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盒装,青少版,共15册)签名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盒装,青少版,共15册)签名版精美图片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盒装,青少版,共15册)签名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盒装,青少版,共15册)签名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2403723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99.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盒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29:13

寄语: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荣、侯文詠等倾力推荐(步印童书馆出品)


内容简介: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和人和事,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甚大的中国通史。

作者吴涵碧,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未有间断,本书即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专栏读者对象原定为青少年,却得到成人和青少年的一致喜爱。本书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偶有采择,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相对照;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选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富于情趣的故事;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一叙一议,非惟多趣,亦极富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致的沟壑。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守准则一脉相承。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吴姐姐也不吝排列他们的良政和嘉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放下成见,客观地认识人和事物。

联系我们:微信 buyintongshu , 微博 @步印童书馆 , 电话 010-62829507


书籍目录:

 1. 中国人故事的开始

 2. 开天辟地的故事

 3. 黄帝大破蚩尤迷魂阵

 4. 尧偷了后羿的一枝箭

 5. 夏桀的荒淫无道

 6. 纣王怒烹伯邑考

 7. 周幽王烽火戏弄诸侯

 8. 管鲍之交

 9. 郑庄公掘地洞见母亲

 10. 孔子不屑与阳货为伍

 11. 墨子用带子打了一场胜仗

 12. 孟子见梁惠王

 13. 孟子说故事

 14. 孟子周游列国

 15. 庄子不屑做官

 16. 庄子的寓言

 17. 荀子的小故事

 18. 石碏杀子大义灭亲

 19. 程婴义救赵氏孤儿

 20. 伍子胥急白了胡子

 21. 鱼肚里藏一把剑

 22. 勾践亲尝粪便

 23. 豫让为荀瑶报仇

 24. 吴起的故事

 25. 庞涓毒计陷害孙膑

 26. 庞涓中计树下自刎

 27. 田单的连环计

 ……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第七册

第八册

第九册

第十册

第十一册

第十二册

第十三册

第十四册

第十五册


作者介绍:

吴姐姐,本名吴涵碧。她自大学毕业,即开始了这一浩大工程——写一系列“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她每天到图书馆借一厚叠深奥难懂的古籍,拚命用功研读,做详细的分类和考证,再融会贯通,从中摘取精彩的真实事件,改写成明白通晓、自然飘逸的白话文。让成年读者、青少年、小朋友,都能从这套书中看到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各朝各代皇帝臣子的百样面貌和整个历史洪流的演变。这些故事,在台湾《中央日报》、《国语日报》连载,每周一篇,21年无有间断,盛誉如影随形,是台湾畅销时间长、获奖多的历史读物。

在吴姐姐看来,庙堂之高,江湖之远,皆为历史。秦并六国,并非“大事”,这个人,这件事,孩子能喜欢吗?能理解吗?才是大事。惊涛拍崖,山河易色,这些宏大场面非孩子之眼所能透视,人物悲喜运命,微细末节,同样可以照映时局。吴姐姐以为,保护孩子阅读兴趣,尤如保护宝剑锋锐,锋锐即失,宝剑何为?

吴姐姐以为,历史并非文学,历史自有其逻辑与深沉,以戏谑文字,描摩史迹,有失于轻浮,非真史家所为。孩子既翻开历史,便当谙习史著风范,接受历史逻辑训练,若以戏剧效果示人,史作与戏剧何异?

吴姐姐本意,是要把历史故事一直讲到清末,但当写到明代中叶,吴姐姐看到政治日坏,豪杰束手,百姓离散时,每有拟制不住的悲伤。当看到民族英雄袁崇焕身受磔刑,皮肉为百姓争食时,深感难抑悲愤,去描摩烈士所受惨酷运命,加上21年来的艰苦耕耘,心力憔悴,深感再难前行一步……因此猝然搁笔。正是因为吴姐姐把对民族先人的爱,贯注于故事当中的字字句句,《吴姐姐》感动、激励了几代台湾读者,成为受他们喜爱的历史读物。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出版前言

当下世界,节奏快极,全球连系如一村庄,世事纷繁逾百年前十倍百倍,人置身其中,机会与灾祸此去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判断与执行,极需智慧。智慧何来?一为“故智”,一为“当下之智”,前者深埋历代典籍,后者浮于当下时势。紧握大地者,方能枝叶参天,读史以求得“故智”,实有非凡意义。对此,成人固然,对于少年儿童,用“故智”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读史的兴趣,对于他们的将来,影响尤为深远。

历代典籍都是文言作品,现代的孩子难以看懂,而且古籍所论,脱胎于古代专制社会,中小学生缺少分辨能力,难免陷于困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让他们获得干净的历史智慧,更要像保护宝剑锋锐一样,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需要儿童历史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在历代史籍的基础上,有极大程度的变易;要求写作者不但要极有爱心,更要富于才华和坚忍不拔的耐心!之前亦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把这项工作做得完备,成功的,莫如台湾学者吴涵碧。

吴涵碧,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从未间断,本书即由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的人和事,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从小就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故全书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虽偶有采择,然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之相对照。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而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所讲故事当中,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也不吝排列他们的善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能放下成见,懂得正确全面地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所讲历史故事,目的并不是在于让小读者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以历史开启小读者智慧,使孩子变得聪明。故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而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而又富于情趣的情节,务使孩子读了便能明白其中的要义。

为了让读者易于走进来,吴姐姐的历史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每篇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历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情怀。只有在真情怀的指示下,智慧才可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得到历史的真情怀与真智慧,应当懂得热爱自己的民族,懂得本民族杰士的苦境与成就。在故事当中,吴姐姐一再展示专制社会所造就的苦难,指示受迫害者固然失去生命,而权力者皇帝,也不能成为其中的胜者;当秦桧狡计得逞时,吴姐姐教诲读者,历史的评判从来便是公正的,坏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当岳飞含冤负屈,死于风波亭时,吴姐姐更是充满感情地告诫读者,中国人不以终的成败论英雄,而是重视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这样的论言,穿行文中,皆自然流出,不但极有见地,亦亲切可观。

吴姐姐的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富于趣味,亦极讲求情致与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沟壑。《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全台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悦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我社此次引进,做了如下改动:

一、将全书依朝代先后,不改变原文次序,分成四辑,共十五册。

二、将书中所提年号加了公元年予以对照,比如“洪武元年”,改为“洪武元年(1367年)”,以方便读者准确把握年代。

三、将书中部分疑难字加了汉语拼音,以方便读者准确读音。

四、为全书选配了近千幅插图,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本书篇幅宏大,编辑时间有限,其间错漏,当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批评指正。

新世界出版社 

蘸满感恩的一支笔 (自序)

从小,我就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书。

记得童年晚饭后,当时在台大教东南亚史的父亲,经常编一段董胖胖的故事。董胖胖长得胖嘟嘟,英俊又可爱,因为人长得胖,写字也总是胖到格子外面去。董胖胖爱戴着草帽,荷着长枪,牵着董爸爸的大手,到山里去打猎,满载而归之后,还要吃好多好多巧克力糖。

对于刚刚开始学写名字,只能拥有玩具枪,也没有太多巧克力糖可吃的玉山弟弟而言,董胖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百听而不厌。每次讲完董胖胖之后,父亲会随手抽出二十五史中的一本,说一段历史故事,他的口才是出了名的,我总嫌听得不过瘾。

当时,我已读小学,决定自己找书来看。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启明书局出版的二十五史,兴奋莫名地翻开书却傻了眼:字体极小,没有标点,无法断句,不知所云。我颓然地把书本放回,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发呆,完全不能了解,这么难看的书,如何能变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做梦也猜不着,有一天我会早晚浸淫在二十五史之中。

感谢我亲爱的父亲吴俊才先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颗热恋国家民族的种子。

多少年像云一样飘过去了。

曾经认同董胖胖的小男孩,已经学成归国,在台大政治系任教。轮到他搂着他的心肝宝贝小安琪,编一段童话,并且试图让她了解,岳母为什么在岳飞背上刺字,玉山告诉我:“许多学生都说,他们是看《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长大的。”姐弟二人相视而欢,异口同声:“哇,听起来好可怕啊!”悚然而惊岁月流逝的背后,我有太多的感恩与激动。

中国人常说:“一部二十五史,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深入浅出,用趣味化的方式,介绍中国历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可是,上天为什么挑中了我?我自知并非博学专精的历史学者,我实在不够资格写这么一部大书,只是因缘际会凑巧碰上了。

正因为才疏学浅,不得不全力以赴。过去十多年来,我每周交稿一回,从未间断迟延,这不得不感谢上天厚赐健康,并且在我灰心丧志,委屈哭泣的时候,总能峰回路转,扶我向前;感谢许多好朋友的痴情包容,加油打气,鼓励我撑下去;甚且朝夕相伴的历史人物,仿佛也在鞭策我,继续写下去。

当然,我后要感谢的是长期热烈支持我的读者们,自小学生到大学教授的都有。出书多年,羞怯依然,我永远没有外出宣传的勇气,读者也从不以为怪。我多么想让大家明白,我一直怀有一份歉疚,一片希望写得更好以求图报的忠心。虽然我们咫尺天涯,《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却与读者的头靠得那么近,因为你、我与书中的祖先全是血肉相连的炎黄子孙。我深信,假如书中不是苏东坡、李清照,换成了乔治、玛丽,我们没有如此深刻的共鸣。

许多人常问我,书中所写的都是真实的吗?是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取材可靠史料,如系野史、传说,必加注明,我知道许多中学用为课外补充,甚且大学当做入门指导,所以战战兢兢,查访资料,小心落笔,读者大可放心阅读。

此次皇冠着重推出注音本,一来便利中年级的小学生,二来帮助成人认识正确读音,三来字体放大节省眼力;后的目的,仍是希望能成为全家共同阅读的好书。中国人一向标榜“忠厚传家,读书继世”。我就像一个串珠的人,把历史上的细珠碎玉连成一串,亟盼家庭里老老小小,共同寻根探源,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之中,紧密了家庭的温爱。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还没有写完,路途迢迢,前程漫漫,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磨砺,谨以感恩谦卑的心情,祈求上天与您给我温暖的力量,让我有信心勇气继续快乐奉献。

吴涵碧  

内文选摘:

吕后吓傻了自己的儿子

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这时的吕后年老色衰,而且性情刚烈,脾气暴躁,渐渐得不到高祖的宠爱了。

碰巧这时的汉高祖,找到一位新的妃子——戚姬,不但年轻貌美,同时知书达礼,歌唱得动听,舞姿也特别曼妙,很得汉高祖的欢心。

戚姬为汉高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如意,封为赵王,非常聪明,汉高祖很疼他,也很想用如意代替吕后所生的刘盈为太子——汉高祖认为太子盈太过软弱,将来不能做个好皇帝。然而,朝廷的群臣都反对无缘无故更换太子,此事只好作罢。吕后固然松了一口气,从此对戚姬更加愤恨。

戚姬知道更换太子不成的事后,哭得眼泪汪汪,她一边抹泪一边哽咽地说:“我并不是一定想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捏在皇后的手里。”

汉高祖也很难过,他安慰戚姬:“朝臣全都反对,就是勉强更换太子,对如意更加危险,我慢慢再想办法,绝不会让你吃亏。”

事实上,汉高祖也想不出什么妥当的办法,烦闷的时候,两人抱头痛哭,虽然贵为皇帝,有许多事情也没有办法控制啊。当他在世时,吕后当然不敢怎么样,可是一旦汉高祖归天了,吕后岂能放过戚姬?

不久,汉高祖死了,太子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吕后当然做了太后,惠帝软弱无能,政治大权都操在吕太后手里。

汉高祖刚过世不久,吕后立刻派人把戚姬漂亮的满头乌发拔光,穿上囚犯穿的红色囚衣,把她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强迫她舂米。娇滴滴的戚姬,哪里吃得了这种苦,她一面舂米,一面哭着,并且唱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傍晚)常千里,谁当使告汝。”

意思是说,希望她远在赵国的儿子如意,能知道母亲正在遭受折磨。

戚姬自艾自怨的低唱传到了吕后耳里,吕后大为不高兴,她冷笑道:“这死人还想靠儿子吗?呸!”于是,用计把赵王如意骗到了京城。

汉惠帝心肠好,性情仁厚,和吕后大不相同,看见戚姬日夜舂米受苦,非常同情。心里想,赵王如意到了京城,还有命吗?因此,惠帝不等吕后的命令,亲自乘车到郊外接这同父异母的弟弟。

吕后看到了赵王,恨不得立刻下个命令:“推出去斩了!”但是碍于惠帝在旁,不便当场发作,只好等机会再下毒手。

到了惠帝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惠帝早上起来想去打猎,看到如意睡得正甜,嘴旁还有一丝笑意,想来正在做好梦。惠帝不忍心叫醒弟弟,一个人独自去了。回来一看,如意已死在床上。

惠帝抱着尸体哭得天昏地暗,有人说是被勒死的,也有人说是被灌了毒药。惠帝心里有数,这幕后主使人正是母后,所以也不能调查追究。

吕后为了要惠帝晓得自己的厉害,有一天,她派一个太监带惠帝去看人彘。太监领他到厕所一看,哇!好恐怖!只见一个人的身体,没有手,没有脚,眼睛里也没有眼珠,剩下两个血肉模糊的黑窟窿,身子还能动,嘴张得大大的,却发不出声音。

惠帝看了,吓得用手蒙住眼睛缩回来,他问太监:“这是什么?”

原来是戚姬被吕后斩掉了手脚,挑出了眼珠,熏聋了耳朵,用药弄哑了喉咙以后丢进厕所的半死的躯体,就是所谓的“人彘”。(彘,猪的别名。)

惠帝不禁失声叫道:“好一位狠心的母后!”说完,泪珠点点滴下,默默走入卧房,躺在床上。从此不吃不睡,又哭又笑,后来吃了许多药才清醒过来。从此,惠帝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吕后很后悔派人带他看人彘,但她对害死戚姬母子的事,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后世的人都骂吕后阴狠。

“萧规曹随”的由来

汉朝初年萧何为相,他在临死以前,推荐曹参继任为丞相。

曹参和萧何一般,同样是汉高祖刘邦在沛县的老部下,作战很英勇,曾经受伤七十多次。因此,在汉高祖平定天下以后,许多将领都以为曹参该居功首位,但是汉高祖却把萧何的位置排在曹参上面。曹参心里酸溜溜的,很不是味道,极不情愿地去当齐相。

他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立刻教手下人收拾行李,订做新衣。手下人问他要去哪里,他自信地说:“我要到京城当丞相去了。”

手下人都不相信,因为人人都知萧何与曹参不合,但也不敢不为他准备。果然过了不久,朝廷派使者来了,大家都很惊异曹参料事如神,同时也为萧何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而赞美不已。

曹参当初为齐相时,就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还曾特别召集齐国一百多位儒生,询问他们对治理政事的看法,结果各说各话,叫他大伤脑筋。

后来听说在胶西地方,有个叫盖公的老先生,学问很好,曹参差人备了一份厚礼去请盖公。盖公平日专门研究黄帝、老子的思想,他认为治国要采用黄老学说,以清静无为,不扰百姓为原则。

曹参非常佩服盖公,把家中的正房大厅让给盖公住,自己退到一旁的厢房,任何大事都找盖公商量。果然,他做了九年的齐相,个个都夸他是贤相。这会儿他接任全国之相,也依旧准备采用黄老治术。

当时朝臣们都惶惶不安,在他们看来,萧何、曹参既有前怨,曹参一上任,一定会有人事上的大变动,换上一些他自己的心腹。没有想到曹参上任后,一点儿也没有更动,而且还张贴布告说:“一切概照前相国旧事办理。”朝臣们看了都宽心不少,纷纷赞扬曹参的度量大。

过了不久,曹参把一些欢喜惹是生非的人免职,调派老成持重,不喜多言的人担任,他自己则一天到晚喝酒作乐不理政事。

有几个部下看不顺眼,想提出建议,曹参便拉着他们喝酒,把他们灌醉,一提到政治,他就巧妙地闪开话题,不肯再谈下去,久而久之,朝臣们也学他的样儿,成天饮酒作乐,喝得醉了,又跳又唱,嘻嘻哈哈的。

从此,丞相府的后花园时时传出阵阵的酒香。曹参非但不禁止,还带头喝酒。

汉惠帝晓得了这件事,当然气得不得了。他正因为母亲吕后干涉过多,凡事不能作主而闷闷不乐,便对曹参的儿子曹穹说:“你父亲天天喝酒,是不是故意讽刺我这个做皇帝的无能,天天只晓得喝酒。你问问你父亲看,他成天半醉半醒的,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可别说是我要你去问的。”

曹穹问了曹参之后,曹参大发雷霆,拿起板子便狠狠打了他两百大板说:“你晓得什么?要你多嘴。”

曹穹挨打了,立刻跑去报告汉惠帝,惠帝第二天便问曹参:“你为什么要打曹穹,是我叫他去问你的。”

曹参跪在地上一再谢罪,然后仰起脸问:“陛下自觉比得上先帝(汉高祖)吗?”

汉惠帝说:“我哪儿敢比?”

曹参又问:“陛下看我比萧何如何?”

汉惠帝说:“你似乎差远了!”曹参接着说:“既然如此,我们只要依照前人的规章去做便可以了,何必想其他的花样。”汉惠帝这才了解曹参的用心。

一个有为的政府,绝不可存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态度,正如一个有出息的人也要时时求进步。然而,汉初人民久经战乱,很想过平安无事的生活,只要政府不找麻烦,便千谢万谢感恩不尽了。所以,曹参当了三年丞相,没有丝毫建树,民众却很称赞他,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出典,但却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杰出的外交家——陆贾

陆贾是西汉时代的外交家,也是一个大思想家。

陆贾是楚国人,他是汉高祖刘邦手下一名年轻的将官。汉朝建立不久,南越王赵佗起兵作乱。由于老百姓连年苦于战乱,刘邦不想再出兵,便派遣陆贾到南越去谈判。

南越王赵佗原本是河北真定人,担任南海郡的龙川令,趁着秦末中国大乱,赵佗造反,并吞了桂林郡、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嚣张得不得了。

赵佗对汉使陆贾的到来,虽然没有公开拒绝,却也不多加理睬。他大模大样地坐在堂上,头上不戴冠,身上不系腰带,叉开两只脚,像个粗人般怒视着陆贾。

陆贾也不跟他行礼,劈头便骂道:“你本来是中原人,祖先的坟墓都还在真定。现在你竟然昧了良心,丢下了上国衣冠,还想拿小小的南越与大汉天子为敌,我看你啊,要大祸临头了。”

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表示不屑的态度,丝毫无畏于赵佗身旁一个个杀气腾腾的侍卫,而且越骂越有劲:“你想想看,皇帝在五年之间,铲平天下,完全是老天帮忙,你小子自不量力,还自称为南越武王,皇上一火起来,一定派人挖你的祖坟,杀尽你的亲族好友,再派十万大军镇压南越,看你怎么办?”

赵佗一开始就被陆贾的声势吓住了,再听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因此,乖乖接受刘邦封给他的“南越王”印信,向汉朝称臣纳贡了。

陆贾外交的成功,除了伶牙俐齿之外,重要的是他有深厚的学问基础。有一次,陆贾在汉高祖面前谈到诗书。汉高祖听得很烦,便斥责他:“老子是马背上得到的天下,根本用不到什么狗屁诗书。”

陆贾立刻顶上一句:“马背上得到天下,难道你也要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

汉高祖一想也有理,由于汉朝的开国功臣多半是屠狗卖布的生意人,缺少学问涵养,时时在朝廷上大吵大闹,发起酒疯来还拔剑砍柱子,简直不成体统。因此,汉高祖就命陆贾记述治乱兴亡的道理,共十二篇。陆贾每奏一篇,汉高祖便连声赞说:“妙!”左右大臣也群呼:“万岁!”这本书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语》。

以后,高祖、惠帝相继死亡,吕后专政,陆贾不问政事,整天与昔日老友饮酒谈天。其实,他仍密切注意朝廷的一举一动。

有一天,他去看丞相陈平。由于陆贾是熟客,守门的也未通报,陆贾一直进了内室,发现陈平在低头叹气,他开口问道:“丞相有何忧思?”

陈平突然惊起,抬头一看是老朋友,才放心地请陆贾坐下道:“你说我有什么心事啊?”

陆贾不慌不忙地答道:“你位居上相,食邑三万户,享尽了富贵,还不免于忧愁,恐怕是为了太后专政吧!”

陈平急忙用食指在唇上比划道:“嘘,小声一点!”然后说,“你猜得不错,敢问有何妙计能使天下转危为安?”

陆贾答道:“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只要将相和。何事不成?”

陈平面有难色,原来这时朝廷的大将绛侯周勃与他有前怨,两人不和已久,现在听了陆贾的话,决意与绛侯重新修好。陈平又拿了车马五十乘,奴婢百人,钱五百万缗送给陆贾,使他能在公卿间办外交,秘密相结合。凭着陆贾的游说,果然策动了许多朝臣,共同为保卫汉朝政权而努力。

吕后死后,外戚吕氏家族的败亡,陆贾也有很大的功劳。

汉文帝仁孝英明

吕后病死后,陈平与周勃发动兵变,扫除了吕家的势力。那么,应该由谁来继承王位呢?

由于吕后所立的王,都不是汉高祖的后代,没有资格做皇帝,后大家公推代王刘恒。因为:一、他是汉高祖的儿子,年纪虽然比较大,但为人十分宽厚。二、他的母亲薄氏一家人都很善良,对政治没有兴趣,不会发生类似吕后干政的祸事。

代王恒接到消息以后,虽然觉得是一个自天而降的大喜事,却也不敢急忙动身。他先召集手下商量后,又去拜见母亲薄氏。薄氏当年在宫里吃过很多苦,深知宫廷内幕黑暗重重,不怎么赞成儿子当皇帝,但也不便阻止儿子的前程,于是答应了。

薄氏并非汉高祖宠爱的妃子,竟然老来交运,母以子贵。尤其代王特别孝顺,母亲生病时,亲自侍奉汤药,日夜不眠,大家都夸薄氏苦尽甘来。

代王入宫以后继位为汉文帝。说也奇怪,薄太后的遭遇是出于意外,而汉文帝的继后——窦氏也是反祸为福。

窦氏是赵地观津人,父母很早便去世了,只有两个兄弟相依为命,哥哥叫长君,弟弟叫少君。由于受到兵灾,没法维生,朝廷挑选秀女,窦氏长得很美,一应征立即入选,被召进皇宫伺候吕后。

不久,吕后分发宫女给各国国王,一国派五个。窦氏家乡在观津,因此她希望分到附近的赵国,拜托太监帮忙。太监答应,没想到临时忘掉了,改派到代国去。窦氏上路后才知道,一路上哭得天昏地暗。

没想到到了代国以后,却很受代王宠爱。后来代王王妃去世,她就继为王妃;代王这会儿又当了皇帝,立窦氏的儿子启为太子,窦氏便成为正宫皇后娘娘了,还把哥哥长君接到长安来。

窦氏与长君谈起小弟少君的事,长君哽咽地说小弟逃难时被人抢走,生死不明,兄妹两人都很难过。没料到,有一天她忽然收到一封信,是少君写来的,信中提到小时候和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不小心从树上跌下来的往事。

窦氏一回想,果有此事,连忙请求文帝派人把少君找来。文帝仔细盘问他的身世,当他说到:“我和姊姊分手的时候,姊姊向邻舍讨了一点米汤,自己舍不得吃,一匙一匙地喂我,又帮我洗了个头。”窦氏一把抱住了少君说:“你真是我的弟弟,可怜啊可怜,竟被人卖了当奴隶。”

汉文帝心地善良,看到他们姊弟抱头痛哭的景象,鼻子也酸酸的,赐给他们一家人许多钱财好好过日子,又为他们请了好师长,教导做人处事的道理。由于文帝一家人都是好心肠,因此对老百姓特别的好,而且处事公平。

有一回,汉文帝到花园里去玩,看到园子里有许多野兽,他把园子里的管理人员找来,问他:“这儿共有多少禽兽?”管理员一下被问住了,答不上来,倒是旁边一个小职员对答如流。汉文帝称赞道:“这才叫负责任。”

回去以后,汉文帝便把那个小职员提升为上林令。有个侍从告诉汉文帝:“能做事的不一定会讲话,会讲话的不一定能办事。”汉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撤消了提升的命令。

由于汉文帝勤政爱民,又能采纳忠言,因此造成了后世所称道的“文景之治”。

少年才子——贾谊

贾谊是洛阳人,从小就有天才儿童的美誉,十八岁的时候他写的文章就已经远近知名了。汉文帝听说贾谊读书多,有才干,特别请他到京都去担任博士。

这个时候,贾谊才二十岁,朝廷的官员中数他年轻。当时随同汉高祖起兵的老臣都是草莽粗人,长于上马杀敌,叫他们在大厅上文绉绉地讲话应对,还真是困难。因此,每当开会商讨国事,老先生们难以开口时,贾谊便为他们一一写奏章,满朝文武都夸贾谊是青年才俊,汉文帝更是赏识他,不过一年的工夫,提升为大中大夫。

贾谊又向汉文帝提议了许多事情,文帝也很赞成,本来还想拔擢他为公卿的,没想到丞相周勃大大反对,他曾批评贾谊“年少初学,经验不够,专想弄权,挑拨是非”,对贾谊的才能很嫉妒,更不能忍受贾谊的风头太健。文帝只好把贾谊派到长沙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文帝派贾谊到长沙还有一个用意,他不能让诸侯们发现他想实施贾谊的“强干弱枝政策”,所以故意谪贬贾谊的官。

当时的汉朝建立了很多的藩国,这些藩国的力量都相当强大,时时准备造反,贾谊认为这种现象,是“汉朝像个生重病的病人,躯体衰弱,四肢浮肿,肿得脚胫和腰一般大,手指和大腿一般粗”。四肢、手指比喻诸侯藩国,身体比喻汉天子。必须“强干弱枝”,国家才有希望,因此他主张削弱地方的力量。

贾谊不晓得这是汉文帝用他的政策而放的烟幕弹,他很伤心地到了长沙,一直郁郁不乐。有一天,贾谊在书房里看书,忽然一只鵩鸟(小如鸡,像猫头鹰,古时以为不祥之鸟)飞进了他的寓所,瞪着贾谊看,样子十分安闲自在。江南人的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吉祥的恶兆。从此,贾谊更不开心,觉得寿命将尽,写了一篇《鵩鸟赋》宽慰自己。

直到他被贬以后的第五年,由于汉文帝想念他,才把他从长沙召回。

贾谊到了首都,恰好汉文帝祭过神,静静坐在宫室之中,等贾谊行过礼以后,就跟他谈起有关鬼神的事情。贾谊一开口便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汉文帝听得入神了,直到三更半夜才回宫入睡。回到寝宫后,汉文帝自言自语道:“好久没看到贾谊了,以为他的学问不及我,现在才晓得我还是差得远哩!”过了两天,派贾谊为少子梁王的老师。

贾谊满腔爱国的热忱,满肚子国计民生的大计,但是汉文帝一点儿也没问到,只谈些祭鬼神的事,贾谊很是失望。一直到千百年以后,唐朝的大诗人李商隐还为他叹息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不论是否有机会施展抱负,总是想为国家贡献一份心力的。贾谊虽然没有被重用,仍然很恳切地写了一篇《治安策》献上去,说国家现在诸侯难制、匈奴侵略是应该流泪的两件事;太过奢华,上下没有礼节,不重礼义廉耻等,是应该叹息的大事。这一篇《治安策》,写得有内容,又有感情,是我国文学史上古今传诵的宝典(又名《陈政事疏》)。

文帝的第十一年,梁王入朝拜见文帝,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而死。贾谊身为梁王的老师,自怨没有尽到职责,整天以泪洗面,不久便去世了,死时才三十三岁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我们常听到的诗,正是宋朝的王安石对贾谊的哀悼。贾谊虽然很早便死了,但他的爱国热情永远是青少年们的一个典范。

缇萦救父

在汉朝初年的时候,有个很有名的医生叫淳于意。他住在临淄城里,曾经跟一个叫做阳庆的人学医,把黄帝、扁鹊脉书及五色诊病诸法,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由于医术高明,无论什么疑难杂症,经他一看,立刻痊愈。因此,前来求诊的人愈来愈多。

淳于意当初学医的时候,打定了主意悬壶济世,他不但不会乱敲病人竹杠,甚且有时遇到贫苦的病人,连医药费都全免了,所以日子过得很清苦。

他也曾做过一任太仓令,因为生性淡泊,不习惯官场生活,没有多久便辞职退隐,依旧过着朴实的生活。

由于他医术高超,收费又很低廉,附近的民众都称他为神医,而且到处宣传,因此,很远地方的患者也千里迢迢来求医。可是,淳于意的诊所太小,人手也不够,他从早到晚忙得饭也不能吃,觉也没有办法睡,还是应付不了络绎不绝的病人。

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tí yíng),眼看着父亲再忙下去就要病倒了,好心地劝淳于意说:“爸爸,你出去几天散散心吧,否则真要累垮了。”淳于意也实在吃不消繁重的工作了,于是出门去旅行。

没想到就在淳于意外出的时候,有个病人老远地前来治病,没碰到医生,不幸病重死掉了。

病人的家属心情恶劣,也很不讲理,硬说是淳于意不肯医治,延误病情,一状告上去,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地方官是一个糊涂的县太爷,也没有问清楚案情,就判他一个“肉刑”。

由于淳于意做过县令,依法不能随便判刑,一定要上报皇帝,汉文帝便命令把他押往长安审讯。

淳于意受了不白之冤,心里难过极了。他沉痛地说:“这年头,真是好人难做,也怪我倒楣,一连生了五个女儿,没一个儿子,到了紧要关头,拿不出一点办法。”他的五个女儿听了非常难过,忍不住泪如雨下,尤其是平时淳于意疼的小女儿——缇萦,更是哭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缇萦陪着父亲到了长安,她一路上都在想淳于意这句伤心话,也在想可怕的“肉刑”。

根据汉朝的法律,肉刑有三种:种叫“黥”——在脸上刺字,让别人一看便知道这是犯人;第二种叫“劓”——就是割掉鼻子;还有一种叫做“断左右趾”——便是把足趾割去。不论哪一种都相当恐怖。有一天晚上,缇萦梦见父亲被割去了鼻子,哭丧着脸拖着脚步走来,吓得她跳起来大喊救命。

于是缇萦在情急之下,冒着生命的危险上书汉文帝,信上说:“我父亲当过县令,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因为犯了法,要受到肉刑的处分。我很痛心人死了不能复生,受刑人不能再恢复原来的模样,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法子。我愿意做你的官婢,使我父亲有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非常感动,不但免了淳于意的罪,召他到宫中问医道,更从此废去了残酷的肉刑。一个弱小的女子,凭着她的孝心,竟使天下人蒙利,而她的孝心也更因而流传万古。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台湾畅销历史读物《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出青少版隆重出版!本书和2010版《吴姐姐讲历史故事》相比,封面、内容无任何变化。只是为了携带方便,将原来的16开本变成32开本、加一精美盒装。

21年心血,1075个历史故事,让历史的光芒照彻孩子心灵;中文世界,一部为孩子而写的历史大作,也是一部极合适全家共读的历史大作。

      刘墉、罗兰、林清玄、傅佩荣、林海音、宋楚瑜、郭为藩、侯文詠等一众名家倾情推介。全国百所学校、百位名师联袂力荐。

本书所讲故事,皆出自真实可据的经典信史,不是将文白互译,不是传说演义、戏说小说,几乎每一段,都可以翻回原文,一一找出原始资料。只是读者往往很难相信,涩口寡味的浩瀚史籍之中,竟暗藏如此生动好玩的片段。。

   获奖一览

☆ 台湾金鼎奖推荐奖

☆ 台湾金鼎奖优良出版品

☆ 台湾中国文艺奖章

☆ 台湾优良儿童图书“金龙奖”

☆ 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评鉴特优青少年课外读物

☆ 台湾民生报“校园好书排行榜”票选**名

☆ 台北国际视觉设计展插画类金奖。


书摘插图


媒体评论

翻开这本书,人们看到一个一生低眉俯首、倾心以待孩子的妇人,一个严守史学精义、深具才华良知的学者,看到一条领导孩子走向经典的坦途。这条路本身,已成经典。

  ——中国教育报(2011.1.5年度回眸)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不是“无韵之诗”可以概括的——这里有温软的人性、浩然的正气,细腻的情怀,博大的胸襟。能够读到的人们是有福的。

  ——看云(薛瑞萍,安徽合肥62中)

  吴姐姐在篇幅长短上把握得非常好。每个故事两千多字,朗读下来也就是四分多钟,极适合功课越来越多的儿童与闲暇越来越少的成年人见缝插针地阅读,极适合母亲为孩子进行睡前朗读,亦极适合教师利用早自习或课前的几分钟为学生朗读。费时不多,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便在孩子的心里扎下了根。

  ——朱爱朝(长沙市育英小学)

  要想真正学扎实汉语,靠的是大量阅读,而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课本那么小小的空间里无论怎么教都不会学好汉语。而历史类的故事小孩子很难读懂,老师也很难讲出趣味,因为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加上时间、空间的变化,把人都绕晕了。《吴姐姐》每一篇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很适合用于班级共读,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前后联系理清一个个历史阶段的脉络。

  ——韩兴娥(山东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


前言

出版前言

  当下世界,节奏快极,全球连系如一村庄,世事纷繁逾百年前十倍百倍,人置身其中,机会与灾祸此去彼往,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判断与执行,极需智慧。智慧何来?一为“故智”,一为“当下之智”,前者深埋历代典籍,后者浮于当下时势。紧握大地者,方能枝叶参天,读史以求得“故智”,实有非凡意义。对此,成人固然,对于少年儿童,用“故智”开启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读史的兴趣,对于他们的将来,影响尤为深远。

  历代典籍都是文言作品,现代的孩子难以看懂,而且古籍所论,脱胎于古代专制社会,中小学生缺少分辨能力,难免陷于困惑。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但要让他们获得干净的历史智慧,更要像保护宝剑锋锐一样,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这一切,需要儿童历史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在历代史籍的基础上,有极大程度的变易;要求写作者不但要极有爱心,更要富于才华和坚忍不拔的耐心!之前亦有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其中,把这项工作做得完备,成功的,莫如台湾学者吴涵碧。

  吴涵碧,台湾著名学者、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以“吴姐姐讲历史故事”为题,在台湾《中华日报》、《国语日报》开辟专栏,连载历史故事,每周一篇,21年从未间断,本书即由这些专栏文章结集而成。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内容上起远古,下终明代中叶,作者选取这段漫长历史中富于教益的人和事,以此为中心,写成一系列轻松而富于情致的短篇故事。全书凡1075篇,200万言,故事之间相互勾连,前后贯通,连缀起来,即成一部规模颇大的中国通史。

  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从小就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故全书所采史实,皆出自信史,对流传甚广的野史及民间传说,虽偶有采择,然皆指明其非为史实,并以信史与之相对照。吴姐姐一生埋首典籍,深知历史的严肃性和学术性,讲历史故事时,不曾妄开言论,不曾逞才使气,未曾沾染纤毫意识形态之论调。而见解之持正,论史之谨慎,与中国历代史家所恪守准则一脉相承。所讲故事当中,即使是对于残暴的独裁者,也不吝排列他们的善政和善行,指责与激赏、恶行与善政,并行不悖——吴姐姐希望读者能放下成见,懂得正确全面地认识人和事物。

  吴姐姐所讲历史故事,目的并不是在于让小读者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以历史开启小读者智慧,使孩子变得聪明。故所选史材避开艰深的历史问题,而取其中意义浅白易懂,而又富于情趣的情节,务使孩子读了便能明白其中的要义。

  为了让读者易于走进来,吴姐姐的历史故事,标题皆富于意趣、亲切可观,内容富于情致、浅易畅晓,不以森然面目以待读者。每篇故事皆两千字以内,读者略有空闲即可进入,开卷即有收获。

  历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情怀。只有在真情怀的指示下,智慧才可能到达它应该到达的地方。吴姐姐认为,孩子应当得到历史的真情怀与真智慧,应当懂得热爱自己的民族,懂得本民族杰士的苦境与成就。在故事当中,吴姐姐一再展示专制社会所造就的苦难,指示受迫害者固然失去生命,而权力者皇帝,也不能成为其中的胜者;当秦桧狡计得逞时,吴姐姐教诲读者,历史的评判从来便是公正的,坏人终将被钉在耻辱柱上;当岳飞含冤负屈,死于风波亭时,吴姐姐更是充满感情地告诫读者,中国人不以终的成败论英雄,而是重视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奋斗精神与节操。这样的论言,穿行文中,皆自然流出,不但极有见地,亦亲切可观。

  吴姐姐的目的,是希望本书能成为全家共读的好书,行文之中,一叙一议,非惟富于趣味,亦极讲求情致与见地,风流蕴藉,埋伏于轻松的历史故事当中,抹平成人与孩子阅读兴趣的沟壑。《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风行全台数十年,所获奖项灿若繁星,让一代台湾人获得历史的“故智”,让台湾众多的家庭,在轻松愉悦的共读之中,获得家庭的温爱。

  

  我社此次引进,做了如下改动:

  一、将全书依朝代先后,不改变原文次序,分成四辑,共十五册。

  二、将书中所提年号加了公元年予以对照,比如“洪武元年”,改为“洪武元年(1367年)”,以方便读者准确把握年代。

  三、将书中部分疑难字加了汉语拼音,以方便读者准确读音。

  四、为全书选配了近千幅插图,以方便读者理解原文。

  本书篇幅宏大,编辑时间有限,其间错漏,当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不吝批评指正。

  新世界出版社 

  

  

  蘸满感恩的一支笔 (自序)

  从小,我就喜欢听故事,看故事书。

  记得童年晚饭后,当时在台大教东南亚史的父亲,经常编一段董胖胖的故事。董胖胖长得胖嘟嘟,英俊又可爱,因为人长得胖,写字也总是胖到格子外面去。董胖胖爱戴着草帽,荷着长枪,牵着董爸爸的大手,到山里去打猎,满载而归之后,还要吃好多好多巧克力糖。

  对于刚刚开始学写名字,只能拥有玩具枪,也没有太多巧克力糖可吃的玉山弟弟而言,董胖胖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百听而不厌。每次讲完董胖胖之后,父亲会随手抽出二十五史中的一本,说一段历史故事,他的口才是出了名的,我总嫌听得不过瘾。

  当时,我已读小学,决定自己找书来看。我记得很清楚,那是启明书局出版的二十五史,兴奋莫名地翻开书却傻了眼:字体极小,没有标点,无法断句,不知所云。我颓然地把书本放回,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发呆,完全不能了解,这么难看的书,如何能变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做梦也猜不着,有一天我会早晚浸淫在二十五史之中。

  感谢我亲爱的父亲吴俊才先生,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颗热恋国家民族的种子。

  多少年像云一样飘过去了。

  曾经认同董胖胖的小男孩,已经学成归国,在台大政治系任教。轮到他搂着他的心肝宝贝小安琪,编一段童话,并且试图让她了解,岳母为什么在岳飞背上刺字,玉山告诉我:“许多学生都说,他们是看《吴姐姐讲历史故事》长大的。”姐弟二人相视而欢,异口同声:“哇,听起来好可怕啊!”悚然而惊岁月流逝的背后,我有太多的感恩与激动。

  中国人常说:“一部二十五史,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深入浅出,用趣味化的方式,介绍中国历史,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可是,上天为什么挑中了我?我自知并非博学专精的历史学者,我实在不够资格写这么一部大书,只是因缘际会凑巧碰上了。

  正因为才疏学浅,不得不全力以赴。过去十多年来,我每周交稿一回,从未间断迟延,这不得不感谢上天厚赐健康,并且在我灰心丧志,委屈哭泣的时候,总能峰回路转,扶我向前;感谢许多好朋友的痴情包容,加油打气,鼓励我撑下去;甚且朝夕相伴的历史人物,仿佛也在鞭策我,继续写下去。

  当然,我后要感谢的是长期热烈支持我的读者们,自小学生到大学教授的都有。出书多年,羞怯依然,我永远没有外出宣传的勇气,读者也从不以为怪。我多么想让大家明白,我一直怀有一份歉疚,一片希望写得更好以求图报的忠心。虽然我们咫尺天涯,《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这本书却与读者的头靠得那么近,因为你、我与书中的祖先全是血肉相连的炎黄子孙。我深信,假如书中不是苏东坡、李清照,换成了乔治、玛丽,我们没有如此深刻的共鸣。

  许多人常问我,书中所写的都是真实的吗?是的,《吴姐姐讲历史故事》取材可靠史料,如系野史、传说,必加注明,我知道许多中学用为课外补充,甚且大学当做入门指导,所以战战兢兢,查访资料,小心落笔,读者大可放心阅读。

  此次皇冠着重推出注音本,一来便利中年级的小学生,二来帮助成人认识正确读音,三来字体放大节省眼力;后的目的,仍是希望能成为全家共同阅读的好书。中国人一向标榜“忠厚传家,读书继世”。我就像一个串珠的人,把历史上的细珠碎玉连成一串,亟盼家庭里老老小小,共同寻根探源,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之中,紧密了家庭的温爱。

  《吴姐姐讲历史故事》还没有写完,路途迢迢,前程漫漫,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磨砺,谨以感恩谦卑的心情,祈求上天与您给我温暖的力量,让我有信心勇气继续快乐奉献。

  

  

  吴涵碧  

  

  

  内文选摘:

  吕后吓傻了自己的儿子

  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汉高祖平定天下之后,这时的吕后年老色衰,而且性情刚烈,脾气暴躁,渐渐得不到高祖的宠爱了。

  碰巧这时的汉高祖,找到一位新的妃子——戚姬,不但年轻貌美,同时知书达礼,歌唱得动听,舞姿也特别曼妙,很得汉高祖的欢心。

  戚姬为汉高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如意,封为赵王,非常聪明,汉高祖很疼他,也很想用如意代替吕后所生的刘盈为太子——汉高祖认为太子盈太过软弱,将来不能做个好皇帝。然而,朝廷的群臣都反对无缘无故更换太子,此事只好作罢。吕后固然松了一口气,从此对戚姬更加愤恨。

  戚姬知道更换太子不成的事后,哭得眼泪汪汪,她一边抹泪一边哽咽地说:“我并不是一定想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捏在皇后的手里。”

  汉高祖也很难过,他安慰戚姬:“朝臣全都反对,就是勉强更换太子,对如意更加危险,我慢慢再想办法,绝不会让你吃亏。”

  事实上,汉高祖也想不出什么妥当的办法,烦闷的时候,两人抱头痛哭,虽然贵为皇帝,有许多事情也没有办法控制啊。当他在世时,吕后当然不敢怎么样,可是一旦汉高祖归天了,吕后岂能放过戚姬?

  不久,汉高祖死了,太子盈即位,是为汉惠帝。吕后当然做了太后,惠帝软弱无能,政治大权都操在吕太后手里。

  汉高祖刚过世不久,吕后立刻派人把戚姬漂亮的满头乌发拔光,穿上囚犯穿的红色囚衣,把她关在一个小房间里,强迫她舂米。娇滴滴的戚姬,哪里吃得了这种苦,她一面舂米,一面哭着,并且唱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傍晚)常千里,谁当使告汝。”

  意思是说,希望她远在赵国的儿子如意,能知道母亲正在遭受折磨。

  戚姬自艾自怨的低唱传到了吕后耳里,吕后大为不高兴,她冷笑道:“这死人还想靠儿子吗?呸!”于是,用计把赵王如意骗到了京城。

  汉惠帝心肠好,性情仁厚,和吕后大不相同,看见戚姬日夜舂米受苦,非常同情。心里想,赵王如意到了京城,还有命吗?因此,惠帝不等吕后的命令,亲自乘车到郊外接这同父异母的弟弟。

  吕后看到了赵王,恨不得立刻下个命令:“推出去斩了!”但是碍于惠帝在旁,不便当场发作,只好等机会再下毒手。

  到了惠帝元年十二月的一天,惠帝早上起来想去打猎,看到如意睡得正甜,嘴旁还有一丝笑意,想来正在做好梦。惠帝不忍心叫醒弟弟,一个人独自去了。回来一看,如意已死在床上。

  惠帝抱着尸体哭得天昏地暗,有人说是被勒死的,也有人说是被灌了毒药。惠帝心里有数,这幕后主使人正是母后,所以也不能调查追究。

  吕后为了要惠帝晓得自己的厉害,有一天,她派一个太监带惠帝去看人彘。太监领他到厕所一看,哇!好恐怖!只见一个人的身体,没有手,没有脚,眼睛里也没有眼珠,剩下两个血肉模糊的黑窟窿,身子还能动,嘴张得大大的,却发不出声音。

  惠帝看了,吓得用手蒙住眼睛缩回来,他问太监:“这是什么?”

  原来是戚姬被吕后斩掉了手脚,挑出了眼珠,熏聋了耳朵,用药弄哑了喉咙以后丢进厕所的半死的躯体,就是所谓的“人彘”。(彘,猪的别名。)

  惠帝不禁失声叫道:“好一位狠心的母后!”说完,泪珠点点滴下,默默走入卧房,躺在床上。从此不吃不睡,又哭又笑,后来吃了许多药才清醒过来。从此,惠帝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吕后很后悔派人带他看人彘,但她对害死戚姬母子的事,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后世的人都骂吕后阴狠。

  

  “萧规曹随”的由来

  汉朝初年萧何为相,他在临死以前,推荐曹参继任为丞相。

  曹参和萧何一般,同样是汉高祖刘邦在沛县的老部下,作战很英勇,曾经受伤七十多次。因此,在汉高祖平定天下以后,许多将领都以为曹参该居功首位,但是汉高祖却把萧何的位置排在曹参上面。曹参心里酸溜溜的,很不是味道,极不情愿地去当齐相。

  他听到萧何去世的消息,立刻教手下人收拾行李,订做新衣。手下人问他要去哪里,他自信地说:“我要到京城当丞相去了。”

  手下人都不相信,因为人人都知萧何与曹参不合,但也不敢不为他准备。果然过了不久,朝廷派使者来了,大家都很惊异曹参料事如神,同时也为萧何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而赞美不已。

  曹参当初为齐相时,就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他还曾特别召集齐国一百多位儒生,询问他们对治理政事的看法,结果各说各话,叫他大伤脑筋。

  后来听说在胶西地方,有个叫盖公的老先生,学问很好,曹参差人备了一份厚礼去请盖公。盖公平日专门研究黄帝、老子的思想,他认为治国要采用黄老学说,以清静无为,不扰百姓为原则。

  曹参非常佩服盖公,把家中的正房大厅让给盖公住,自己退到一旁的厢房,任何大事都找盖公商量。果然,他做了九年的齐相,个个都夸他是贤相。这会儿他接任全国之相,也依旧准备采用黄老治术。

  当时朝臣们都惶惶不安,在他们看来,萧何、曹参既有前怨,曹参一上任,一定会有人事上的大变动,换上一些他自己的心腹。没有想到曹参上任后,一点儿也没有更动,而且还张贴布告说:“一切概照前相国旧事办理。”朝臣们看了都宽心不少,纷纷赞扬曹参的度量大。

  过了不久,曹参把一些欢喜惹是生非的人免职,调派老成持重,不喜多言的人担任,他自己则一天到晚喝酒作乐不理政事。

  有几个部下看不顺眼,想提出建议,曹参便拉着他们喝酒,把他们灌醉,一提到政治,他就巧妙地闪开话题,不肯再谈下去,久而久之,朝臣们也学他的样儿,成天饮酒作乐,喝得醉了,又跳又唱,嘻嘻哈哈的。

  从此,丞相府的后花园时时传出阵阵的酒香。曹参非但不禁止,还带头喝酒。

  汉惠帝晓得了这件事,当然气得不得了。他正因为母亲吕后干涉过多,凡事不能作主而闷闷不乐,便对曹参的儿子曹穹说:“你父亲天天喝酒,是不是故意讽刺我这个做皇帝的无能,天天只晓得喝酒。你问问你父亲看,他成天半醉半醒的,如何处理国家大事?可别说是我要你去问的。”

  曹穹问了曹参之后,曹参大发雷霆,拿起板子便狠狠打了他两百大板说:“你晓得什么?要你多嘴。”

  曹穹挨打了,立刻跑去报告汉惠帝,惠帝第二天便问曹参:“你为什么要打曹穹,是我叫他去问你的。”

  曹参跪在地上一再谢罪,然后仰起脸问:“陛下自觉比得上先帝(汉高祖)吗?”

  汉惠帝说:“我哪儿敢比?”

  曹参又问:“陛下看我比萧何如何?”

  汉惠帝说:“你似乎差远了!”曹参接着说:“既然如此,我们只要依照前人的规章去做便可以了,何必想其他的花样。”汉惠帝这才了解曹参的用心。

  一个有为的政府,绝不可存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消极态度,正如一个有出息的人也要时时求进步。然而,汉初人民久经战乱,很想过平安无事的生活,只要政府不找麻烦,便千谢万谢感恩不尽了。所以,曹参当了三年丞相,没有丝毫建树,民众却很称赞他,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出典,但却不是做事应有的态度。

  

  杰出的外交家——陆贾

  陆贾是西汉时代的外交家,也是一个大思想家。

  陆贾是楚国人,他是汉高祖刘邦手下一名年轻的将官。汉朝建立不久,南越王赵佗起兵作乱。由于老百姓连年苦于战乱,刘邦不想再出兵,便派遣陆贾到南越去谈判。

  南越王赵佗原本是河北真定人,担任南海郡的龙川令,趁着秦末中国大乱,赵佗造反,并吞了桂林郡、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嚣张得不得了。

  赵佗对汉使陆贾的到来,虽然没有公开拒绝,却也不多加理睬。他大模大样地坐在堂上,头上不戴冠,身上不系腰带,叉开两只脚,像个粗人般怒视着陆贾。

  陆贾也不跟他行礼,劈头便骂道:“你本来是中原人,祖先的坟墓都还在真定。现在你竟然昧了良心,丢下了上国衣冠,还想拿小小的南越与大汉天子为敌,我看你啊,要大祸临头了。”

  他一边说,一边摇着头,表示不屑的态度,丝毫无畏于赵佗身旁一个个杀气腾腾的侍卫,而且越骂越有劲:“你想想看,皇帝在五年之间,铲平天下,完全是老天帮忙,你小子自不量力,还自称为南越武王,皇上一火起来,一定派人挖你的祖坟,杀尽你的亲族好友,再派十万大军镇压南越,看你怎么办?”

  赵佗一开始就被陆贾的声势吓住了,再听他的话也不无道理,因此,乖乖接受刘邦封给他的“南越王”印信,向汉朝称臣纳贡了。

  陆贾外交的成功,除了伶牙俐齿之外,重要的是他有深厚的学问基础。有一次,陆贾在汉高祖面前谈到诗书。汉高祖听得很烦,便斥责他:“老子是马背上得到的天下,根本用不到什么狗屁诗书。”

  陆贾立刻顶上一句:“马背上得到天下,难道你也要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

  汉高祖一想也有理,由于汉朝的开国功臣多半是屠狗卖布的生意人,缺少学问涵养,时时在朝廷上大吵大闹,发起酒疯来还拔剑砍柱子,简直不成体统。因此,汉高祖就命陆贾记述治乱兴亡的道理,共十二篇。陆贾每奏一篇,汉高祖便连声赞说:“妙!”左右大臣也群呼:“万岁!”这本书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新语》。

  以后,高祖、惠帝相继死亡,吕后专政,陆贾不问政事,整天与昔日老友饮酒谈天。其实,他仍密切注意朝廷的一举一动。

  有一天,他去看丞相陈平。由于陆贾是熟客,守门的也未通报,陆贾一直进了内室,发现陈平在低头叹气,他开口问道:“丞相有何忧思?”

  陈平突然惊起,抬头一看是老朋友,才放心地请陆贾坐下道:“你说我有什么心事啊?”

  陆贾不慌不忙地答道:“你位居上相,食邑三万户,享尽了富贵,还不免于忧愁,恐怕是为了太后专政吧!”

  陈平急忙用食指在唇上比划道:“嘘,小声一点!”然后说,“你猜得不错,敢问有何妙计能使天下转危为安?”

  陆贾答道:“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只要将相和。何事不成?”

  陈平面有难色,原来这时朝廷的大将绛侯周勃与他有前怨,两人不和已久,现在听了陆贾的话,决意与绛侯重新修好。陈平又拿了车马五十乘,奴婢百人,钱五百万缗送给陆贾,使他能在公卿间办外交,秘密相结合。凭着陆贾的游说,果然策动了许多朝臣,共同为保卫汉朝政权而努力。

  吕后死后,外戚吕氏家族的败亡,陆贾也有很大的功劳。

  

  汉文帝仁孝英明

  吕后病死后,陈平与周勃发动兵变,扫除了吕家的势力。那么,应该由谁来继承王位呢?

  由于吕后所立的王,都不是汉高祖的后代,没有资格做皇帝,后大家公推代王刘恒。因为:一、他是汉高祖的儿子,年纪虽然比较大,但为人十分宽厚。二、他的母亲薄氏一家人都很善良,对政治没有兴趣,不会发生类似吕后干政的祸事。

  代王恒接到消息以后,虽然觉得是一个自天而降的大喜事,却也不敢急忙动身。他先召集手下商量后,又去拜见母亲薄氏。薄氏当年在宫里吃过很多苦,深知宫廷内幕黑暗重重,不怎么赞成儿子当皇帝,但也不便阻止儿子的前程,于是答应了。

  薄氏并非汉高祖宠爱的妃子,竟然老来交运,母以子贵。尤其代王特别孝顺,母亲生病时,亲自侍奉汤药,日夜不眠,大家都夸薄氏苦尽甘来。

  代王入宫以后继位为汉文帝。说也奇怪,薄太后的遭遇是出于意外,而汉文帝的继后——窦氏也是反祸为福。

  窦氏是赵地观津人,父母很早便去世了,只有两个兄弟相依为命,哥哥叫长君,弟弟叫少君。由于受到兵灾,没法维生,朝廷挑选秀女,窦氏长得很美,一应征立即入选,被召进皇宫伺候吕后。

  不久,吕后分发宫女给各国国王,一国派五个。窦氏家乡在观津,因此她希望分到附近的赵国,拜托太监帮忙。太监答应,没想到临时忘掉了,改派到代国去。窦氏上路后才知道,一路上哭得天昏地暗。

  没想到到了代国以后,却很受代王宠爱。后来代王王妃去世,她就继为王妃;代王这会儿又当了皇帝,立窦氏的儿子启为太子,窦氏便成为正宫皇后娘娘了,还把哥哥长君接到长安来。

  窦氏与长君谈起小弟少君的事,长君哽咽地说小弟逃难时被人抢走,生死不明,兄妹两人都很难过。没料到,有一天她忽然收到一封信,是少君写来的,信中提到小时候和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不小心从树上跌下来的往事。

  窦氏一回想,果有此事,连忙请求文帝派人把少君找来。文帝仔细盘问他的身世,当他说到:“我和姊姊分手的时候,姊姊向邻舍讨了一点米汤,自己舍不得吃,一匙一匙地喂我,又帮我洗了个头。”窦氏一把抱住了少君说:“你真是我的弟弟,可怜啊可怜,竟被人卖了当奴隶。”

  汉文帝心地善良,看到他们姊弟抱头痛哭的景象,鼻子也酸酸的,赐给他们一家人许多钱财好好过日子,又为他们请了好师长,教导做人处事的道理。由于文帝一家人都是好心肠,因此对老百姓特别的好,而且处事公平。

  有一回,汉文帝到花园里去玩,看到园子里有许多野兽,他把园子里的管理人员找来,问他:“这儿共有多少禽兽?”管理员一下被问住了,答不上来,倒是旁边一个小职员对答如流。汉文帝称赞道:“这才叫负责任。”

  回去以后,汉文帝便把那个小职员提升为上林令。有个侍从告诉汉文帝:“能做事的不一定会讲话,会讲话的不一定能办事。”汉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撤消了提升的命令。

  由于汉文帝勤政爱民,又能采纳忠言,因此造成了后世所称道的“文景之治”。

  

  少年才子——贾谊

  贾谊是洛阳人,从小就有天才儿童的美誉,十八岁的时候他写的文章就已经远近知名了。汉文帝听说贾谊读书多,有才干,特别请他到京都去担任博士。

  这个时候,贾谊才二十岁,朝廷的官员中数他年轻。当时随同汉高祖起兵的老臣都是草莽粗人,长于上马杀敌,叫他们在大厅上文绉绉地讲话应对,还真是困难。因此,每当开会商讨国事,老先生们难以开口时,贾谊便为他们一一写奏章,满朝文武都夸贾谊是青年才俊,汉文帝更是赏识他,不过一年的工夫,提升为大中大夫。

  贾谊又向汉文帝提议了许多事情,文帝也很赞成,本来还想拔擢他为公卿的,没想到丞相周勃大大反对,他曾批评贾谊“年少初学,经验不够,专想弄权,挑拨是非”,对贾谊的才能很嫉妒,更不能忍受贾谊的风头太健。文帝只好把贾谊派到长沙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文帝派贾谊到长沙还有一个用意,他不能让诸侯们发现他想实施贾谊的“强干弱枝政策”,所以故意谪贬贾谊的官。

  当时的汉朝建立了很多的藩国,这些藩国的力量都相当强大,时时准备造反,贾谊认为这种现象,是“汉朝像个生重病的病人,躯体衰弱,四肢浮肿,肿得脚胫和腰一般大,手指和大腿一般粗”。四肢、手指比喻诸侯藩国,身体比喻汉天子。必须“强干弱枝”,国家才有希望,因此他主张削弱地方的力量。

  贾谊不晓得这是汉文帝用他的政策而放的烟幕弹,他很伤心地到了长沙,一直郁郁不乐。有一天,贾谊在书房里看书,忽然一只鵩鸟(小如鸡,像猫头鹰,古时以为不祥之鸟)飞进了他的寓所,瞪着贾谊看,样子十分安闲自在。江南人的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吉祥的恶兆。从此,贾谊更不开心,觉得寿命将尽,写了一篇《鵩鸟赋》宽慰自己。

  直到他被贬以后的第五年,由于汉文帝想念他,才把他从长沙召回。

  贾谊到了首都,恰好汉文帝祭过神,静静坐在宫室之中,等贾谊行过礼以后,就跟他谈起有关鬼神的事情。贾谊一开口便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汉文帝听得入神了,直到三更半夜才回宫入睡。回到寝宫后,汉文帝自言自语道:“好久没看到贾谊了,以为他的学问不及我,现在才晓得我还是差得远哩!”过了两天,派贾谊为少子梁王的老师。

  贾谊满腔爱国的热忱,满肚子国计民生的大计,但是汉文帝一点儿也没问到,只谈些祭鬼神的事,贾谊很是失望。一直到千百年以后,唐朝的大诗人李商隐还为他叹息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不论是否有机会施展抱负,总是想为国家贡献一份心力的。贾谊虽然没有被重用,仍然很恳切地写了一篇《治安策》献上去,说国家现在诸侯难制、匈奴侵略是应该流泪的两件事;太过奢华,上下没有礼节,不重礼义廉耻等,是应该叹息的大事。这一篇《治安策》,写得有内容,又有感情,是我国文学史上古今传诵的宝典(又名《陈政事疏》)。

  文帝的第十一年,梁王入朝拜见文帝,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而死。贾谊身为梁王的老师,自怨没有尽到职责,整天以泪洗面,不久便去世了,死时才三十三岁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我们常听到的诗,正是宋朝的王安石对贾谊的哀悼。贾谊虽然很早便死了,但他的爱国热情永远是青少年们的一个典范。

  

  缇萦救父

  在汉朝初年的时候,有个很有名的医生叫淳于意。他住在临淄城里,曾经跟一个叫做阳庆的人学医,把黄帝、扁鹊脉书及五色诊病诸法,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由于医术高明,无论什么疑难杂症,经他一看,立刻痊愈。因此,前来求诊的人愈来愈多。

  淳于意当初学医的时候,打定了主意悬壶济世,他不但不会乱敲病人竹杠,甚且有时遇到贫苦的病人,连医药费都全免了,所以日子过得很清苦。

  他也曾做过一任太仓令,因为生性淡泊,不习惯官场生活,没有多久便辞职退隐,依旧过着朴实的生活。

  由于他医术高超,收费又很低廉,附近的民众都称他为神医,而且到处宣传,因此,很远地方的患者也千里迢迢来求医。可是,淳于意的诊所太小,人手也不够,他从早到晚忙得饭也不能吃,觉也没有办法睡,还是应付不了络绎不绝的病人。

  淳于意的小女儿缇萦(tí yíng),眼看着父亲再忙下去就要病倒了,好心地劝淳于意说:“爸爸,你出去几天散散心吧,否则真要累垮了。”淳于意也实在吃不消繁重的工作了,于是出门去旅行。

  没想到就在淳于意外出的时候,有个病人老远地前来治病,没碰到医生,不幸病重死掉了。

  病人的家属心情恶劣,也很不讲理,硬说是淳于意不肯医治,延误病情,一状告上去,说他“借医欺人,轻视生命”。地方官是一个糊涂的县太爷,也没有问清楚案情,就判他一个“肉刑”。

  由于淳于意做过县令,依法不能随便判刑,一定要上报皇帝,汉文帝便命令把他押往长安审讯。

  淳于意受了不白之冤,心里难过极了。他沉痛地说:“这年头,真是好人难做,也怪我倒楣,一连生了五个女儿,没一个儿子,到了紧要关头,拿不出一点办法。”他的五个女儿听了非常难过,忍不住泪如雨下,尤其是平时淳于意疼的小女儿——缇萦,更是哭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缇萦陪着父亲到了长安,她一路上都在想淳于意这句伤心话,也在想可怕的“肉刑”。

  根据汉朝的法律,肉刑有三种:种叫“黥”——在脸上刺字,让别人一看便知道这是犯人;第二种叫“劓”——就是割掉鼻子;还有一种叫做“断左右趾”——便是把足趾割去。不论哪一种都相当恐怖。有一天晚上,缇萦梦见父亲被割去了鼻子,哭丧着脸拖着脚步走来,吓得她跳起来大喊救命。

  于是缇萦在情急之下,冒着生命的危险上书汉文帝,信上说:“我父亲当过县令,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现在,因为犯了法,要受到肉刑的处分。我很痛心人死了不能复生,受刑人不能再恢复原来的模样,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法子。我愿意做你的官婢,使我父亲有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非常感动,不但免了淳于意的罪,召他到宫中问医道,更从此废去了残酷的肉刑。一个弱小的女子,凭着她的孝心,竟使天下人蒙利,而她的孝心也更因而流传万古。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517+)
  • 无颠倒(455+)
  • 收费(441+)
  • 差评少(163+)
  • 一星好评(261+)
  • 微信读书(192+)
  • 推荐购买(669+)
  • 还行吧(650+)
  • 内容齐全(456+)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5-01-18 23:46:2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芮***枫: ( 2025-01-16 01:43:20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融***华: ( 2025-01-03 01:18:50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石***烟: ( 2025-01-15 21:09:4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30 15:54:37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饶***丽: ( 2024-12-25 18:11:2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益***琴: ( 2025-01-11 07:43:3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蓬***之: ( 2025-01-16 06:45:22 )

    好棒good

  • 网友 通***蕊: ( 2025-01-05 03:36:50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权***颜: ( 2024-12-21 11:34:15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冯***丽: ( 2025-01-09 19:16:45 )

    卡的不行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