scaitcliffe
),那位于伦敦东南的小学校。
我仅仅在这所新学校读了两年,但强度很高,因为它专注于
“
塞满
”
小男孩以使他们进入
“
公学
”
。压力也来自我母亲,她告诉我们,因为她是寡妇,主要依靠津贴生活,我们如果不能获得奖学金,就不能去这些名校上学。我适时参加了伊顿公学为空出的十三个奖学金名额举行的全国选拔考试(
19
世纪末,我外祖父也曾在那里获得过奖学金),名列第十二,让大家惊讶不已。我弟弟精力更充沛、更具竞争力,后来也参加了这个考试,取得了比我好得多的成绩。
对我而言,伊顿是一个奇怪的地方。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来自英国贵族和富商巨贾或者金融大鳄家庭,少数是来自前殖民地和现保护国的棕色皮肤的
“
王子
”
。
“
奖学金男孩
”
主要来自中产家庭,他们在单独的一栋楼里同住同吃,被迫穿一种特制的
“
中世纪
”
服装。来自光鲜
“
家族
”
(
House
)的大多数孩子,我们只在上课时才会见到。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保证了他们会有一个舒适惬意或者有权有势的未来,认为没有必要刻苦用功,公然把
“
奖学金男孩
”
鄙视为社会地位远远低于他们的
“
书虫
”
。
“
奖学金男孩
”
大多很勤奋,以嘲笑他们的敌人
“
愚蠢
”
和势利作为回应。他们也有自己的(智识)势利,并且紧密地绑在一起。我从未在勤奋孩子如此之多的班上学习过。
它在其他方面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即使是冬天,我们也必须早早起床,冲冰水淋浴,在后获准吃糟糕透顶的英式早餐之前,先要上我们的节课。每天上午和下午,课程都是一节接一节,仅仅穿插以严格控制的体育运动和作业缠身的夜晚。我们渐渐意识到,这种高强度的一个原因是老师们坚信
“
无所事事者易作恶
”
(
The Devil finds work for idle hands
)的老话。他们知道,在一个全是男生的环境里,被荷尔蒙困扰的青少年如果不被时刻监督、保持体力耗尽,他们就会陷入千奇百怪的恋爱和性关系之中。
课程设置对
“
奖学金男孩
”
而言尤其艰难,他们知道,或许他们必须再次获得奖学金才能进入牛津或者剑桥。伊顿的课程非常守旧。核心元素始终是语言
——
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以及后来冷战期间的一点俄语。而这些语言又要依托于古代史、艺术史、少量的考古学以及以英国为核心的诸多比较近代史课程。没有人类学,没有社会学,没有政治学。除上述课程以外,还有许多数学课,以及十分薄弱的、浅尝辄止的化学、生物和物理课。不过当然,没有性教育。
我只记得两位老师。一位是雷夫
·
佩恩(
Raef Payne
),一个教授英国文学、胆敢向我们介绍
T.S.
艾略特(
T.S. Eliot
)(那时他年事已高,并已是诺贝尔奖得主)的年轻人。这是我们对后爱德华时代文学的欣赏。通常的英国文学教学大纲主要涵盖至
19
世纪末,课堂上的诗歌教学坚守某些固定模式,比如有限长度的韵式。那时候学习艾略特的诗歌是非常少见的,因为这不符合标准惯例。这位年轻老师还负责排演每年的校园剧,通常是莎士比亚戏剧,能很好地处理每当某个男孩被分配去扮演任何女性角色时总会出现的口哨声加尖叫声。
“
别犯傻了,
”
他会说,
“
在莎士比亚时代,所有女性角色的扮演者都是与你一样的男生。
”
另一位难忘的老师是令我们生畏的校长罗伯特
·
伯利爵士(
Sir Robert Birley
)。让人吃惊的是,他讲授的诗歌课非常精彩,大大增强了我对诗歌的喜爱。他并不是简单地比较几首诗,分析它们的不同长度或韵律风格,他会选择一首诗,比如吉卜林的诗歌,分析其创作,解释其历史背景。同样是他让我明白了美和美德未必相同,写出漂亮诗歌的诗人未必就是好人。
在这一环境中,弟弟和我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他专攻近代史,主要但不局限于欧洲近代史,而我则专注于语言和文学。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对于从中世纪晚期直到
19
世纪末的法国文学尽管保守但系统的学习。英语和法语是难互译的两种欧洲语言,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立马就感觉到了困难,却也为获准进入一个完全非英语的世界而倍感愉快。
相当大量的古代文学阅读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感觉就像是沐浴在两个伟大的非基督教文明之中。我们奖学金学生被视为学校的学习精英,因此获准阅读几乎任何东西,甚至是老师们经常因为尴尬而略过的色情文章。我们被训练欣赏的古代文化与我们正被培养融入的当代文化相差十万八千里。虽然我们被教育要对我们的躯体感到羞愧、遮蔽我们的躯体,但古希腊的雕塑几乎是彻底的、不加掩饰的裸体,美不可言。在
1950
年代的英国,同性性行为依然是一种刑事犯罪,可能让人遭受数年牢狱之灾,但古代神话中满是神爱上人类男孩或者年轻男子的故事。古代历史上有大量关于年轻的恋人勇敢地同赴战争、死在彼此怀抱的例子。而且还有美丽动人的爱神,以及一个手持弓箭支持她的淘气小男神。相反,基督教似乎枯燥无味,心胸狭隘。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我们接受过严肃的写作训练。我们必须练习用拉丁语创作诗歌,将英语诗歌翻译成拉丁语。我们还仔细研读过
16
世纪到
19
世纪的英语散文大师。后,必须用不同的语言熟记并公开朗诵很多诗歌。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俄语,甚至爪哇语诗歌。
但是我当时并不知道我很幸运,差不多是后一批拥有这些经验的人。到
1950
年代后期,背诵诗歌的做法几乎消失了。被视为人文教育基础的传统广义的古典学,也让位于通常被认为更有助于事业、职业和现代生活的科目。而且,粗糙的美式英语正在成为的
“
世界语言
”
,造成了这个世界的巨大损失。
在伊顿,我只做过一件我依然引以为傲的事情。老师们经常搞体罚,认为体罚
“
让我们坚强
”
。然而,更糟糕的是,高年级的孩子被允许抽打更加瘦小的低年级的孩子。在一些好朋友的帮助之下,我说服了我的同班同学与这一传统决裂。当我们成为高年级学生的时候,我们向所有低年级学生保证,不会再有抽打行为
——
很自然,我们一度颇受欢迎。
尽管伊顿很严格,它的假期却足够长。在我获得伊顿奖学金的时候,我亲爱的姑妈带我去巴黎观光了一周。我在旅馆附近的一个报摊买了一本法国连环漫画,无意间看到里面有一幅让我大为吃惊的画面:泰山正在为简缝制一些性感的丛林服装。我始终认为是简亲手缝制了自己的衣服,从未想过泰山会做这样的事情。在我向姑妈提及此事的时候,她大笑不止,因此我不得不稍作回击:
“
法国有世界上好的设计师,他们全都是男人!
”
后来,我与一些校友在荷兰骑车旅行,与我母亲的好朋友一起过暑假,他们一个住在奥地利,另一个在瑞士和意大利边境附近有一栋别墅。因此,我有足够的机会在爱尔兰和英格兰之外寻找青春期的乐趣。
伊顿人可以到国外短期旅行,外国贵宾也可以来伊顿访问。
1953
年
6
月迎来了蔚为壮观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典礼,所有国王或者他们的代表都受到了邀请。然而因为太平洋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日本裕仁天皇不为英国公众舆论所接受,但天皇十分年幼的儿子明仁则被认为适合出席。我们奖学金学生接到通知说明仁要造访伊顿,我们必须好好表现以示尊重。实际上,我们大体上是相当不友善的,因为战争才刚结束不久。但是当明仁到达的时候,我们大为震惊。他是一个小个子的年轻人,比我们稍大一点点,穿着普通的黑色服装,走在两个身材高大的苏格兰士兵中间,差不多就像刚刚被捕一样。他几乎默不作声,缺乏自信,局促不安,非常温和。突然间,我们中很多人都觉得,他在某些方面就像我们一样。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国家在面对政治或者经济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在其国民中煽动民族主义和危机感。年轻的日本人在学习缅甸语,年轻的泰国人在学习越南语,年轻的菲律宾人在学习韩语,这一事实是一个吉兆。他们在学习跳出椰壳碗,开始留意自己头上的巨大天空。这其实就存在着抛弃自我中心或者自恋的可能性。重要的是要记住学习一门语言并不仅仅是学习语言交流方式。它也是学习一个说和写与我们不同语言的民族的思维和感觉方式。它也是学习构成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的历史和文化基础,以此学习与他们感同身受。
因为“被迫”去了暹罗(泰国),我也“被迫”开始比较地思考。我在暹罗看到的每一样东西都让我就印度尼西亚提出新问题。暹罗从法律上来讲从未被殖民过,其政治文化受佛教和君主制影响,多半是保守的;印度尼西亚是旧殖民地,主要是穆斯林和共和派,直到1965年,大体上是中篇左。它有一个自豪的、流行的民族主义传统,而这种传统在暹罗几乎是完全不存在的。如何比较它们?在什么框架内?正式因为这两次“田野工作”经验,1983年,47岁的我出版了《想象的共同体》第一版。
我开始意识到关于田野工作的一些基本的东西:仅仅专注于“研究项目”是无用的。你必须对一切保持无限好奇,擦亮你的眼睛,锐化你的耳朵,凡事做笔记。这是此类工作的最大恩赐。陌生的经历让你的一切感官比平素敏感得多,你对比较的喜爱变得更深。这就是当你回归日常时,田野工作也非常有用的原因。你已经培养出观察和比较的习惯,它们鼓励或者迫使你开始注意你自己的文化同样是陌生的——倘如你仔细地观察,不停地比较,保持人类学的距离。就我而言,我第一次开始对美国——日常的美国感兴趣。
大多数学者,包括我自己在内,设法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回到他们当初曾做过田野的国家(倘若不能回到该地区、城市或村庄)。这种重访激励他们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开启新视野。当人们问我如果无法继续追踪早起的田野工作怎么办,我的回答是他总是可以转眼研究相邻国家,就我而言(研究印度尼西亚)是转向暹罗和菲律宾。
这五位男性教了我很多,同时也给予了我友谊、父性心理和政治团结。因为他们,在我被驱逐的27年时间里,我得以继续某种有益的印度尼西亚田野工作。在此过程中,我渐渐意识到,对一个学者而言,没有什么能胜过享有这种深刻而持久的情感,它们通常比孤独的图书馆研究有价值得多。
这段背景介绍非常之赞。
在那些日子里,每场电影放映之后观众都必须立正站好,伴随着国歌响起,银幕上就会出现令人同情的年齿尚幼的伊丽莎白女王骑在马背上的彩色图像。这真是种煎熬。在因为《东京物语》(Tokyo Story)泪眼婆娑或者因为《战舰波将金号》(The Battleship Potemkin)热血沸腾的时候,去忍受这种专制的拥君废话就是折磨。不久,我就学会了如何在国歌刚刚开始的时候冲向出口,尽管很多盛怒的爱国者准备在通向出口的路上抓住我或者打我。由此,我成为了一名幼稚但坚定的共和主义者。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述,戴锦华教授作序推荐
《想象的共同体》,一部民族主义的颠覆之作,让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全球学界声名鹊起,至今余波未散。思想生发的背后是个人成长与时代流变的交汇。《椰壳碗外的人生》将带领读者叩访安德森的生命故事及历史现场。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言,这是一位学者的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是一段20世纪特定时段的历史,也是一个重要思想生成发展的历史。还原历史语境,以获得校准自身的可能。
跨地域之限,越语言之别,消文化之墙,破学科之界
“静静地坐在椰壳下,青蛙很快就开始觉得椰壳碗圈起了整个宇宙。对这个印象的道德判断是青蛙无缘无故地心胸狭隘、迂腐守旧、深居简出和自我满足。就我而言,我在任何地方都无法久居到安定下来,有别于众所周知的青蛙。”安德森以跳出椰壳碗的青蛙自况。他在中国出生、英国求学、美国任教、东南亚考察;他是古典学出身、政治学博士,影响力遍及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他还是语言天才、文学拥趸、电影爱好者……地理的、历史的、语言的、规训的边界都无法束缚他旺盛的好奇心和热情的思考。
如何规避现代教育与研究自有之缚,于现实困顿中明理求真
不同于一般回忆录,《椰壳碗外的人生》主要着眼于安德森的研究治学经历。安德森见证了区域研究,尤其是东南亚研究在美国的兴起;又经历了学科划分和教育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近半生的时间都在东南亚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以历史现场为底板,以亲身经历为线索,安德森主要评述了区域研究、田野工作、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四方面内容,以期破除现存的学术盲信和迷思,其反思对当下的中国学界、教育界亦颇有裨益。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
关于安德森及本书
本尼迪克特
•
安德森颠覆了民族主义的研究
……不仅以他的理论贡献而闻名,而且也因为他对印尼、泰国、菲律宾的语言与权力的近距离检视。——《纽约时报》
安德森的所有书写都具有无畏的原创性,借助发现被忽视或被压抑的声音,挑战所有假说。他从不满足于告诉读者他们想知道的。
——《卫报》(讣告)
虽说《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一部学者的回忆录,但本书内容对普通读者而言也大有益处。一个学者能够婉拒三个国家的优渥条件,不断跳出舒适区,挑战新领域,不做
“椰壳碗下的青蛙”,这一过程本身就足够振奋人心。——《经济学人》
•
关于安德森的其他著作
[《想象的共同体》是]*伟大的作品之一……值得始终作为人们思考世界的核心养料。——《伦敦书评》
[《想象的共同体》]无疑是*有影响力的民族主义研究。——《新共和》
知识渊博、论述精巧,
[《全球化时代》确是]一部惊人之作。——《独立报》
前言
写在前面
(
戴锦华
)
就这样,
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的自传《椰壳碗外的人生》中文版将与读者相遇。捧读它的,也许是那些长久以来热爱着《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的几个代际的学者们,也许是更多的渴望穿过历史的罅隙与裂谷,望向以生命贯穿“二战”前后的人生与精神理路的同代人、后来者。
这部奇特的自传原本应日本读者或曰知识界之邀而写作
,
初以日文版面世
,
如今
,
在迟来的英文版由
Verso——《新左翼评论》的原生地,也是欧美批判理论重镇出版后,经由德林的译笔,抵达中文世界。
犹记得
2014年安德森受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所之邀访华时的盛况。不仅是系列讲座时人潮涌动、场场爆满的盛景,而且是各类媒体趋之若鹜的狂热。彼时彼地,不时需要朋友们“掩护”以逃离媒体围堵的安德森,带着老顽童式的、半是真心迷惑半是狡黠戏弄的笑容追问:“啥事情啊?中国读者为啥如此爱我?”
一个玩笑,也是一个细碎而重要的思想时刻:相遇,碰撞或擦触,交流或误读。如今,《椰壳碗外的人生》在《想象的共同体》流布中文世界很久之后,在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辞世之后到来,如同一阙悠悠的回声,也如同一个重要的脚注或一则历史与个人生命的底景,令我们得以在分享一个人、一位学者的生命轨迹与心路历程之时,上溯或叩访一段20世纪的历史,一本重要著作也是思想生成的历史——它的历史语境、质地,和历史的规定与限定。
的确
,
本尼迪克特
·
安德森是战后美国学术界的诸多明星学者之一
。他的生命故事
已
刻满了那一
独特的历史
时段
的
印痕。
曾经
,
在美国
,
非西方
的
或非主流学科
(诸如区域研究)的学者,以他们基于批判立场的
“边缘”论域或身份赋予的“视差之见”而改写了美国学术的流向,重新规划思想的路径,引领着学术的潮汐起落。《想象的共同体》,一部关于战后东南亚的区域研究的学术专著便这样胀破了美国大学学科划定的栅栏,溢出学院的高墙与孤岛,成为关于民族主义——现代历史中重要的议题之一,也是战后全球突出的政治实践之一——的突出而极具启示的思想资源。或需赘言的是,区域研究,是战后美国引人瞩目的晚生学科之一,冷战格局,是其为基本且重要的坐标参数;一如殖民主义历史,曾是欧美人类学之为大学学科的基本参数。此处,存有一个有趣且多重的历史节点:区域研究,一度意味着欧美中心世界的“外部”研究,同时意味着战后风起云涌的亚非拉独立建国运动对欧美世界的震撼、威胁与闯入。这一新领域意味着全球冷战结构之下,西方阵营对冷战对峙、全球分裂之“脆弱地带”的不无焦虑的紧张注视,同时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序号为三的世界正在改写欧美主导的地缘政治与知识谱系。昔日,作为区域研究又超越了区域研究的专著《想象的共同体》无疑也坐落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前殖民地、非西方国家的独立建国意味着现代性逻辑的扩张及全球化进程新的段落,同时意味着西方主导的全球化进程陡然涌入了诸多未知与变数。东亚地区现代国家的建立中民族主义叙述的神话或想象性特征是具体的、历史的区域研究成果,同时是回映作为民族主义之原产地的欧洲民族国家体系及其论述的一面镜。如果说,区域研究的预设是在欧美主体位置上的客体考察,那么《想象的共同体》所开启的论域则是主体反思或自我批判。
或许,这也正是这本《椰壳碗外的人生》的意义所在,它把我们带往本尼迪克特
·安德森的生命故事,同时带往历史现场,带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那个现代历史为自身制造的暴力戛然折断再重组的特殊段落。我们将在其中读到,一位北美学者的区域研究并非新一轮朝向并深入“黑暗之心”的旅行,而是愈加深广的全球流动的多重旅行线路,是远为繁复有趣的多程往返。如果说,第三世界的腹地曾是19世纪欧洲想象中的“黑暗之心”,那么深入“黑暗之心”的安德森,事实上出生于中国云南,可谓来自“黑暗之心”——西方文明的外部与未知处。尽管“英国作家”、“英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暗之心》的作者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亦原本来自昔日欧洲/西欧的边陲地带:东欧。阅读《椰壳碗外的人生》无疑会将我们带向一个独特的个人与学者的生命记录,同时带给我们一份感性丰盈的提示:关于历史刻度,关于主体位置,关于学科设定的历史与现实预设及其偏移,用以校订并确立我们——今日中国读者、学者、当代人的自我定位与反思。或许,我们可以说,正是世纪之交的国际情势与张力、后冷战时代的“冷战”余音与国际地缘政治的实践及错综,造就了《想象的共同体》在我们所身在的东亚、东北亚地区的极盛。《想象的共同体》的中国接受自身已构成了民族主义省思与实践的新的章节段落。今日,阅读安德森的自传《椰壳碗外的人生》,在享有阅读一本传记作品的乐趣的同时,我们间或获得了某种历史的校准器,令我们在获知、还原安德森理论的历史与学术语境的同时,获得通过或借重他、他的思想再度深入我们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可能与切口。
此书的题名趣味盎然:《椰壳碗外的人生》。我们也可以带着安德森式的大而狡黠的微笑,将其戏译为
“跃出深井之蛙”。超越“椰壳碗”这一封闭、逼仄的世界与视野,望向“小小寰球”,或许正是大于安德森学术的思想与生命启示吧。唯需赘言的是,在安德森的生命故事中,那只椰壳碗,不是某种特定的民族主义,而是为欧洲“原创”的、作为现代逻辑的国家/暴力自身。
书籍介绍
☆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自述“越界”一生
☆ 跨地域之限,越语言之别,消文化之墙,破学科之界。
☆ 如何规避现代教育与研究自有之缚,如何于现实困顿中明理求真。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无法被标签的学术大师,以跳出椰壳碗的青蛙自况,地理的、历史的、语言的、规训的边界都无法束缚他旺盛的好奇和思考的热情。不同于一般回忆录,本书主要着眼于安德森的治学经历,作者主要评述了区域研究、田野工作、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四方面内容,一如既往的锋利深刻。他亲自见证了区域研究,尤其是东南亚研究的兴起;又经历了学科划分和教育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近半生的时间都在东南亚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实地考察研究。那个时代的学术研究面临着许多现实阻碍:语言不通,资金不足,资料困乏,政治环境。安德森和所有学者一样,面临着导师与学生、理论与实践、勤奋与机缘、权力与真相等等权衡,其反思对当下的中国学界、教育界也颇有裨益。
----------------
《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享誉世界的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回忆性著作。书中回顾了他幼年从昆明到加州再到爱尔兰的辗转,在伊顿和剑桥的求学经历,在美国康奈尔的研究和教学经历,在东南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的田野调查经历,以及退休之后的种种新尝试。本书是安德森应日本友人之邀而作,于2003年前后开始构思,2009年日文版面世。英文版的出版有赖于其弟佩里•安德森的促成,然书未面世,作者便于2015年12月在印尼朗玛逝世。
回溯50余年的学术人生,安德森坦陈其以《想象的共同体》为代表的众多学术成就的灵感与起源;直击现代学术和教育体系的弊病;反思认为全球化出路单一的普遍展望,为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解锁更多可能。富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学者还是大众读者都会在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
-----------------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颠覆了民族主义的研究……不仅以他的理论贡献而闻名,而且也因为他对印尼、泰国、菲律宾的语言与权力的近距离检视。——《纽约时报》
安德森的所有书写都具有无畏的原创性,借助发现被忽视或被压抑的声音,挑战所有假说。他从不满足于告诉读者他们想知道的。——《卫报》(讣告)
虽说《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一部学者的回忆录,但本书内容对普通读者而言也大有益处。一个学者能够婉拒三个国家的优渥条件,不断跳出舒适区,挑战新领域,不做“椰壳碗下的青蛙”,这一过程本身就足够振奋人心。——《经济学人》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8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244+)
- 无广告(547+)
- 三星好评(80+)
- 内容齐全(577+)
- azw3(64+)
- 书籍多(69+)
- 藏书馆(644+)
- 排版满分(377+)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 2025-01-19 10:20:4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居***南: ( 2025-01-06 17:24:25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冉***兮: ( 2024-12-22 08:36:0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通***蕊: ( 2024-12-25 18:24:33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薛***玉: ( 2025-01-17 20:45:53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濮***彤: ( 2025-01-09 18:19:41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印***文: ( 2025-01-02 17:23:04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仰***兰: ( 2025-01-04 16:35:5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石***致: ( 2024-12-24 02:43:2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养***秋: ( 2025-01-11 03:35:37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喜欢"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的人也看了
机器学习系统设计:python语言实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9787564217464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MSCT图像重建简明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茶水间的数学 畅销30年重版新书 学校这样教数学就好了 光靠死背没有用 每个公式 定理 都是一则思考的故事 港台原版 笹部贞市郎 大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医院管理学(第10版,新世纪第3版)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科学的历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新正版图书 手到琴来(3) 许评华 上海音乐出版社 9787552309447 青岛新华书店旗舰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正版新书】21世纪高等专科·高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适用:园林测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聪明宝宝入园攻略《幼儿园我来啦!》《想妈妈了,怎么办?》《我长大了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心理学(含实训工作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血管外科治疗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均线为王(之2暴涨形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图说西藏古今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全10册励志经典 格局求人不如求己人都是逼出来的 你可以穷但你不能输 做人要精明做事要高明 思维决定出路格局决定出处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7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3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