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国CGE模型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基于多国CGE模型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研究精美图片
》基于多国CGE模型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研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基于多国CGE模型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3054445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47.4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24:17

内容简介:

加强外汇市场建设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环节。《基于多国CGE模型的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研究》以非储备货币本外币外汇交易机理分析为基础,从外汇市场福利效应分析入手,结合中国-东盟经济金融合作的趋势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要求,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问题。


书籍目录:

目录

第1章 外汇市场的发展概述 1

1.1 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回顾 1

1.1.1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1

1.1.2 纸币本位制下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2

1.1.3 浮动汇率制(牙买加协议)2

1.2 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 3

1.2.1 外汇交易机制的发展 3

1.2.2 外汇交易品种的发展 5

1.2.3 外汇交易量的变化 6

1.2.4 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发展 6

1.3 主要外汇市场的基本概况 7

1.3.1 伦敦外汇市场 7

1.3.2 纽约外汇市场 7

1.3.3 巴黎外汇市场 8

1.3.4 东京外汇市场 8

1.4 外汇市场的构成要素 8

1.4.1 外汇交易品种 9

1.4.2 外汇市场参与者 10

1.4.3 外汇交易机制 11

1.5 外汇市场的基本功能 13

1.5.1 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 13

1.5.2 提供外币资金的融通渠道 14

1.5.3 提供外汇保值和投机的机制 14

1.6 外汇市场的运行机制14

1.6.1 汇率机制 14

1.6.2 供求机制 15

1.6.3 效率机制 15

1.6.4 风险机制 15

第2章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概述 17

2.1人民币汇率制度沿革 17

2.1.1 计划经济时期 17

2.1.2 经济转轨时期 18

2.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8

2.2 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 20

2.2.1 外汇市场萌芽阶段(1980~1985年) 20

2.2.2 外汇市场框架建立阶段(1986~1987年) 20

2.2.3 外汇调剂公开市场(1988~ 1993年) 21

2.2.4 全国统一的外汇市场(1994年至今) 22

2.3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交易的实践 23

2.3.1 人民币与泰铢的兑换情况 23

2.3.2 人民币与越南盾的兑换情况 25

2.3.3 人民币与老挝基普的兑换情况 26

2.3.4 人民币与缅甸元的兑换情况 26

2.3.5 人民币与新加坡元的兑换情况 28

2.3.6 人民币与马来西亚林吉特的兑换情况 29

第3章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的理论探索 31

3.1 相关研究述评 31

3.1.1 国外相关研究 31

3.1.2 国内相关研究 32

3.2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32

3.2.1 民间兑换市场的无序发展诉求官方兑换市场的回归 33

3.2.2 人民币成为周边国家民间储备货币急需扩充交易渠道 34

3.2.3 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扩大需要功能完善的外汇市场支撑 35

3.2.4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中国金融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 36

3.3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的可行性 37

3.3.1 中国与东盟各国具有紧密的经贸往来 37

3.3.2 中国与东盟各国具有良好的金融合作意愿 39

3.3.3 中国与东盟各国市场潜力巨大 40

3.3.4 人民币币值相对稳定增强了境外居民的持币意愿 41

3.4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的理论框架 43

3.4.1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的重点内容 43

3.4.2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应遵循原则 44

3.4.3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的交易币种 46

3.4.4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 46

3.4.5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的交易机制 47

3.4.6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的阶段层次性 48

3.5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的特殊功能 49

3.5.1 提高区域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促进区域间货币的相互转换 49

3.5.2 增加企业结算便利,有效规避第三方货币的汇率波动风险 49

3.5.3 提高人民币汇率韧性和境外接受度,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区域的国际化 50

3.5.4 降低间接交易成本,提高区域消费者(投资者)的福利水平 51

第4章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的福利效应理论 54

4.1 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研究评述 54

4.1.1 外汇市场的贸易效应 54

4.1.2 外汇市场的投资放应 57

4.1.3 外汇市场的汇率稳定和货币国际化效应 59

4.2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对国家的影响 62

4.2.1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对我国汇率稳定的影响 63

4.2.2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的建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64

4.2.3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 68

4.3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对外汇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72

4.3.1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72

4.3.2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对居民的影响分析 75

4.4 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的衡量指标和影响因素 77

4.4.1 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的衡量指标 77

4.4.2 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 78

第5章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福利效应的多国CGE模型构建和分析 81

5.1 多区域CGE模型的原理与应用 81

5.1.1 CGE模型基本原理 82

5.1.2 多区域CGE模型的应用 83

5.2 中国东盟多国CGE模型的构建 86

5.2.1 模型基本假设 86

5.2.2 经济主体的行为方程 87

5.2.3 国家间的经济联系 91

5.2.4 模型的宏观闭合 92  

5.3 中国一东盟国家的投入产出表 93

5.3.1 中国SAM表 93

5.3.2 中国一东盟国家SAM表 93

5.4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的福利效应分析 93

5.4.1 数据来源 93

5.4.2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立对各国GDP的影响 97

5.4.3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立对各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100

5.4.4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立对居民投资的影响 101

5.4.5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立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102

第6章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103

6.1 研究结论 103

6.1.1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03

6.1.2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 104

6.1.3 人民币与东盟国家货币外汇市场建设具有明显的福利效应 105

6.2 对策建议 106

6.2.1 集聚改革合力,着力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106

6.2.2 引导和规范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的汇率形成 108

6.2.3 加强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的制度创新 109

6.2.4 推进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升级,共同推进外汇市场建设 110

参考文献 112

后记 120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1章 外汇市场的发展概述  

  1.1 汇率制度的演变历程回顾  

  外汇市场是指从事外汇买卖的交易场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市场是指所有进行外汇交易的无形场所,狭义的外汇市场则是指外汇银行之间进行外汇交易的场所,外汇市场的发展与汇率制度的演变息息相关。  

  世界外汇市场的发展与汇率制度紧密相连,汇率制度的演变经历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本位制下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浮动汇率制(牙买加协议)等兰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1.1.1 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  

  历***早的汇率制度是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其特点是: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具有自动调节机制,各国汇率围绕黄金平均波动,其波动幅度不超过两国的黄金输出点(吴毓如,2000)。在这一制度中,大多数国家的货币都与黄金挂钩,从而国与国之间在金本位制的基础上建立了固定的汇率体系。  

  从1816年英国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度,到**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都实行金本位制度。“一战”结束后的数年间,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均未能及时地恢复金本位制,直到20世纪中、后期,大部分国家才恢复了金本位制。  

  受1914 ~ 1918年**次世界大战及1929 ~ 1933年大萧条的影响,各国纷纷发行大量的纸币来弥补巨额的军费支出和财政赤字,致使汇率脱离黄金平价,处于剧烈波动状态,导致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制,1936年圈际金本位体系崩溃,各国货币汇率开始自由浮动,国际汇率制度进入无制度时期。  

  固定汇率制度有利于生产、成本核算和国际支付,实施金本位制的国家间的货币收付既可以通过输送黄金进行,也可以通过国际汇兑进行(许少强,1999)。在这种机制下,金本位制国家间的汇率非常稳定, 国际投资风险相对较低,从而极大地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1.1.2 纸币本位制下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次世界大战前,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被稳定在黄金输送点的范围内。战争打破了这种汇率稳定机制,使战后数年内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不再受黄金输送点的约束而任意地波动。20世纪20年代中期货币汇率曾一度恢复了稳定,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度开始得以实行。但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一场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使得稳定的汇率制度再次被浮动汇率所代替。各国为了尽早地摆脱危机,竞相采取货币贬值的方法,导致各国货币的汇率完全脱离了黄金平价,实际运行的汇率制是浮动汇率制。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 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为构筑一个新的国际经济金融秩序,1944年7月,美国、英国、苏联、法国等4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又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刘刚等,2006)。在这个会议上,在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和美国外交家怀特的影响下,通过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后决议书》及由美国提出的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拧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押的协议,从而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以美元为基准通货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黄金不再是**的国际货币,它是一个结合金本位制和采用固定汇率,但又可做适当调整的新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各国维持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的价格,各国汇率只可在1 %范围内波动,除非某一国发生国际收支不平衡,方可超越此规定范围,但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会组织的允许。  

  由于该体系面临“特里芬难题”、汇率体系僵化以及IMF解决国际收支能力有限等问题,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元的信用基础开始发生动摇,6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及之后美元连续遭遇两次贬值,使得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体制瓦解。  

  1.1.3 浮动汇率制(牙买加协议)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制度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美元的连续下滑和汇率的剧烈波动引起国际社会新的不安。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押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召开会议,达成了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牙买加协定”,确立了浮动汇率制度,井于1978年4月开始生效。  

  牙买加协议的重要内容就是确立了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的地位,同时赋予了各会员国在汇率制度选择上的自由。在这一原则背景下,一般发达国家大多选择浮动汇率制度,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继续实行与某种货币或合成货币保持钉住汇率的制度。然而,在世界上主要国家货币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背景下,这种钉住汇率的安排已经有别于原先的钉住汇率制。一国货币绝不可能同时与所有相互之间汇率波动的主要货币都保持固定的比价,选择钉住其中任何一种主要货币,便意味着本币的汇率将对其他主要货币浮动,此时主要国家货币汇率基本上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所决定。  

  牙买加体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多样化的汇率安排保证了各国经济发展的独立性与灵活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国内经济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种多元化储备格局致使非储备货币发行国承担了大量的“铸币税”,而且缺乏统一稳定货币的标准,成为国际市场汇率动荡、外汇投机频繁的重要因素。  

  1.2 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  

  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分类,鉴于外汇市场发展的复杂性,既涉及外汇交易机制、交易品种、交易规模和交易主体等多方面,又涉及体制机制问题,因此按照外汇市场的上述构成要素进行分门别类具有一定的意义。  

  1.2.1 外汇交易机制的发展  

  外汇市场交易机制的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外汇市场交易机制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王应贵等,2006)。  

  1.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全球外汇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外汇交易方式分为两种。一是OTC(over-the-counter)交易,指交易双方通过谈判协商达成协议,确定外汇交易的币种、交易金额、交易量和交易时间等条件,进而完成外汇交易。交易双方通过面谈、电话或电信等通信手段磋商交易条件,没有固定交易场所,故也称为场外交易。交易汇率由交易双方协商决定,可以讨价还价,*终形成双方均满意的汇率。二是集中撮合交易,由于交易集中在某一固定场所,又称场内交易。交易过程中,交易者同时竞争喊价,通过拍卖的方式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买卖外汇。受到交易所内交易席位的限制,许多交易者并不能进人交易所参与竞争喊价,而是委托有资格的交易商进行外汇买卖。由于交易汇率由交易双方竞争喊价确定,所产生的汇率可能非理性,缺乏讨价还价的余地。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 代早期,路透社发起并建立了电子屏幕交易服务系统,1989年被路透交易2000-1(Dealing 2000 -1)所取代,但其仅用于沟通外汇交易商间的信息,并无法实现复杂的撮合功能,外汇交易仍主要通过场外市场面谈、电话或电信等通信手段或在场内市场竞争喊价完成外汇交易。  

  2.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  

  外汇市场引人电子经纪系统,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外汇市场,外汇交易方式得到重大变革。此时,银行间的外汇交易一种是竞价交易模式,即一部分交易通过电子交易系统集合所有买卖方的外汇需求,该系统通过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进行集中或连续撮合交易,这部分交易随着电子交易系统的发展,比例不断上升,另一部分仍是传统的OTC交易。另一种为做市商交易,即具有一定实力的金融机构同时报出外汇买价和卖价,外汇需求者勿需等待交易者的出现,直接与做市商交易,做市商以买卖差价获取收益。在此期间, 这两种交易方式比例基本均衡。  

  电子经纪系统被引人之后,交易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透明度增强。一是电子交易系统的使用使得传统的OTC交易的无形市场和集中撮合交易的有形市场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电子交易系统的使用使得传统的人工喊价转变为电子系统的自动竞价,从而使外汇交易的固定场所失去意义。二是电子交易系统的使用使得交易机制从传统的报价驱动向竞价驱动模式转变。  

  3.21世纪初发展的在钱交易  

  路透社建立的电子交易系统主要针对银行间市场,对外汇交易具有一定局限性。2000年4月,**家以网络为基础的多银行外汇交易接口Currenex开始运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财务人员和其他金融从业人员开始使用网络进行外汇交易,由于其成本较低、操作便捷,银行等市场参与者转向在线市场。  

  就传统而言,外汇市场以询价交易为主,但随着外汇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价交易独有的优势使其成为主要的交易机制。伴随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外汇交易机制也在不断转变。外汇市场的交易类型主要分为:银行一银行的竞价交易,银行一银行的做市商交易,客户一银行的做市商交易,三者分别从20世纪90年代晚期的1/3、1/3 、1/3,发展到目前的1/2、1/6、1/3,外汇市场上一般交易者的数量是非常小的(零售市场),主要是银行交易者(批发市场),由于这些主要交易商在市场中占据庞大的份额, 一旦发起询价可以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大交易商更在意交易的匿名性,故银行间市场通过中介匿名竞价交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1.2.2 外汇交易品种的发展  

  国际外汇市场自1978年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引人电子交易系统以来,得到长足发展,其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交易品种,为外汇市场的深人发展注人活力。1989年,国际外汇市场主要交易货币有9种,按交易量依次为:美元、德国马克、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欧洲货币单位、法国法郎、澳元、加拿大元;主要交易货币对有14种。2013年主要交易货币达到35种,按交易量排在前8位的货币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元、墨西哥比索、人民币,同时主要交易货币对达到42种。  

  自1998年以来,如表1.1、表1.2所示,外汇市场各交易工具日均交易量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衍生品交易总量一直高于现货即期交易量。在衍生品交易中,外汇掉期交易*为活跃,其市场比重一直处于**位,其中2001年、2004年、2007年,其交易量达到同期现货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即期外汇交易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全部外汇交易1/3的水平上,但在各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位。  

  表1.1 全球外汇市场各交易工具曰均交易量(单位:亿美元)  

  表1.2 全球外汇市场各交易工具曰均交易量的市场比重(单位,%)  

  1.2.3 外汇交易量的变化  

  自1989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交易量呈大幅上升之势①。1995年,外汇交易量突破1万亿美元,达到12600亿美元,2004年4月日均交易量创下19340亿美元的历史记录,较2001年的12390亿美元增长56%。除2001 年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增长势头,其中2007 年增幅**,比2004年的19340亿美元增长71. 87%,如图1.1所示。  

  图1.1 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  

  1.2.4 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发展  

  在全球外汇市场各类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主导地位,主要指参与外汇交易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充当外汇市场的做市商,也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陈乐怡,2006)。虽然报告交易商市场份额自1992年以来呈下降趋势,但2004年以前,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对全球外汇市场的交易贡献较大。  

  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易份额仅次于报告交易商,其主要指小型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财务公司或一些官方金融机构等。自1992年以来,除1998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的本科生、研究生、 MBA、博士生和专业教师以及金融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和金融实务界的从业人员。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不亏(568+)
  • 速度慢(617+)
  • 体验差(122+)
  • 强烈推荐(552+)
  • 下载快(181+)
  • 一般般(673+)
  • 二星好评(433+)
  • 无颠倒(265+)

下载评价

  • 网友 养***秋: ( 2024-12-23 11:09:3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权***波: ( 2024-12-23 08:41:4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晏***媛: ( 2025-01-17 04:38:50 )

    够人性化!

  • 网友 索***宸: ( 2025-01-19 07:42:5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孙***夏: ( 2025-01-02 09:26:22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邱***洋: ( 2025-01-05 05:12:3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訾***晴: ( 2024-12-23 09:06:1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芮***枫: ( 2025-01-09 07:34:5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游***钰: ( 2024-12-28 02:31:2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习***蓉: ( 2025-01-12 03:28:51 )

    品相完美

  • 网友 饶***丽: ( 2024-12-29 03:26:3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