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源书城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第二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8:25:19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第二版)精美图片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第二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第二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2217987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94.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25:19

寄语: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第二版))


内容简介:

  本手册汇集了常用压力容器标准及其设计所需的详细资料,并进行了篇幅精简压缩,是一本简明实用性工具书。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对所编入标准的较为通俗的介绍、分析、讲解和讨论;二是运用标准和有关资料编者做了大量的运算;三是摘引、组织、编写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以焊接为主)、检验、使用和管理诸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中经常使用的规定、数据和信息。


书籍目录:

第1章材料

1.1钢板

1.1.1碳素钢钢板

1.1.1.1有关标准

1.1.1.2碳素钢钢板钢号的表示方法

1.1.1.3碳素钢钢板的牌号(钢号)与化学成分

1.1.1.4碳素钢钢板的力学性能

1.1.1.5碳素钢板用于压力容器的规定

1.1.2优质碳素结构钢

1.1.2.1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GB/T 699-1999)

1.1.2.2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钢号与力学性能(GB/T 711-2008)

1.1.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用钢(GB/T 1591-2008)

1.1.3.1钢号的表示方法

1.1.3.2钢号、化学成分、碳当量(CEV)、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Pcm)

1.1.3.3低合金高强度钢的力学性能

1.1.4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和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

1.1.4.1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GB 713-2008)

1.1.4.2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GB/T 19189-2011)

1.1.5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GB 3531-2008)

1.1.5.1钢号与化学成分

1.1.5.2力学性能

1.1.5.3钢板的检验

1.1.6高合金钢

1.1.6.1有关标准

1.1.6.2高合金钢的钢号

1.1.6.3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的钢号与化学成分

1.1.6.4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板的力学性能和高温屈服强度

1.1.6.5不锈钢钢板的耐晶间腐蚀试验

1.1.6.6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各钢号钢板的特性与用途

1.1.6.7钢板表面质量及加工要求

1.1.7钢板的尺寸、允许偏差和质量

1.1.7.1有关标准

1.1.7.2钢板分类

1.1.7.3钢板(热轧)尺寸

1.1.7.4钢板的各种允许偏差

1.1.7.5钢板的理论质量

1.1.8钢板的验收

1.1.8.1验收要求

1.1.8.2容器制造厂的验收项目

1.1.9钢板的许用应力

1.1.9.1安全系数

1.1.9.2碳素钢与低合金钢压力容器专用钢板的许用应力及使用规定

1.1.9.3非压力容器专用碳素钢板Q235B和Q235C的许用应力及使用规定

1.1.9.4压力容器用高合金钢(不锈钢耐热钢)钢板的许用应力

1.1.9.598版GB 150规定的压力容器低合金与高合金钢板的许用应力

附录A不锈钢、耐热钢新牌号的说明

附录B钢铁及合金统一数字代号体系(GB/T 17616-1998)

第2章 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

1.2钢管

1.2.1有缝钢管

1.2.1.1结构与制造

1.2.1.2有关标准

1.2.1.3外径和壁厚系列

1.2.1.4焊管的长度、弯曲度、不圆度管端要求和每米重量

1.2.1.5焊管所用钢的牌号

1.2.1.6焊管的液压试验

1.2.1.7表面质量

1.2.1.8钢管的对接

1.2.1.9镀锌层

1.2.2无缝钢管

1.2.2.1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1.2.2.2采用管法兰连接的无缝钢管

1.2.2.3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2008)

1.2.2.4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 9948-2006)

1.2.2.5高压化肥设备用无缝钢管(GB 6479-2000)

1.2.2.6锅炉用无缝钢管

1.2.2.7气瓶用无缝钢管(GB 18248-2008)

1.2.2.8低温管道用无缝钢管(GB/T 18984-2003)

1.2.2.9锅炉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 13296-2007)

1.2.2.10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2002)

1.2.2.11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21833-2008)

1.2.2.12无缝钢管的水压试验、压扁试验和扩口试验

1.2.3钢管的许用应力及应用

1.2.3.1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管的许用应力

1.2.3.2碳素钢、低合金钢钢管用于压力容器时的规定

1.2.3.3高合金钢钢管的许用应力

1.2.3.4高合金钢钢管用于压力容器时的规定

附录

第3章 压力容器标准件

1.3锻件(根据NB/T 47008,NB/T 47009,NB/T 47010-2010综合)

1.3.1锻件用材的分类、形状、名称与级别

1.3.1.1锻件的标准

1.3.1.2锻件的形状、名称及其公称厚度

1.3.1.3锻件的级别

1.3.2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 47008-2010)

1.3.2.1NB/T 47008-2010与JB 4726-2000相比较的变化

1.3.2.2化学成分

1.3.2.3力学性能

1.3.3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NB/T 47009-2010)

1.3.3.1NB/T 47009-2010与JB 4727-2000相比较的变化

1.3.3.2化学成分

1.3.3.3力学性能

1.3.4承压设备用高合金钢锻件(NB/T 47010-2010)

1.3.4.1NB/T 47010-2010与JB 4728-2000相比较的变化

1.3.4.2化学成分

1.3.4.3力学性能

1.3.5锻件的外观检查与内部质量

1.3.5.1锻件的外观检查

1.3.5.2内部缺陷

1.3.6焊补

1.3.7复验

1.3.8锻件标志和质量证明书

1.3.9锻件的许用应力

1.3.9.1许用应力表

1.3.9.2钢锻件用于压力容器时的规定

1.3.10钢锻件的高温性能

第4章 压力容器的焊接

1.4紧固件材料及紧固件力学性能

1.4.1专用级紧固件材料

1.4.1.1法兰连接用螺柱规格和尺寸

1.4.1.2双头螺柱的钢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1.4.1.3碳素钢、低合金钢(含S45110)螺柱与螺母

1.4.1.4高合金钢螺柱与螺母

1.4.2商品级紧固件

1.4.2.1螺栓、螺钉、螺柱性能等级的标记制度

1.4.2.2不同性能等级紧固件所用的材料

1.4.2.3不同性能等级紧固件的力学和物理性能

1.4.2.4螺母的性能等级

附录

第5章 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与管理

1.5型钢

1.5.1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2008)

1.5.2热轧圆钢、方钢、六角钢、八角钢和扁钢(GB/T 702-2008)

1.5.2.1圆钢与方钢

1.5.2.2六角钢与八角钢

1.5.2.3扁钢

1.5.2.4标记

1.5.3热轧工字钢、槽钢、等边角钢、 不等边角钢和L型钢(GB/T 706-2008)

1.5.3.1热轧工字钢

1.5.3.2热轧槽钢

1.5.3.3热轧等边角钢

1.5.3.4热轧不等边角钢

1.5.3.5L型钢

1.5.3.6各种型钢尺寸、外形的允许偏差

1.5.4不锈钢热轧等边角钢(YB/T 5309-2006)

1.6压力容器用钢类别与各类钢主要牌号钢材的使用

1.6.1压力容器主要用钢类别

1.6.1.1碳素钢

1.6.1.2低合金钢

1.6.1.3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6.1.4中合金钢

1.6.1.5高合金钢

1.6.2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

1.6.2.1Q

1.6.2.210钢

1.6.2.320钢

1.6.2.435钢

1.6.2.545钢

1.6.3低合金钢

1.6.3.1Q345、Q345R、16MnDR

1.6.3.218MnMoNbR

1.6.3.313MnNiMoR

1.6.3.4CF-62、07MnMoVR(07MnCrMoVR)、07MnNiVDR(07MnNiCrMoVDR)

1.6.3.515CrMo

1.6.3.612CrMo

1.6.3.712Cr1MoVG、12Cr1MoVR

1.6.3.812Cr2Mo

1.6.3.930CrMo

1.6.3.1035CrMo

1.6.3.1140Cr

1.6.3.1225Cr2MoVA

1.6.3.1340MnB

1.6.3.1440MnVB

1.6.4中合金钢

1.6.5高合金钢(仅限不锈钢与耐热钢)

1.6.5.106Cr13(S41008)

1.6.5.212Cr13、20Cr13、30Cr13、40Cr

1.6.5.306Cr19Ni10、12Cr18Ni9、022Cr19Ni10(原0Cr18Ni9、1Cr18Ni9、00Cr19Ni10)

1.6.5.41Cr18Ni9Ti、06Cr18Ni11Ti(原0Cr18Ni10Ti)

1.6.5.506Cr17Ni12Mo2(S31608或316)、022Cr17Ni12Mo2(S31603或316L)、06Cr19Ni13Mo3(S31708或317)、022Cr19Ni13Mo3(S31703或317L)、06Cr17Ni12Mo2Ti(S31668或316Ti)

1.6.5.6022Cr19Ni5Mo3Si2N(S21953)

1.6.5.7新版不锈钢、耐热钢国标中各钢号的特性和用途

1.7铸铁

1.7.1铸铁的分类与代号

1.7.2灰铸铁(GB/T 9439-2010)

1.7.2.1灰铸铁的牌号与力学、物理及工艺性能

1.7.2.2灰铸铁的耐蚀性能

1.7.2.3灰铸铁的应用

1.7.3球墨铸铁(GB/T 1348-2009)

1.7.3.1球墨铸铁的牌号及力学性能

1.7.3.2球墨铸铁的生产方法、化学成分、性能特点与应用

1.7.3.3按硬度要求的球墨铸铁牌号

1.7.3.4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1.7.4蠕墨铸铁(JB/T 4403-1999)

1.7.4.1蠕墨铸铁的组织、性能与应用

1.7.4.2蠕墨铸铁的化学成分与应用举例

1.7.4.3蠕墨铸铁的力学性能

1.7.5可锻铸铁(GB/T 9440-2010)

1.7.5.1可锻铸铁名称含意、分类与牌号

1.7.5.2可锻铸铁的力学性能

1.7.5.3可锻铸铁的物理性能

1.7.5.4可锻铸铁的技术要求

1.7.5.5可锻铸铁的特性与应用

1.7.6高硅耐蚀铸铁(GB/T 8491-2009)

1.7.6.1高硅耐蚀铸铁的牌号及其化学成分

1.7.6.2高硅铸铁的力学性能

1.7.6.3高硅耐蚀铸铁的性能适用条件及应用

1.7.7耐热铸铁(GB/T 9437-2009)

1.7.7.1耐热铸铁的牌号及化学成分

1.7.7.2耐热铸铁的室温力学性能

1.7.7.3耐热铸铁的使用条件

1.7.7.4耐热铸铁的高温短时抗拉强度

1.7.7.5几种耐热铸铁的高温力学性能

1.7.8耐磨铸铁

1.7.8.1YB中的耐磨铸铁(YB/T 036.2-92)

1.7.8.2高铬白口抗磨铸铁(GB/T 8623)

1.7.8.3JB中的耐磨铸铁(JB/ZQ 4304-2006)

1.7.9铸铁用于压力容器时的规定

1.7.9.1铸铁材料的应用限制

1.7.9.2设计压力、温度限制

1.8铜及铜合金

1.8.1加工铜

1.8.1.1铜的特性与牌号

1.8.1.2纯铜制品板、管、棒的牌号、状态、规格和力学性能

1.8.2加工黄铜

1.8.2.1普通黄铜的牌号、性能与应用

1.8.2.2多元黄铜的牌号、性能与应用

1.8.2.3黄铜板材的牌号、状态、规格与力学性能(GB/T 2040-2008)

1.8.2.4黄铜管材的牌号、状态、规格与力学性能(GB/T 1527-2006)

1.8.2.5黄铜棒材的牌号、状态、规格与力学性能(GB/T 4423-2007)

1.8.2.6黄铜的物理性能

1.8.3加工青铜

1.8.3.1青铜的类别、牌号、化学成分

1.8.3.2几种常用的青铜

1.8.3.3青铜板材的牌号、状态、规格与力学性能

1.8.3.4青铜棒材的牌号、状态、规格与力学性能

1.8.3.5青铜管

1.8.3.6青铜的物理性能

1.8.4白铜

1.8.4.1白铜的类别、牌号、化学成分与产品形状

1.8.4.2白铜板材的牌号、状态、规格与力学性能

1.8.4.3白铜管的牌号、状态、规格与力学性能

1.8.4.4白铜棒的牌号、状态、规格与力学性能

1.8.4.5白铜的应用

1.8.5热交换器与冷凝器用铜合金无缝管(GB/T 8890-2007)

1.8.5.1牌号、状态、规格

1.8.5.2化学成分

1.8.5.3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1.8.5.4力学性能

1.8.5.5铜和铜合金的线胀系数

1.8.6铸造铜合金

1.8.6.1铸造铜合金的牌号与化学成分

1.8.6.2力学性能

1.8.6.3各种牌号铸造铜合金的特性与应用

1.8.7铜和铜合金作为压力容器受压元件使用的规定

1.8.7.1压力容器用有色金属(铜、铝、钛、镍及其合金)的通用要求

1.8.7.2铜和黄铜

1.9铝及铝合金

1.9.1变形铝及铝合金

1.9.1.1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

1.9.1.2变形铝及铝合金的四位数字牌号与四位字符牌号

1.9.1.3铝及铝合金板

1.9.1.4铝及铝合金产品状态表示法(以板材为例说明)

1.9.1.5变形铝及铝合金无缝管

1.9.1.6铝及铝合金挤压棒材

1.9.2铸造铝合金

1.9.2.1牌号与化学成分

1.9.2.2力学性能

1.9.2.3应用

1.9.3铝和铝合金作为压力容器受压元件使用的规定

附录

1.10钛及钛合金

1.10.1工业纯钛与钛合金的牌号(部分)、化学成分及杂质上限(GB/T 3620.1-2007)

1.10.2工业纯钛

1.10.2.1钛的耐蚀性能

1.10.2.2钛的物理、力学、加工工艺性能特点

1.10.3钛合金

1.10.3.1钛合金分类

1.10.3.2几种常用的钛合金

附录

标准目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董大勤: 原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教授化工机械专业课程,现已退休。作者编撰了许多化工容器及设备方面的科技图书及教材。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手册内容简明实用;涵盖标准量大、新。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对所编入标准的较为通俗的介绍、分析、讲解和讨论;二是运用标准和有关资料编者做了大量的运算;三是摘引、组织、编写了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以焊接为主)、检验、使用和管理诸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中经常使用的规定、数据和信息。


前言

第二版前言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自2006年1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2007年重印,后又全部售罄。2008年初准备继续重印时,编者提出先把2006~2007两年内所修订的少量标准(不锈钢、有色金属、容器支座等)反映到手册中以后再印,以保持手册的常新。然而,就在编者为重印进行局部修改时,本手册涉及的更多标准也在陆续更新,需要修改的内容也就随之不断增加。同年8月,编者得知1999年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容规》)将被更新,新制定的《容规》报批稿已经申报。紧接着2009年1月,国务院又颁布了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简称《条例》)。新制定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简称《固容规》)和新《条例》这两个顶层文件的修订,不但预示1998版的GB150和1999版的GB 151等设计标准必将跟着修订,同时对压力容器在制造、安装、检验、管理等多方面的法规、规程也会进行审视、完善和更新。面对这种形势,编者与出版社商定,改变原来对一版《压力容器设计手册》只进行“局部修改、暂先重印”的初衷,决定对本手册进行较为全面的修订。

编者始料未及的是,对本手册再版有统率作用的GB 150.1~150.4—2011的纸板正文,直到2012年3月才见到。它与《固容规》发布实施的时间相差了两年半。在此期间,为解决设计“无规可依”,国家质监局还发布过“质检特函86号”文质检特函〔2010〕86号即“关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实施意见”。在该意见中,摘引了多条已报批的新GB 150中有关材料的规定,可以在新的GB 150尚未从WTO秘书处返回前暂时替代GB 150使用。,虽然加速了手册的编写速度,但也导致手册再版编写内容的多次修改,前后共花费了四年半的时间(1998年初到2012年5月)。不过这种长时编写、反复修改,倒是使编者有机会把更多的新标准内容纳入再版手册之中,使本次修订版手册能够具有较长的使用期限,并减少日后重印时需要进行的局部修改。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意外收获。

本次修订的指导原则,修改后书的特点均未改变,新读者请参看一版前言。再版手册所涉及的标准总计185个(书后的标准目录只列出172个),本次修订的共112个,占全部标准数量的60.5%。概括而言大致的修改情况如下:

① 在材料方面,压力容器专用钢板、钢管、锻件几乎都有了新制定的标准,有色金属铜、铝、钛、镍及它们的合金(板、管、棒)因其应用的扩展和多个标准的更新,基本上全部重新编写。在众多的复合板标准中,因新版GB 150改选了属于能源标准(NB/T 47002—2009)的复合板,本手册也专设一节,重新修改了原先的修改稿。各种铸铁,从牌号的表示方法到技术要求,几个主要的标准也都有了2009新版,因而作了较大修改。上述这些标准的修订,大都提高了相关技术要求,反映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增强了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国际竞争实力。在2009年颁布的《固容规》中,规定了实施压力容器专用钢板生产许可证制度,改进了验收、复验等规定,并为安全系数的下调创造了条件,也为2011年GB 150.2的修订提供了丰富的更新内容。

② 在零、部件方面,主要修订的内容是容器支座(2007年)、管法兰连接(2009年)、压力容器法兰(2012年)、压力容器封头(2011年)和压力容器视镜(2011年)。

此外,热交换器(原GB 151,拟改GB/T 151),人、手孔(HG/T 21515~21535)等标准虽然均正在修订之中,但因不知何时公布,无法在本版中引用。当然,有些修订的内容可以预测:例如在现行(2005年)人手孔标准中,在管法兰标准修订后,就有部分人孔的法兰尺寸与新修订的管法兰标准中的尺寸出现了不一致,材料使用以及允许工作压力也有差别,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类矛盾,必须由设计人员决定,但根据编者的判断,人手孔标准的修订会采用新管法兰标准中的相关数据,所以编者就在引用现行人手孔标准的同时,把管法兰中的相应内容(包括尺寸)一并列出。这样既告知了读者现行两个标准存在的矛盾,提出对应数据,但又不会涉及尚在修订之中的标准。只是需要提醒读者:当日后人手孔标准一旦公布实施,应将编者所提供的数据与标准进行核对,万一编者有误,应以新人手孔标准为准。类似这样的问题,即当遇到两个现行标准之间出现不一致之处时,专业设计人员一般都有自己的判断、协调能力,编者所提供的相关数据或信息仅供读者参考。

③ 在制造(焊接)方面,焊接材料、焊缝符号表示方法等方面均按新的标准作了修改,有关制造环节(如钢板的供应、复验的规定,产品焊接试板焊接要求等)中要求的从严或者放宽,也作了涉及国家生产政策的更改或说明。凡是原JB焊接标准已经改为能源标准的,均按能源标准的规定作了内容上的更新,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④ 对于通过强度计算给出的大量的计算厚度表、许用内压表,由于材料许用应力发生变化,编者采用了每一张表增加一组修正系数的方法对上述诸表进行了修正。虽然2010年以后压力容器设计必须采用新的许用应力,但是对于还要经历数个检验周期的在用压力容器来说,在今后的定期检验中,当需要强度校核时,仍需用原设计标准。所以在编入新许用应力表的同时,编者仍保留了1998版GB 150的许用应力表。对于涉及稳定计算的“外压厚度计算表”或“许用外压表”,由于材料的E值和应力系数B曲线(即B-A曲线)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增加了少量钢号及其B-A曲线,所以再版中相关表中数据不必修改。对于外压容器的计算方法,编者在GB 150.3所提供的全部应力系数B曲线图中添加了对应的材料牌号和B-A曲线在不同温度下曲线拐点的B值,目的是希望借助这样的编排,能够方便外压的稳定计算。对于一版所提出的几个对受压元件的简化计算方法(包括强度计算与稳定计算),编者没有收到读者的不同意见,所以再版中未作修改。

⑤ 压力容器设计不仅仅只需要单一的纯技术知识,所以手册设置了第5章。在这次修订中,由于《固容规》与新《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本书第5章的修改提供了充足的依据,与一版相比,除内容更新外,篇幅也有适量的增加,目的是扩展政策性法规的讲解,为设计人员从多视角考虑问题提供依据。

标准是手册的根基,标准的轮番修订,要求手册内容也需经常进行局部更新。本次再版书稿用了长达近5年的时间,确实有比较特殊的原因。当然修改时间的拖长,也使本手册的编写有可能采纳了更多、更新标准的信息,从而使本版手册获取到相对较长的“保新”期。考虑到在本书稿交出后,在出版社进行编辑、加工和付印的时间段内,可能还有新的标准修订公布。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编者会根据新修订的标准内容的变化情况,简要单独摘编,或者将标准全文收入到书后的附录中,读者可以与正文中原引用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和进展。

本手册除了部分直接摘自标准原件外,更多的是对标准的归纳、重编与解读。编者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在确保充足信息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地减少手册篇幅(相对有些篇幅达数十、上百页的标准来说,篇幅可减少60%以上);二是通过编者对法兰、人孔、支座一类《标准》的学习和分析,以及对标准中数据的归纳和对比,揭示这些数据的内在规律,可能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标准的理解,同时通过对标准的某些规定作粗浅讲解,也能够帮助部分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更熟练地查阅标准。部分读者对标准的某些规定有疑问:例如为什么材料的强度参数不再使用σb和σs等以σ为主的符号,改成Rm和ReL?为什么容器、容器法兰、在使用DN、PN时,后面的数字有单位,而管件与管法兰的DN、PN后面则不加注单位,这样一类问题,编者也进行了粗浅讲解,目的也是希望有助于部分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查阅标准。

本书虽冠名为设计手册,但编者对它的定位并非仅限于专业设计人员,对于从事压力容器管理、制造、使用、检验的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的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也有参考价值。

在使用本手册时,读者会发现,在涉及不同的标准或不同年代的同一标准时,书中表体(表中的文字数据)中的符号或单位,全书并不统一,譬如:冲击试验既有AkV也有KV2;压强单位既有N/mm2也有MPa;比热容既有J/(kg·K)也有J/(kg·℃)等,编者不采用全书统一的符号和单位,既是对原标准的尊重,也是尊重标准演变的历史过程,如不能把2006年改换的“符号规定”用到2006年以前的标准之中。

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本书的少数用词似有不妥,例如应该用“压强”处却用“压力”,应该用“质量”处却用“重量”。对于这类用词,编者均以约定俗成的态度对待,不进行变更。再有就是在辞海中查找不到的词如“修定”,编者改用“修改”、“修正”相近词义的用语取代,如果读者发现不规范的用词,欢迎指出。

编写本书的编者虽然极尽所能,但能力有限是客观存在,个人尽力不等于内容完善,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需要读者在使用中发现,编者衷心期待广大新老读者和从事压力容器工作的一线人员对本书提出批评与建议。有批评才能促改进,广听建议才会有助创新。

本手册在修订的过程中,得到了河北工大高炳军教授、史晓平副教授及天津化工设计院朱萍高工和特检院陆金明高工的热情帮助,编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2012年12月

版前言

压力容器是广泛用于各种行业的特种设备。由于涉及人的生命和工业生产安全,历来受到国家及有关各级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制订了一系列法规、规定和条例。为了规范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监检、维修和管理,仅涉及压力容器专用的及其相关的标准就有近200个。为了向从事压力容器各方面工作的人员提供一本既有足够资料、又较为实用的手册,2000年化学工业出版社曾出版了《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实用手册》一书。该书出版后受到压力容器工作者的欢迎。为使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根据读者的建议和要求,化学工业出版社委托编者按照原手册(上册)原来的指导思想,重新编写本书,并更名为《压力容器设计手册》。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与《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实用手册》比较有了较大的改进:一是更新了涉及标准的全部资料,并适当扩大了所选标准范围。二是增编了一批由编者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资料,用了较多的篇幅为读者增补了又一批计算繁琐的数据资料(如外压容器的加强圈尺寸等)。由于这类资料在其它手册中没有,所以它和《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实用手册》相比更会受到读者的欢迎。三是考虑从事与压力容器有关工作的人员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学历,增加了一些解释标准和讲解相关基础知识的内容。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概括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这是一本既汇集了常用的压力容器标准,又大幅度地压缩了原标准篇幅的手册。由于对原始标准进行了有针对性地精选、归并、重组和改编,在保持充分满足设计、制造、监检所需资料及便于查阅的前提下,将原始标准的篇幅做了一定的缩减,同时对某些标准中提到、但需要从其它相关标准查取的数据或资料,本着方便使用的原则予以补充。对于少数旧标准,一律按现行标准予以更正。因此本手册所编入的标准均为现行的标准。

2.本手册提供了占资料总量40%以上的其它手册或标准中没有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是编者根据GB 150和其它相关规定,通过计算取得的。在这些标准规定中,有很大一部分计算方法比较烦琐,这对于部分从事压力容器制造、检验、监察、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非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进行这种计算有一定困难,本手册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与表格为设计者带来了极大方便;在一些诸如提方案、定条件、报预算、搞审核、查安全等项工作中,由于有了这些现成的数据,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些数据对于有设计软件的专业设计人员来说,在初步设计阶段,或者在做多种方案比较时,可以适当减轻工作量;在进入正式设计时,这些数据可以做对比参考。同时这也是检验本手册所提供数据准确程度的良好机会,通过广大专业设计人员的实践,可以使这些数据得到进一步确认和完善。

3.本手册除摘引和编制了大量数据,介绍了相关规定以外,还对某些标准中的规定做了分析、说明或补充。例如GB 150所规定的外压容器及其加强圈的计算方法,一律要使用算图,其实只要附加某些条件(如限定压力范围),便可以将较为烦琐的计算化简。编者在理论论证和实际运算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简化计算条件和计算方法。又例如GB 150规定了锥壳与圆筒连接处的外压加强设计方法,编者按照规定做了大量计算,在取得较为丰富数据的基础上,对该规定也做了一些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4.压力容器良好的焊接质量是保证安全运行的为重要的条件之一,所以从设计(技术要求)、制造(质量保证体系)、验收(无损检测和水压试验)、监察(持证焊工的考核与管理)直到定期检验内容的规定等,在各个环节上都对压力容器的焊接(结构、焊材、焊接方法、焊接工艺评定以及合格标准等)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因此紧密结合以上要求,专门针对压力容器编写了焊接结构与焊接材料。

5.与绝大多数手册(见参考文献)不同,本手册没有编写大量的专业理论内容,而是以实用为主。除了对编者建议使用的简化公式做了必要的论证和说明外,对标准中原有的公式只介绍应用,不讲解来源。但是为帮助部分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本手册所提供的资料,编者在正文与附录中都穿插了一些基础性知识的讲解。全书的专业知识内容起点不高,讲解用语较为通俗。适于来自不同专业,但都是从事压力容器各方面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本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沈鹏飞、朱萍、辛志学、陆金明高级工程师,龚国尚、李家枢教授,史晓平副教授的支持和帮助,编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手册》的第1~3章、第5章由董大勤编写,第4章由袁凤隐编写。由于编者水平和实际经验有限,在资料的摘编、标准的理解、数据的计算等诸多方面,都需要读者帮助检验。对发现的问题和错误也希望能及时告知。

编者

2005年2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好评多(584+)
  • 藏书馆(546+)
  • 少量广告(528+)
  • 赞(238+)
  • 盗版少(491+)
  • 体验差(419+)
  • 三星好评(228+)
  • 内容完整(349+)
  • 不亏(555+)
  • 无盗版(195+)

下载评价

  • 网友 利***巧: ( 2025-01-12 01:37:5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印***文: ( 2025-01-13 07:41:36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冯***卉: ( 2025-01-01 07:10:1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步***青: ( 2025-01-07 12:45:41 )

    。。。。。好

  • 网友 冯***丽: ( 2024-12-24 03:01:20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晏***媛: ( 2025-01-14 12:14:35 )

    够人性化!

  • 网友 冉***兮: ( 2025-01-01 13:20:21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马***偲: ( 2025-01-05 04:19:02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养***秋: ( 2025-01-06 06:07:3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苍***如: ( 2024-12-23 03:46:4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瞿***香: ( 2024-12-25 04:35:0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焦***山: ( 2024-12-22 16:01:14 )

    不错。。。。。

  • 网友 谢***灵: ( 2025-01-09 04:54:00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隗***杉: ( 2024-12-21 23:12:18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曾***文: ( 2025-01-17 02:54:07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沈***松: ( 2025-01-06 05:00:47 )

    挺好的,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