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源书城 -没有终点的旅程(上、下册)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8:24:21

没有终点的旅程(上、下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没有终点的旅程(上、下册)精美图片
》没有终点的旅程(上、下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没有终点的旅程(上、下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093428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1
  • 页数:459
  • 价格:3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24:21

内容简介:

《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内容简介: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是以电脑和网络历史为主要脉络,在描述电脑科技发展的轨迹中,折射电脑和网络文化,呼唤心灵的感悟。正如《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前言”里所说的那样,由于预测电脑的未来是相当冒险的行为,写作过程中始终包含着一种悖论:一方面,小心谨慎地回避带有预测性的内容;另一方面,几乎每一篇章都频繁使用了“将如何如何”的句式,潜意识里总想对未来作一点猜测。以当前的趋势推断未来的前景,原本是未来学家的拿手好戏,然而,在电脑科技领域,就连冯·诺依曼那样的科学巨匠都难免失误。那位提出“梅特卡尔夫定律”的网络权威专家,1995年曾贸然预言说:如果互联网明年还未因过分拥挤而崩溃的话,他将“吃掉”自己的这番言论。然而,当1996年成为历史后,Internet并没有任何崩溃的迹象,全世界的“网民”依然生活得有滋有味,梅特卡尔夫只好当着众人的面,“吃”掉了他的发言稿。过去未去,未来已来,21世纪第一年的日历即将翻了过去。

限于篇幅,《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基本上没有涉及中国电脑和网络的发展历程,也没有来得及向读者介绍中国电脑发展史上的先驱,以及仍在为民族IT产业艰难奋斗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但是,在即将结束写作的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中国是否有可能站在未来电脑科技领域的最前沿?由于与未来科技成果密切相连的,是发展电脑科技的人才群体,对此,我们也斗胆做一点自己的预言。

透过《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对电脑科技发展历史的回顾,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

在电脑的“史前史”中,早期计算机的研制几乎都发生在欧洲大陆。帕斯卡和莱布尼茨“开天辟地”在法国;巴贝奇和阿达研制分析机,他们的故乡在英国……。然而,从电子管发明直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前后,计算机发明的大本营出现了第一次西向转移:德·弗雷斯特发明电子管,艾肯首创“马克1号”,冯·诺依曼为电脑规划蓝图,沃森父子领军IBM称霸世界,肖克利贡献晶体管,奥尔森发明小型机…… ,他们建功立业的根据地,都毫无例外地集中在美国东部。电脑科技中心从欧洲西向飘洋过海,登陆美国的第一站,就安营扎寨于烟囱与摩天大楼林立的东部美国热土。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世界电脑科技中心开始了第二次西向迁徙。不仅“硅谷热”带来最伟大的发明“硅芯片”,而且从个人电脑面世、软件革命直到阿帕网诞生、因特网建立,奇迹几乎都出现在美国的西海岸。第二次从东向西的地域性转移,时间延续近半个世纪,映射着现代电脑和网络成长的整个历史。

当历史跨入21世纪的今天,有历史眼光的科技史学家可能会做出第三次转移的预言,把目光从美国西海岸再往西投射,透过广袤的太平洋去关注东方的那块大陆。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经过长期研究,曾得出一个被称为“汤浅现象”的结论,那就是:在某一时期,人类的科学活动总是在某一地区形成中心,但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个国家。随着科学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变化,这个中心将不断转移。汤浅指出:科技活动中心的衡量标志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寡和科技人才的数量和水平。他用确凿的史实证明,近、现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顺序大致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每个国家大致是70年左右。

50多年前,美国诞生了电脑和电脑网络;如果根据“汤浅现象”分析,20年后电脑科技发明的中心也有可能发生转移,转向亚洲,转移到最先发明二进制数字的中国。或许,这个预测并是非空穴来风。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就驶入了高速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在全球经济发展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全世界惊叹。其中,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也成为全球新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据有关文献统计,1990年中国电脑业的总产值只有50亿人民币,到2000年已达到2800亿,年均增长50%。1990年中国仅60万台个人电脑,且大部分属于进口;到2000年中国自己生产的品牌PC机已达到86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近80%。由于中国台湾是世界第三大IT硬件生产地区,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加深,台湾的IT企业也正在逐步向中国内地转移,中国的IT制造业已经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3年,中国拥有的软件开发人数已名列世界第二;中国软件销售及信息服务总值1996年仅为4亿人民币,到2000年已达到560亿人民币,其发展速度并不低于印度。互联网络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巨大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1994年才进入中国的互联网,1998年底仅有210万用户;而到2001年初,用户数已跨越了2000万人大关,两年间增长了近10倍。此外,中国的商务网站已突破2000家,电子商务迅速涵盖农业、旅游、人才、文化、房地产、证券、资本和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对此,连比尔·盖茨也认为:“假如你在10年前访问中国,你会发现,它与美国的差距是10年,如果在5年前访问中国,会发现差距已缩短到3年,如果现在到中国,你会发现它与美国几乎一样”。

中国电视媒体曾播放过一部全面介绍因特网的十集专题片,解说词预言说:“东方先哲曾以‘天人合一论’兴起了以道德为主线的农业文明。随后,西方的流水线分工率先把社会重新组合成以金钱为主线的工业文明。而Internet所带来的信息革命,却又极大地破坏了这个以分析为哲学、以垄断为目标、以金钱为动力的西方体系,人类世界的文明再次转向以神秘为哲学、以分享为目标、以道德为动力的东方体系。在这个新的历史舞台上,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又一个龙腾狮吼的天赐良机。”

无论是从科学、技术还是从经济、文化的视角透视21世纪的中国,我们都面临着一次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巨大机遇——“千年等一回”。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的“数字鸿沟”。据IDG统计,1999年国民经济信息化投入,中国与美国相差45倍;2000年电脑普及水平,美国是中国的55倍。表征一个国家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的“社会信息化指数”,中国仅仅处在美国60年代的水平,差距也在40年左右。近年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工业经济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在数字经济上的差距反而有所扩大,从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新千年首脑会议上重点指出的“数字鸿沟”问题分析,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历史已经说明,一个民族要想上升为世界电脑科技中心,必须经过至少半个世纪的努力。它不仅要求电脑科技界创造发明成果的积累,而且需要普及电脑和网络的社会环境,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奋斗。在这个落后与希望同在,危机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任何个人、任何集团的利益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要填平新经济带来的“数字鸿沟”,中国人将感到格外紧迫。继续发展电脑和互联网络,构筑21世纪文明的生命线,这是中华民族开启历史新纪元之门,创造辉煌未来的金钥匙。

说到未来,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讲的就是未来。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绝妙的生存时代。从来也没有过这么多的机会让人去完成从前根本无法做的事情。这的确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最佳时代。” 据估计,到2010年,30岁以下的青年人将占世界人口的75%。青年人无疑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力量。对于我们每个中国青年,特别是正在接受人类文明知识熏陶,接受学校教育的每一位青年学子,时代的重托和个人的命运,更需要我们在这个“绝妙的生存时代”,领取一本进入未来的“护照”,掌握信息技术这把开启智慧和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让我们高擎着神奇的钥匙大声呼唤:“芝麻,开门吧!”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内容简介: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是以电脑和网络历史为主要脉络,在描述电脑科技发展的轨迹中,折射电脑和网络文化,呼唤心灵的感悟。正如《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前言”里所说的那样,由于预测电脑的未来是相当冒险的行为,写作过程中始终包含着一种悖论:一方面,小心谨慎地回避带有预测性的内容;另一方面,几乎每一篇章都频繁使用了“将如何如何”的句式,潜意识里总想对未来作一点猜测。以当前的趋势推断未来的前景,原本是未来学家的拿手好戏,然而,在电脑科技领域,就连冯·诺依曼那样的科学巨匠都难免失误。那位提出“梅特卡尔夫定律”的网络权威专家,1995年曾贸然预言说:如果互联网明年还未因过分拥挤而崩溃的话,他将“吃掉”自己的这番言论。然而,当1996年成为历史后,Internet并没有任何崩溃的迹象,全世界的“网民”依然生活得有滋有味,梅特卡尔夫只好当着众人的面,“吃”掉了他的发言稿。过去未去,未来已来,21世纪第一年的日历即将翻了过去。

限于篇幅,《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基本上没有涉及中国电脑和网络的发展历程,也没有来得及向读者介绍中国电脑发展史上的先驱,以及仍在为民族IT产业艰难奋斗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但是,在即将结束写作的此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中国是否有可能站在未来电脑科技领域的最前沿?由于与未来科技成果密切相连的,是发展电脑科技的人才群体,对此,我们也斗胆做一点自己的预言。

透过《没有终点的旅程:电脑科技全景透视(上、下册)(天骄精神家园)》对电脑科技发展历史的回顾,不知读者是否注意到一个有趣的事实:

在电脑的“史前史”中,早期计算机的研制几乎都发生在欧洲大陆。帕斯卡和莱布尼茨“开天辟地”在法国;巴贝奇和阿达研制分析机,他们的故乡在英国……。然而,从电子管发明直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前后,计算机发明的大本营出现了第一次西向转移:德·弗雷斯特发明电子管,艾肯首创“马克1号”,冯·诺依曼为电脑规划蓝图,沃森父子领军IBM称霸世界,肖克利贡献晶体管,奥尔森发明小型机…… ,他们建功立业的根据地,都毫无例外地集中在美国东部。电脑科技中心从欧洲西向飘洋过海,登陆美国的第一站,就安营扎寨于烟囱与摩天大楼林立的东部美国热土。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世界电脑科技中心开始了第二次西向迁徙。不仅“硅谷热”带来最伟大的发明“硅芯片”,而且从个人电脑面世、软件革命直到阿帕网诞生、因特网建立,奇迹几乎都出现在美国的西海岸。第二次从东向西的地域性转移,时间延续近半个世纪,映射着现代电脑和网络成长的整个历史。

当历史跨入21世纪的今天,有历史眼光的科技史学家可能会做出第三次转移的预言,把目光从美国西海岸再往西投射,透过广袤的太平洋去关注东方的那块大陆。日本学者汤浅光朝经过长期研究,曾得出一个被称为“汤浅现象”的结论,那就是:在某一时期,人类的科学活动总是在某一地区形成中心,但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个国家。随着科学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因素的变化,这个中心将不断转移。汤浅指出:科技活动中心的衡量标志是科学研究成果的多寡和科技人才的数量和水平。他用确凿的史实证明,近、现代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顺序大致为: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每个国家大致是70年左右。

50多年前,美国诞生了电脑和电脑网络;如果根据“汤浅现象”分析,20年后电脑科技发明的中心也有可能发生转移,转向亚洲,转移到最先发明二进制数字的中国。或许,这个预测并是非空穴来风。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就驶入了高速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在全球经济发展普遍放缓的背景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全世界惊叹。其中,以IT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也成为全球新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据有关文献统计,1990年中国电脑业的总产值只有50亿人民币,到2000年已达到2800亿,年均增长50%。1990年中国仅60万台个人电脑,且大部分属于进口;到2000年中国自己生产的品牌PC机已达到860万台,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近80%。由于中国台湾是世界第三大IT硬件生产地区,随着两岸经济合作的加深,台湾的IT企业也正在逐步向中国内地转移,中国的IT制造业已经在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1993年,中国拥有的软件开发人数已名列世界第二;中国软件销售及信息服务总值1996年仅为4亿人民币,到2000年已达到560亿人民币,其发展速度并不低于印度。互联网络在中国的高速发展,巨大的进步更是有目共睹:1994年才进入中国的互联网,1998年底仅有210万用户;而到2001年初,用户数已跨越了2000万人大关,两年间增长了近10倍。此外,中国的商务网站已突破2000家,电子商务迅速涵盖农业、旅游、人才、文化、房地产、证券、资本和各类专业市场,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对此,连比尔·盖茨也认为:“假如你在10年前访问中国,你会发现,它与美国的差距是10年,如果在5年前访问中国,会发现差距已缩短到3年,如果现在到中国,你会发现它与美国几乎一样”。

中国电视媒体曾播放过一部全面介绍因特网的十集专题片,解说词预言说:“东方先哲曾以‘天人合一论’兴起了以道德为主线的农业文明。随后,西方的流水线分工率先把社会重新组合成以金钱为主线的工业文明。而Internet所带来的信息革命,却又极大地破坏了这个以分析为哲学、以垄断为目标、以金钱为动力的西方体系,人类世界的文明再次转向以神秘为哲学、以分享为目标、以道德为动力的东方体系。在这个新的历史舞台上,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又一个龙腾狮吼的天赐良机。”

无论是从科学、技术还是从经济、文化的视角透视21世纪的中国,我们都面临着一次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巨大机遇——“千年等一回”。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的“数字鸿沟”。据IDG统计,1999年国民经济信息化投入,中国与美国相差45倍;2000年电脑普及水平,美国是中国的55倍。表征一个国家社会信息化总体水平的“社会信息化指数”,中国仅仅处在美国60年代的水平,差距也在40年左右。近年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传统工业经济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在数字经济上的差距反而有所扩大,从江泽民主席在联合国新千年首脑会议上重点指出的“数字鸿沟”问题分析,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历史已经说明,一个民族要想上升为世界电脑科技中心,必须经过至少半个世纪的努力。它不仅要求电脑科技界创造发明成果的积累,而且需要普及电脑和网络的社会环境,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奋斗。在这个落后与希望同在,危机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任何个人、任何集团的利益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要填平新经济带来的“数字鸿沟”,中国人将感到格外紧迫。继续发展电脑和互联网络,构筑21世纪文明的生命线,这是中华民族开启历史新纪元之门,创造辉煌未来的金钥匙。

说到未来,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讲的就是未来。他在书中这样写道:“这是一个绝妙的生存时代。从来也没有过这么多的机会让人去完成从前根本无法做的事情。这的确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最佳时代。” 据估计,到2010年,30岁以下的青年人将占世界人口的75%。青年人无疑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力量。对于我们每个中国青年,特别是正在接受人类文明知识熏陶,接受学校教育的每一位青年学子,时代的重托和个人的命运,更需要我们在这个“绝妙的生存时代”,领取一本进入未来的“护照”,掌握信息技术这把开启智慧和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让我们高擎着神奇的钥匙大声呼唤:“芝麻,开门吧!”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小说多(292+)
  • 体验还行(471+)
  • 购买多(421+)
  • 可以购买(414+)
  • 好评多(447+)
  • 下载快(299+)
  • 已买(99+)

下载评价

  • 网友 焦***山: ( 2024-12-22 10:21:52 )

    不错。。。。。

  • 网友 屠***好: ( 2024-12-25 03:24:21 )

    还行吧。

  • 网友 龚***湄: ( 2025-01-15 03:40:29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谭***然: ( 2024-12-20 22:21:24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利***巧: ( 2024-12-24 00:53:0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孙***夏: ( 2025-01-16 11:39:5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詹***萍: ( 2025-01-10 01:44:1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戈***玉: ( 2025-01-01 14:28:01 )

    特别棒

  • 网友 菱***兰: ( 2025-01-20 02:32:0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石***致: ( 2025-01-20 18:03:3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濮***彤: ( 2025-01-01 03:55:00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薛***玉: ( 2024-12-30 07:21:3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堵***格: ( 2025-01-03 23:23:15 )

    OK,还可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