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源书城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8:19:55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精美图片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010438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2
  • 页数:300
  • 价格:24.0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19:55

寄语:

探知中国古人的丧葬礼仪、墓地秩序和风水观念。 墓葬发掘实录×野外考察笔记×文物趣味探析×考古人物群像。 收录近百张实地拍摄照片,还原考古工作的真实面貌!


内容简介: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寻墓记》,主要记述了对古墓葬的研究发现,还原了*线的墓葬发掘场景,可使读者切实感受到考古工作艰辛之中的乐趣。第二部分《行路记》,以考古工作为线索,展现了多地的特色风物和世事变迁,既有游记散文的感性气息,也具有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气质。第三部分《品物记》,探析古迹,展现器物之美,以及古人造物的匠心独运。第四部分《怀人记》,以淡笔写浓情,追忆了那些无法忘却的人,如“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恩师、兢兢业业的同事、考古现场的考古技工等,透出对人间温情与善意的珍惜。这些看似主题各异的作品,兼具学术韵味与田野气息,将一位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心路历程和发现之旅,清晰而完整地予以呈现。


书籍目录:

寻墓记 

寻墓记  /003

 附录 吕祖谦的肖像  /037

盗墓笔记  /041

杜范墓  /045

史嵩之墓  /051

妾之命运  /057

黄岩南宋赵伯沄墓发掘记  /063

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记  /075

行路记 

越窑、沙僧及其他  /095

樊岭  /101

龟山  /107

子城  /115

基业  /121

古邑永嘉  /127

渤海纪事  /133

嘉兴读书记  /147

品物记 

南宋:一个王朝的背影  /155

访碑札记  /165

竹口  /177

古物丛谈  /193

龙公庙  /207

长安道上  /211

玉环文旦  /227

怀人记

这些人,那些事  /239

*后的美德  /257

去者  /261

代后记 考古者说  /279

 

鸣 谢  /289


作者介绍:

郑嘉励,1972年出生于浙江省玉环县。1991至1995年,就读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95年7月,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至今,从事浙江地区宋元考古、瓷窑址考古的调查、发掘与研究,2010年被聘为研究馆员。主要著作有《浙江宋墓》(科学出版社2009年)、《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中华书局2012年)、《丽水宋元墓志集录》(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等。业余从事杂文写作,结集出版有《考古的另一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既为个人抒情遣怀,也为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情感、趣味和思想的连接。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寻墓记》(节选) 

 

中国传统家族社会,崇尚生前聚族而居、死后聚族而葬,即所谓

“生同室,死同穴”的理想。

家族,由家庭构成。家庭,由夫妻、父子、兄弟构成。夫妻,是家庭的首要因素。说合葬,首先是夫妻合葬。

考究一点的南宋墓,多为夫妻合葬墓。双穴并列的长方形墓室,夫居左穴,妻居右穴。比如赵伯沄夫妻合葬墓,砖椁石顶的双穴墓室,男左女右,中间以隔墙分开。

有的隔墙上开有

“小窗”,夫妻的灵魂在地下由此相通。苏轼《东坡志林》称为“同坟而异葬”或“同垅而异圹”,是“

*

为得礼”的夫妻合葬形式。夫妻死有先后,葬后死之人,如见先死之人尸首腐败,恐伤孝子之心,两圹之间开小窗则能满足“彀则异室,死则同穴”的要求。同坟或同垅(垄),坟或“垄”,本义指墓上封土,即两圹同戴一个封土。

 

● 龙游寺底袁南宋墓,夫妻合葬的左、右墓室,高下错落

 

 

● 福州南宋赵与骏夫妇墓。

有的左右夫妻两圹,略有高下错落,夫圹较妻圹高出一头,如龙游寺底袁墓例。墓室左右并列,表明夫唱妇随、相敬如宾,而

“左高右低”的位次安排,又不失男尊女卑的分寸,宜乎其自诩为“

*

为得礼”也。

假如丈夫先后有原配、继室两任妻子,原配夫人位于丈夫右侧,夫妻之间,依然首先遵循

“男左女右”的顺序。继室只能在丈夫另一侧,添葬一圹。如福州南宋赵与骏夫妇墓,原配黄昇墓室保存完好,出土大量衣物,如今仍为福建博物院的重要藏品。该墓坐南朝北,赵与骏淳祐九年(

1249

)卒葬中室,原配黄昇淳祐三年(

1243

)先葬东室,继室李氏淳祐七年(

1247

)葬于西室。

还有另一种情形,如桐庐象山桥南宋墓所示:丈夫居中,原配葬其左首下,继室葬其右首下,三穴位次,各有高下错落。正如元人赵昞《族葬图说》:

“其墓居茔之中北首,妻没则祔其右。有继室则妻居左而继室居右,二人以上则左右以次而祔焉”,因为“《周礼》昭穆之制,昭穆尚左,故不得不遵用焉”。以《周礼》昭穆之制,安排墓穴位次,元明时期在江南大行其道,但由象山桥南宋墓观之,其源头或可追溯至南宋时期。

 

● 桐庐象山桥南宋墓,丈夫居中,原配葬左首下,三穴位次,各有错落,呈现“昭穆葬”的形式。

 

昭穆,是复杂的、流动的历史概念,不同的经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更有不同的实践。昭穆的理解,可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严格意义上的

“昭穆”墓地,即北宋大儒程颐有感于当时“不分昭穆,易乱尊卑”的状况,在《葬说》中提出的“葬之穴,尊者居中,左昭右穆,而次后则或东或西,亦左右相对而启穴也”的“昭穆葬法”,即以尊穴(祖坟)居中,次穴与卑穴,依次形成左昭右穆的形态;而广义的、宽泛意义上的“昭穆”,落实到具体的墓地中,就是在合葬活动中以墓穴位次的区别,规范不同人之间的身份差异与长幼尊卑,所谓“昭穆次序”即“尊卑次序”的别称,“昭穆原则”即指宽泛的伦理层面的“尊卑原则”。

严格按照程颐的定义来规划位次的墓地,在南宋极其罕见;如果把

“昭穆”广义地理解为“尊卑”,那么,这样的墓地则是大量存在的。宽泛一点的定义,也许更符合宋人的观念。

照此定义,夫妻合葬的位次安排,就体现了

“昭穆启穴”的原则,即以位次区别身份差异。墓地之中,众人之间,昭穆秩然,宛如生前聚首于一堂。

需要说明的是,姬妾不属于正式的婚姻关系,并无

“妻”之名分,原则上,不与男主人合葬。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考古专家郑嘉励曾因一句“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也就等于上坟”而引爆微信朋友圈,也因此被人亲切地称为“考古界网红”。本书展现了他多年的求索与漫游之旅,还原*线的墓葬发掘场景,力图让读者全面地领略考古工作的魅力和趣味。

著名艺术史学者缪哲先生作序并推荐。

全方位地深入展现考古工作者的研究:用双脚丈量世界,与历史对话;让被岁月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秘密重见天日;将古人逝去的生命再次化为生动的故事;使世人走近历史,体验过往,从而认识自己。

既具有游记散文的感性气息,也具有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气质。

“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只能依靠历史文献和文物遗迹。我是个考古工作者,依然认为认识历史的捷径是读书,文物遗迹固然重要,终究只是片段,欲拼凑起完整的历史图景,不能不读书。考古工作*大的好处,在于跑的地方多,而且可以扎根下来,深入当地的生活。到什么地方读什么书,是我的一贯做法。”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吸引人的地方,原不在题材之显赫,而在叙事之得宜、文字的有致与文间所弥漫的人情世味。孟子说,

“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人之所业,多影响性格;现代考古工作的工程化特点,往往泯灭人对世味的感受。嘉励兄为辅助发掘,颇留意发掘地方的掌故,对方志与乡邦文献,又尤所用心。

——缪哲(艺术史学者)

 

他的本职工作是考古

,但一起聊天的时候,往往都是听他谈“文学”,甚至是很专业的“咬文嚼字”,而通常很有道理,教人不能不服。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每一个考古学家都是某种程度的福尔摩斯,经由推理把器物编织成事件,把事件编织成行为的类型,然后将其与特定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历史的面目早已模糊不清,而历史的信息却隐约可循。

——晓林子悦(书评人)


书籍介绍

《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

探知中国古人的丧葬礼仪、墓地秩序和风水观念

连接考古工作者与大众之间的情感、趣味和思想

墓葬发掘实录×野外考察笔记×文物趣味探析×考古人物群像

收录近百张实地拍摄照片,还原考古工作的真实面貌

名家推荐:

这书吸引人的地方,原不在题材之显赫,而在叙事之得宜、文字的有致与文间所弥漫的人情世味。孟子说,“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人之所业,多影响性格;现代考古工作的工程化特点,往往泯灭人对世味的感受。嘉励兄为辅助发掘,颇留意发掘地方的掌故,对方志与乡邦文献,又尤所用心。

——缪哲(艺术史学者)

他的本职工作是考古,但一起聊天的时候,往往都是听他谈“文学”,甚至是很专业的“咬文嚼字”,而通常很有道理,教人不能不服。

——扬之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每一个考古学家都是某种程度的福尔摩斯,经由推理把器物编织成事件,把事件编织成行为的类型,然后将其与特定的社会群体联系起来。历史的面目早已模糊不清,而历史的信息却隐约可循。

——晓林子悦(书评人)

内容提要: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寻墓记》,主要记述了对古墓葬的研究发现,还原了第一线的墓葬发掘场景,可使读者切实感受到考古工作艰辛之中的乐趣。第二部分《行路记》,以考古工作为线索,展现了多地的特色风物和世事变迁,既有游记散文的感性气息,也具有田野调查笔记的理性气质。第三部分《品物记》,探析古迹,展现器物之美,以及古人造物的匠心独运。第四部分《怀人记》,以淡笔写浓情,追忆了那些无法忘却的人,如“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恩师、兢兢业业的同事、考古现场的考古技工等,透出对人间温情与善意的珍惜。这些看似主题各异的作品,兼具学术韵味与田野气息,将一位考古工作者多年的心路历程和发现之旅,清晰而完整地予以呈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546+)
  • 全格式(214+)
  • 图书多(93+)
  • 体验好(227+)
  • 排版满分(284+)
  • 内容齐全(494+)
  • 中评多(160+)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5-01-10 20:11:4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寿***芳: ( 2024-12-25 02:12:0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寇***音: ( 2025-01-18 16:02:50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宫***凡: ( 2024-12-30 18:27:3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仰***兰: ( 2025-01-10 13:12:21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通***蕊: ( 2025-01-13 12:27:3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国***舒: ( 2024-12-23 13:02:54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游***钰: ( 2025-01-12 17:56:57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宓***莉: ( 2025-01-17 07:31:1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步***青: ( 2025-01-09 14:59:50 )

    。。。。。好

  • 网友 利***巧: ( 2024-12-24 16:51:4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冯***丽: ( 2024-12-31 19:43:5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印***文: ( 2024-12-24 15:43:0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堵***洁: ( 2025-01-17 17:09:44 )

    好用,支持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