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 我的孩子要不要学?—— 写给困惑中的家长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奥数, 我的孩子要不要学?—— 写给困惑中的家长精美图片
》奥数, 我的孩子要不要学?—— 写给困惑中的家长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奥数, 我的孩子要不要学?—— 写给困惑中的家长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755945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
  • 页数:120
  • 价格:13.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7:57:17

寄语:

智慧的家长必须知道:什么是奥数?学奥数有什么用?奥数为什么这么热?要不要让孩子学奥数?


内容简介:

什么是奥数?

学奥数有什么用?

奥数学得好能说明什么?

奥数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间的竞争为何如此激烈?

过度竞争的后果会怎样?

究竟该不该让自己的孩子去学奥数?

本书对此一一作了分析解答。


书籍目录:

自序                                           

一、引子                                       

    奥数为什么这么热?又为什么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二、什么是奥数                                 

    要不要学奥数,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奥数,否则就太盲目了。

三、学奥数有没有用                             

    有人说有用,有人说有害,似乎都有道理,但是,有用是由奥数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而有害则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

四、谁是奥数热的推手                          

    奥数如此高热,背后肯定有推手,谁会是后面的推手呢?这个推手的力量为什么这么强大?

五、家长的心愿                                

    作为家长,必须读懂自己的内心,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过怎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人生?你的期望决定你的选择。

六、如何评价学生                               

    要做评价就一定要有标准,我们有什么样的标准呢?科学还是片面?为什么一些公认的好的评价标准却无法执行呢?

七、过度竞争的后果                            

    过度的竞争,使得很多好的设想无法推行,好的政策无法落实,许多严重的问题不仅无法解决,甚至不断加剧。

八、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看完前面的内容,再听听我们的建议,也许你会更理性一点。

九、我们的选择——代后记

    二十多年前,我们也同样遇到“要不要学”的问题,我们有自己的选择,作为个案,提供给家长朋友参考。


作者介绍:

葛颢 1981年出生,2008年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10-2011年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特聘研究员。获得2009年中国数学会“钟家庆数学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和2016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

葛云保 1949年出生,1969年从南京航务工程学校毕业,1976年从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毕业。土木工程师(已退休),著有科普书《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九、我们的选择——代后记

    

有朋友问过我:“你作为一个家长,当初有没有遇到要不要让你的孩子学奥数的问题?你是怎么选择的?”

    

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奥数热的势头已经开始显现,但还远没有达到今天这样高热,在我们生活的四线城市里,那时还没有校外培训班,似乎不存在选择的问题。其实选择依然存在,只是有些选择因为是“顺其自然”,所以没有察觉。

    

由于是独生子女,我还是很在意对葛颢的培养的,不过从一开始,我就没有什么特别具体的培养计划,我不相信家长可以预先规划好孩子将来具体做什么,所以我尽可能的让他自由发展。我只是总体上希望他平安健康的成长,有独立的人格个性,具备可以谋生的一技之长,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当然也不是没有一点具体要求,例如在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对他说:“我不规定你哪一门课要考第几名,或者体育文艺要如何如何,不过你也不能什么都是一般化吧?你总得有一样很不错吧?比如说语文、数学、英语、唱歌、跳舞、踢毽子、跳绳、打乒乓球、下棋、打牌等等,甚至打架,只要其中有一样比较拔尖,我都会很高兴的。”

    

葛颢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很多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都热衷于学校或《小学生数学报》组织的数学竞赛,葛颢的一个表姐,常常会拿《小学生数学报》上的一些数学题来问我们,当时我是一个工厂里的技术人员,我妻子是一所小学的数学教师。那些题目新颖别致有趣,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葛颢在一旁大概也受到感染,他说“我也要订数学报”。

    

儿子喜欢数学,那当然没得话说,进入三年级以后,我们订了数学报,一家三口常常聚在一起研究解答报纸上的趣味题。究竟是因为这类数学题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还是因为他对数学有一定兴趣才愿意钻研这类数学题?这先后关系还真不好说,也难以分清,我看应该是互相促进,良性循环吧,总之他的数学成绩提升很快,记得在他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老师在评讲数学考卷时这样表扬他(大意):“这次考试,班上得100分的同学比较多,但是葛颢只考了99分。不过你们别以为他就没你们好,这次考试不太难,如果题目难一点,你们就很难得100分了,但葛颢照样可以得99分。”这让我们得意了很久。

    

1992年的暑假里,我们从电视报上看到中央电视台开办小学数学竞赛系列辅导讲座节目的预告,节目的对象正好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希望葛颢通过这样的学习,能更深入的了解数学,更加的喜欢数学,也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让他的解题思路更开阔,分析问题的方法更多样。所以每当节目开播,我们就一起坐在在电视机前观看,一起分析讨论。

    

收看几期电视节目未必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们还是能感觉到,通过这样的讲座和讨论,他更“开窍”了,为此我还特意向我的一个好朋友推荐奥数,那朋友的儿子和我儿子同龄。

    

暑假结束,葛颢升入五年级,报名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数学兴趣小组。很显然,兴趣小组里的学生要比其他学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由于当时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数学竞赛比较多,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还担负着替班级替学校争光的任务,老师教得认真上心,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当时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少,算是对葛颢的器重吧,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将自己收集的为数不多的参考书借了两本给他,每天晚上做完作业,他就拿出参考书,将上面的习题挨着顺序做,做完一道就和书后面的答案核对一下,直至做对,实在做不出来的,第二天去问老师,就这样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将两本书上的题目都做完了。这时候,我和他妈妈已经基本没有能力辅导他了,我们做得多的就是在一旁提醒:“眼睛离远一点!”“该睡觉了,明天再做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教育局举办的全市小学高年级数学竞赛上,葛颢获得了名,这大大提高了他的自信心,也许就从那儿开始吧,数学成了他的爱好。

    

进入初中以后,我们已经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课程增加了,学习的负担更重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常常要被安排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赛前要参加培训,真的是很辛苦。由于在小学阶段数学基础比较扎实,葛颢在初中的学习没有遇到什么障碍,中考的时候,他以全市的综合成绩考进了市里好的高中,并进了专为冲刺竞赛奖牌、冲刺名牌大学而设的实验班。

    

高中三年的拼搏无需细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高二的时候,他获得了全国物理竞赛江苏省一等奖,同时也就得到高考加20分的政策优惠。高中毕业,他以高分考进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看来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学习奥数符合葛颢的爱好和能力,也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估计这也是广大家长所期望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选择是有代价的,从葛颢上小学开始,学生的学业负担就普遍很重,学生在学校里的时间越来越长,老师布置作业也越来越多,虽然说葛颢基本算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包括学奥数)总体上不比其他同学多,基本能保证睡眠,也能挤出一点时间看会儿电视,周末也能有一些娱乐活动,但从全面发展来看,他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还是太多了,而这些时间原本是应该给他进行体育活动、劳动技能锻炼、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以及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的。我们为这个问题纠结过,但是没有办法,我们没有力量与社会现实对抗。

    

我们的选择以及葛颢的“奥数”经历,无论收获与代价,都只是一个“个案”,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内外条件,有各不相同的成长道路,每个“个案”都不能代表全部,但每个“个案”都值得思考。

    

我们喜欢奥数,欣赏奥数的美,但是我们不赞成全民奥数,不赞成超重的学*担。因为和奥数有感情,我们长期的近距离的感受和关注奥数热,因此写了这本书,正如葛颢在本书的自序中所说:“希望我们的这本书,能够给家长一定的帮助,弄明白这其中的许多个为什么,能够理性地对待孩子学奥数;我们也希望这本书能给教育主管部门一个参考,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葛云保(@六指老汉)   2016年4月于北京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关于奥数,听听大家怎么说:

    中国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连续多年取得很好的成绩。这项竞赛是高中程度,不包括微积分。但题目需要思考,我相信我是考不过这些小孩子的。因此有人觉得,好的数学家未必长于这种考试,竞赛胜利者也未必是将来的数学家。这种意见似是而非。数学竞赛大约是在百年前在匈牙利开始的;匈牙利产生了同它的人口不成比例的许多数学家!

摘自《九十初度说数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陈省身,现代微分几何之父,沃尔夫数学奖获得者

    

我很高兴自己有参加中学数学竞赛的经历(这个经历要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了!)与一群兴趣相同、水平相当的人一起竞赛,就像学校里任何其他的体育赛事一样,有一定的刺激。而且参加奥赛还可以有机会去国内外旅行,这种经历我想对所有的中学生强力推荐。

摘自《走向IMO:数学奥林匹克试题集锦(2008)》,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陶哲轩(Terence Tao),IMO三次奖牌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

    

资优生在同一个年龄段大概只有5%。资优生天赋比较好,更适合学奥数,智力上更突出。但他们不一定都要去学奥数。我们讲适合学奥数,是课堂上数学学得比较扎实,学有余力,且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

摘自《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奥数》,《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第34期

熊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多届IMO国家队领队、主教练


前言

    自 序

    这是一本写给小学生、初中生家长的书。在现如今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几乎每一位小学生、初中生家长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要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学奥数?很多家长的选择是盲目的,他们还不清楚什么是奥数?学奥数究竟有什么用?为什么奥数会这么热?这么火?当他们带着孩子跟着潮流往前跑的时候,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清楚地读懂自己的内心。

    

我希望我们的这本书,能够给家长一定的帮助,弄明白这其中的许多个为什么,能够理性地对待孩子学奥数;我们也希望这本书能给教育主管部门一个参考,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我与奥数的渊源要追溯到小学四年级之后的那个暑假,1992年夏,我的父母从电视报中发现中央电视台开办了小学数学竞赛的系列辅导讲座节目,他们知道我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鼓励我并陪同我一起看讲座,而后一起讨论研究思考题。新学期开学,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外数学兴趣小组。当时市面上的参考书很少,内容也不丰富,仅有的几本,数学老师当宝贝一样收着呢。我有幸得到了两本,记得自己那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很主动地学习这些书本上的例题,并把所有习题都做了一遍。在后来的一次全市小学数学竞赛中,我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使得自己对奥数的兴趣与信心倍增。

    

上了初中、高中以后,由于升学的压力,参加数学方面的培训与竞赛少了,虽说也拿到过一些名次,但总体来讲仅属于中上等,不是特别优秀。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优美数学的喜爱,高中毕业,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进入北大以后,身边是一群优秀的数学尖子生,有许多都是国内高中数学竞赛中的佼佼者,其中还有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的金牌得主,和他们共同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是很愉快的。许多年过去了,有一些同学已经在国际数学的前沿崭露头角,其中有四位已经是美国流大学数学系的年轻教授,国际数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回忆起当年的奥数经历,他们也都是赞誉有加。

    

在北大读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出于社会实践与经济的考虑,我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人大附中的华罗庚数学学校以及其他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小学的奥数教学,结识了很多老师、学生及家长,自然也就接触到各方对奥数的评价,也十分关注媒体上对奥数热的分析。

    

现今,我已在北大任教,也参与数学科学学院的本科招生工作,那些在高中数学竞赛中获得好名次的学生,往往是我们很关注的对象。多年来的数据也表明,他们在本科的表现往往也是非常好的。

    

我的父亲是一位土木工程师,在学生时代也是一位数学爱好者。不过后来,由于“文革”的影响(他自己所说),他似乎更关注社会与教育。我们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奥数、讨论教育,对报纸和网络上的观点交换看法,还先后在各自的博客上发表了一些与此有关的文章,十年前,我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了一篇《奥数之我见》,谈了我当时对于奥数和奥数热的种种看法,其中的一些观点还多次被别人引用。

    

两三年前,退休在家忙家务的父亲提议,要把我们的观点整合成一本书,希望能更全面更细致的论述“全民奥数”这一现象。去年,他在完成了天文科普书《谁见过地球绕着太阳转》以后,开始动笔写这本书,几经讨论与修改,现在总算写好了。一家之言,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葛颢

2016年初 于北京大学燕园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539+)
  • 可以购买(672+)
  • 差评少(497+)
  • 体验还行(391+)
  • 速度慢(156+)
  • 快捷(360+)
  • 在线转格式(167+)
  • azw3(545+)
  • 简单(255+)
  • 无漏页(572+)
  • 差评(678+)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5-01-14 07:09:5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谭***然: ( 2025-01-10 00:14:42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石***烟: ( 2025-01-11 17:16:27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屠***好: ( 2025-01-20 17:01:43 )

    还行吧。

  • 网友 权***波: ( 2025-01-16 08:21:56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辛***玮: ( 2025-01-12 08:26:0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宓***莉: ( 2025-01-15 18:50:26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薛***玉: ( 2025-01-07 01:27:06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曾***文: ( 2025-01-08 23:05:10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师***怀: ( 2025-01-07 09:12:3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谢***灵: ( 2025-01-12 15:30:31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訾***雰: ( 2025-01-03 00:25:3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