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异乡人又译为“局外人”,法律文学经典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小说,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经典。清华大学赵晓力老师导读推荐
内容简介: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
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
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
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
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么?
我杀了人,
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
书籍目录:
异乡人
目录
异乡人部
异乡人第二部
导读:默尔索的成年礼 / 赵晓力
加缪作品年表
作者介绍:
加缪(Albert Camus),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13年生于北非阿尔及利亚,1960年于法国车祸骤逝。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文学上的存在主义大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我收到了养老院的电报:“母殁。明日下葬。节哀顺变。”这完全看不出个所以然。也许是昨天过世的吧。
养老院在马悍沟,离阿尔及尔有八十公里的路程。我坐两点钟的公交车过去,下午可到;这样一来,我就能为妈妈守灵,明天晚上再回来。我跟老板请了两天的假,以这种理由他不可能拒绝我,然而他看起来还是不怎么情愿。我甚至跟他说:“这不是我的错。”他没有回话,让我觉得自己有点不应该。但无论如何,我没理由感到抱歉,反倒是他才应该对我表达慰问。不过后天当他看到我服丧时,大概就会向我致哀了。现在还有点像妈妈没过世一样,等葬礼过后,事情就告一段落,一切都会回到正轨。
我搭两点的公交车。天气很热。和往常一样,我在赛勒斯特的餐厅吃了饭。他们都替我感到难过,赛勒斯特跟我说:“毕竟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妈妈。”我要离开的时候,他们一起送我到门口。我有点手忙脚乱的,因为得上艾曼纽勒那儿向他借黑领带和臂纱。几个月前他的伯父过世了。我跑着赶路,生怕错过公交车;也许正是因为这一连串的心急、追赶,加上路途颠簸、汽油的味道、刺眼的阳光和路面反射的热气,我昏昏沉沉,一路上几乎都在睡觉。醒来时,我靠着一个军人,他对我微笑,并问我是否从很远的地方来。我只简短回了声“对”,好不必再继续聊下去。
养老院离镇上还有两公里,我走路过去,到达时我想马上去看妈妈,可是门房说我得先去见院长。他当时正在忙,所以我等了一会儿,门房在我等的同时继续攀谈着,然后我见到了院长,他在办公室里接待我。他是个矮小的老人家,身上佩戴着荣誉勋位勋章,一双清澈的眼睛看着我,跟我握手寒暄,久久不放,教我不知怎么把手收回来。他看了卷宗后对我说道:“默尔索太太是三年前来的,你是她的支柱。”我以为他有责怪我的意思,便开始说明缘由,但他打断了我:“孩子,你不必解释这些。我看过你母亲的卷宗,你无力负担她的需求,她要人照护,你仅有一份微薄的薪水。而且她在这里比较开心。”我回答:“是的,院长先生。”他接着道:“你知道吗?她在这里交了朋友,是些跟她年龄相近的人,她可以跟他们分享同一个年代的话题。你年纪轻,她跟你在一起会觉得比较无趣。”这是真的。妈妈住家里时,每天只是沉默地看着我度过。初到养老院时,她经常哭,但那只是因为不习惯;若是几个月后把她接走,她还是会难过,同样是不习惯使然。有点因为这样,过去一年我几乎没来看她,再加上来一趟我的整个周日就泡汤了,更别提还得买票、赶公交车和花上两小时的车程。
院长继续和我说话,可我几乎无心听下去。接着他说:“我想你一定想看看母亲吧。”我一语不发地站了起来,他便领着我往门口走去。在楼梯上他解释道:“我们将她移到太平间,以免影响其他人。每次有院友过世,其他人都会不安个两三天,这会给同仁造成困扰。”我们经过庭院时,老人家三五成群地在那里闲聊,就在我们穿过时突然静下来,接着又继续在我们身后交谈,活像哑着嗓子的聒噪鹦鹉。院长在一栋小型建筑物门前停下:“我就不打扰你了,默尔索先生。如果有任何需要我的地方,我就在办公室里。原则上,葬礼的时间订在早上十点。我们设想如此一来,你便可以为往生者守灵。后一件事:你母亲似乎经常对同伴提起,希望能采用宗教仪式下葬。我已自行做了安排,不过还是让你知道一下。”我向他道谢。妈妈虽然不是无神论者,在世时却从来没对宗教产生任何兴趣。
我开门走了进去,里面相当明亮,纯白色的石灰墙面,屋顶是透明的玻璃天窗。太平间里放着一排排的椅子,中央架着一具棺材,上头立着几根银亮的螺钉,仅浅浅地锁进深褐色的棺盖。棺木旁有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阿拉伯护士,头上戴着颜色鲜艳的头巾。
这时候,门房从我后头出现,他应该是跑着赶过来的,说话有点喘吁吁的:“棺盖只是暂时阖上了,我这就把钉子取出来,让你看看她。”他正要靠近棺木时被我制止。“你不想看吗?”他问道,我回答:“不想。”他顿时愣在那儿,让我有些尴尬,觉得可能不该这样说。过了一会儿,他看着我问:“为什么?”语气中不带一丝责备,好像单纯只是好奇。我说:“我不知道。”我瞥见他嘴上白色的胡子动了动。接着他避开我的目光说:“我能理解。”他的眼睛很美,是淡蓝色的,两颊红润。他为我搬了张椅子,然后坐在我后面。此时看护起身往门口走去,门房悄声告诉我:“她脸上长了疮。”我一时意会不过来,于是朝她望去,原来她整张脸罩着面纱,只露出眼睛,连鼻梁的地方也很平整,除了雪白的罩纱外,什么也看不见。
她出去以后,门房对我说:“那么我就先离开了。”我不知道做了什么手势,他后还是没走,站在我后头,这样却让我不自在。黄昏的柔美阳光填满整个房间,两只大胡蜂停留在天窗上嗡嗡地叫。一股睡意朝我涌来,为了提振精神,我头也没回,就问门房:“您在这里待了很久吗?”他立刻回答:“五年。”仿佛一直在等我的问话。
之后他便打开话匣子跟我聊起来。他以前从来没想过,余生会是在马悍沟的养老院当门房度过。他说自己六十四岁,是巴黎人。这时我打断他:“哦?您不是本地人吗?”不过我马上想起在带我去见院长之前,他曾跟我提起妈妈必须尽早下葬,因为平原的天气很热,尤其是这一带。这令他怀念起以前在巴黎的生活。在那里,守灵可以长达三天,有时四天;但在这里却完全没有时间,丧家还来不及接受噩耗,就得赶着把遗体送上灵车。他太太听到急忙提点他:“好了,别再说了,这种事怎么好意思跟先生说。”门房老先生脸一红,赶紧向我道歉。我安慰道:“没关系,真的。”我觉得他所描述的既真实又有趣。
在这小小的太平间里,他对我说自己刚进来时也是院友,因为觉得身体还很硬朗,便自告奋勇担任门房。我指出虽然如此,总的来说他还是院友之一,他却不这么认为。我之前已经注意到,他会用“他们”“其他人”,偶尔还有“老人家”来称呼别人,那些人当中有的甚至比他还要年轻。不过,他当然不一样,他可是门房,某种程度上,其他人受他管辖。
看护这时又回来了。夜晚瞬间降临,很快地,浓厚的夜色笼罩天窗。门房扭亮电灯开关,我在突然开启的灯光下,一时什么也看不见。他请我到食堂用晚餐,但我并不觉得饿,所以他提议给我带杯牛奶咖啡。我同意了,因为我很喜欢喝牛奶咖啡。不久他便端着个托盘回来。我喝完咖啡想抽根烟,却有点犹豫,不确定是否能在妈妈面前抽。我想了想,这实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我递给门房一根烟,我们一起抽了。一会儿后,他对我说:“您知道吗?您母亲的朋友也会过来为她守灵,这是惯例。我得去搬些椅子和准备一壶黑咖啡。”我问他可否关掉一盏灯,白墙反射的灯光让我眼睛很难受。他回答说没有办法,装置的设计便是如此——只能全开或全关。之后我就没再多注意他,只知道他忙进忙出排椅子,在其中一张上头摆了许多杯子,中间放着咖啡壶。工作完成后他在我对面,也就是妈妈的另一边坐下。护士坐在同一边的里面,背对着我,我看不到她在做什么,但是从手臂的动作能猜出她是在打毛线。天气很舒服,咖啡暖和了我的身子,夜晚的味道和花香从开着的门飘进来。我渐渐睁不开眼,打了会儿盹。
一阵窸窣声把我吵醒。因为刚刚阖过眼,整个房间显得更白更亮了,眼前没有一点阴影,而每件摆设、每个角落和所有的线条,都愈益利落得刺眼。妈妈的朋友们是这时候进来的,他们总共有十几个人,沉默地步入这令人目眩的灯光中。他们静悄悄地坐下,没有一张椅子发出声响。我仔细地打量每个人,不放过任何脸部或衣着的细节,然而这群人的静谧却让我感觉不到他们存在的真实。女院友几乎清一色穿着围裙,腰间绑了带子,让她们鼓鼓的小腹更加明显。我从来都不知道,原来女人老的时候肚子会是这么大。男院友大多很瘦,拄着拐杖。他们的脸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看不到眼睛,只看到皱纹凹陷处一点黯淡的微光。他们坐妥后,纷纷朝我拘谨地点点头。由于这些人双唇陷进没有牙齿的嘴巴里,我分不清他们是在跟我打招呼,还是在无意识地咂嘴。应该是打招呼吧。我发现他们全部围绕着门房坐在我对面,微微地摇头晃脑。霎时间我心中一股荒谬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他们是来审判我的。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有个人早年离开自己的村子,外出谋生。过了二十五年,他发了财,带着妻儿回家乡。他母亲与他妹妹在村里开了家旅店。为了要让她们得到意外的惊喜,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留在另一个地方,自己则住进他母亲的旅馆。进去时,他母亲没有认出他。他想开个大玩笑,就特意租了一个房间,并亮出自己的钱财。夜里,他的母亲与妹妹为了谋财,用大锤砸死了他,把尸体扔进了河里。第二天早晨,他的妻子来了,懵然不知真情,通报了这位店客的姓名。母亲上吊自尽,妹妹投井而死。这则报道,我天天反复阅读,足足读了几千遍。一方面,这桩事不像是真的,另一方面,却又自然而然。不论怎样,我觉得这个店客有点咎由自取,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就这样,我睡大觉、进行回忆、读那则新闻报道,昼夜轮回,日复一日,时间也就过去了。我过去在书里读到过,说人在监狱里久而久之,最后就会失去时间观念。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我一直不理解,在何种程度上,即可说日子慢慢难挨,又可说苦短无多。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明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这可太真实了。我们宁肯避免与他们往来。相反,最为经常的是我们对和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因此,我们并不希望改掉我们的弱点,也不希望变得更好,我们大概首先应该被判犯了错误。我们只是希望在我们的道路上受到怜悯和鼓励。一句话,我们希望不再有罪,同时对自己的纯洁不作努力。不要够多的无耻,也不要够多的道德。我们既无力作恶亦无力为善。
我常常想,如果让我住在一棵枯树干里,除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流云之外无事可干,久而久之,我也会习惯的。我会等待着鸟儿飞过或白云相会,就像我在这里等待着我的律师的奇特的领带,或者就像我在另一个世界里耐心等到星期六拥抱玛丽的肉体一样。何况,认真想想,我并不在一棵枯树干里。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不过,这是妈妈的一个想法,她常常说,到头来,人什么都能习惯。
我认为我是睡着了,因为醒来时我发现满天星光洒落在我脸上。田野上万籁作响,直传到我耳际。夜的气味,土地的气味,海水的气味,使我两鬓生凉。这夏夜奇妙的安静像潮水一样浸透了我的全身。这时,黑夜将尽,汽笛鸣叫起来了,它宣告着世人将开始新的行程,他们要去的天地从此与我永远无关痛痒。很久以来,我第一次想起了妈妈。我似乎理解她为什么要在晚年找一个“未婚夫”,为什么又玩起了“重新开始”的游戏。那边,那边也一样,在一个生命凄然而逝的养老院的周围,夜晚就像是一个令人伤感的间隙。如此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而我,我现在也感到自己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好像刚才这场怒火清除了我心里的痛苦,掏空了我的七情六欲一样,现在我面对着这个充满了星光和默示的夜,第一次向这个冷漠的世界敞开了我的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融洽,觉得自己过去曾经是幸福的,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跟平时一样,当我想摆脱一个我不愿意听他说话的人时,我就作出赞同的样子。
我表面上看起来也许是两手空空,但我对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对自己的人生和即将来临的死亡有把握,比他有把握的多。没错,这是我手上仅存的筹码。可是至少我掌握了此一事实,一如它掌握了我。过去我是对的,现在我还是对的,我一直都是对的。这是我的生活方式,只要我愿意,它也可以是完全另外一种。我选择了这样做而非那样做。我没去做某件事,却做了另一件。然后呢?就像我一直都在等待这一刻,这个我将被证明无罪的黎明;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我很清楚为什么,他也很清楚。从我遥远的未来,一股暗潮穿越尚未到来的光阴冲击着我,流过至今我所度过的荒谬人生,洗清了过去那些不真实的岁月里人们为我呈现的假象。他人之死、母亲之爱、他的上帝、他人所选择的生活、他人所选择的命运,与我何干?反正找上我的这种命运,也会找上成千上万像他一样自称为我兄弟的幸运儿。所以,他明白吗?活着的人都是幸运儿,世上只有这一种人。大家一样迟早要死,连他也不例外。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大师经典作品全新定位,直击二十岁年轻人不羁的心灵。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经典名作。
作者加缪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范围内粉丝甚众。
《异乡人》不以文学名著为卖点,而以迎合现代人在物质世界当中的精神孤独感为本书的全新定位。封面和文案出众,并相互呼应:封面是摄影大师布列松拍摄,照片加缪的眼神与神态,配合文案,与本书《异乡人》的书名搭配,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法律文学经典,诺贝尔文学奖得奖小说,二十世纪法国文学经典!清华大学赵晓力老师导读推荐!
新书推荐:名创优品:重新定义全球零售业
书摘插图
前言
默尔索的成年礼
——《异乡人》导读
赵晓力
[1]
一、 妈妈
《异乡人》以“今天,妈妈走了”开头,以“许久以来次,我想起了妈妈”结束。
默尔索是一个成年人,他有工作,有女朋友,有性生活;他杀了一个人,能够上法庭、负刑事责任。
但他还是习惯叫“妈妈”。养老院电报上的用词是“母殁”,养老院院长和门房,葬仪社的员工,以及默尔索杀人案中的律师和检察官,在和默尔索谈到他妈妈的时候,都是说:“你母亲”。
但在默尔索的叙述中,一直喊的是“妈妈”,甚至一并提起父母亲的时候,也改不了口:“我就会想起妈妈讲过一个有关我父亲的故事”——
我从来没见过他,关于他清晰的印象也许就是妈妈告诉我的这件事:他去看了某个杀人犯的处决。尽管光是动了这个念头已教他浑身不舒服,他还是勉强去了,结果回来呕吐了整个上午。
小说里只有在这个地方提到了默尔索的父亲。我们不知道他的父亲是不是早死了,还是怎么了。
从小说里我们知道,默尔索上过学。但中途无奈放弃了学业。
他去过巴黎。在阿尔及利亚这个法国的殖民地,人们以巴黎为荣。养老院的门房让默尔索知道,他是巴黎人,很怀念巴黎的生活;默尔索的女朋友玛莉很乐意到巴黎去;马颂的太太有巴黎口音;在默尔索杀人案(和一宗弑父案)开庭期间,有巴黎派来的记者——但,当老板想在巴黎设一个办事处,征求默尔索意见的时候,他拒绝了。玛莉问他对巴黎的印象,他说:“那里满脏的,到处都是鸽子和阴暗的庭院,而且人的肤色很苍白。”
巴黎的阴暗和阿尔及尔的阳光,那里人们苍白的皮肤和这里人们晒黑的皮肤形成对照。默尔索大概在阿尔及尔港口的什么船运公司工作。从小说里我们看到他要处理提货单;办公室能够俯瞰整个海港。中午他和同事回城吃中饭。吃完饭还能回家小睡一会儿。他每周工作五天。礼拜六、礼拜天休息。
他并不去教堂。
默尔索是在礼拜四接到养老院的电报;下午坐了两个小时的公交车过去。礼拜四晚上守灵。礼拜五妈妈下葬,天黑以后赶回城里。礼拜六他去游泳,碰见了以前的同事玛莉。晚上他们一起看了一部喜剧电影,并睡在了一起。礼拜天早上玛莉要去婶婶那儿。
然后是又一个周末,默尔索和玛莉一起度过。
然后又是一个周日,默尔索和邻居雷蒙,应邀去雷蒙的朋友马颂夫妇在海滩的木屋过。
这一天,发生了命案,默尔索开枪杀死了一个摩尔人。
这时,离默尔索的妈妈去世、下葬,不过两个礼拜。
二、 命案
默尔索是怎么涉入这桩命案的?
妈妈下葬后的下一个周一,默尔索帮邻居雷蒙写了一封信。这个雷蒙是个拉皮条或者吃软饭的,他和情妇发生了矛盾,并和情妇的哥哥打了一架。默尔索帮雷蒙写了一封信,羞辱情妇。在写信的时候,默尔索才知道雷蒙的情妇是个摩尔人——北非的阿拉伯人。
下一个周日,雷蒙在他的住处殴打了情妇,并引来了警察。下午,雷蒙希望默尔索帮他去警察那儿作证,默尔索答应了。并且在下个周六做了证。
再下一个周日,雷蒙请默尔索、玛莉到他的朋友马颂夫妇的海滨小木屋去玩。出发的时候,他们发现了和雷蒙打架的那个阿拉伯人,雷蒙情妇的哥哥,和一帮阿拉伯人就等在他们的公寓对面。自从上周日雷蒙殴打了情妇,这伙人已经盯着他好几天了。
雷蒙的对头和另一个阿拉伯人,尾随他们来到了海滩。默尔索、雷蒙、马颂饭后散步的时候,两拨人狭路相逢,雷蒙和马颂打翻了两个阿拉伯人,但对方也用刀划伤了雷蒙的手臂和嘴,然后一溜烟跑了。
包扎完伤口,雷蒙不忿,带着手枪去找阿拉伯人。默尔索跟着。四人对峙。阿拉伯人在手枪亮出来的时候落荒而逃。雷蒙心情大好。
默尔索陪雷蒙回到木屋。他自己却返回到刚才四人对峙的地方。雷蒙的对头还在。在正午暴烈的阳光下,那人亮出了刀子,默尔索开了枪。开了枪后,又朝倒在地下一动不动的那人连开了四枪。
三、 雷蒙
这是一桩费解的命案。明明是雷蒙和阿拉伯人的冲突,为什么后是默尔索开枪杀了人?
小说中直接和阿拉伯人有交集的只有雷蒙一个人。事情也是因他而起。雷蒙先说了他和人打架的事;这个人是他情妇的哥哥。而他的情妇在金钱上欺骗他。他想出了一个新颖的羞辱情妇的办法:就是先写一封信,“里头不仅狠狠修理她,又要教她觉得后悔不已。然后,当她回头来找他,他会跟她上床,就在正要完事的当儿朝她脸上吐痰,再把她赶出去”。在这个高难度的计划中,对雷蒙来说难的是写这封信,正是这封高难度的信让他想到找默尔索帮忙。
雷蒙告诉默尔索他的情妇的名字的时候,默尔索才意识到雷蒙的情妇是摩尔人。但像他对任何事物的态度一样,这无所谓。
接下来的一周里,雷蒙寄走了信;到周日,雷蒙的计划执行到后环节——只是,先动手的不是雷蒙,而是她的情妇。雷蒙只好在公寓里殴打情妇,事情又回到原有的模式。玛莉听不下去,让默尔索去叫警察,默尔索说他不喜欢警察。住在三楼的水管工找来了警察。警察打了雷蒙一个嘴巴,不是因为他打了那个摩尔姑娘,而是他在警察问话的时候嘴里还叼着一支烟。
像任何吃软饭的男人一样,雷蒙很在乎自己的男子汉形象。可是他的男子汉形象里总是透露出吃软饭的信息,就像“他前臂的黑手毛下面露出苍白的皮肤”。他的床上方挂着几张冠军运动员和裸体女郎相片,这很男人;但那儿同时又挂着白色、粉红色相间的天使石膏像。他说话,嘴里老是“男人”“哥儿们”“兄弟”这样的词,但他拿出来写信的家什却是“方格纸、黄色信封、一只小红木杆沾水笔和装着紫墨水的方墨水瓶”,真是女里女气。
警察打了雷蒙一个嘴巴。让雷蒙觉得很没面子。他跑来问默尔索:警察打他时,默尔索是否期待他还手。默尔索说他没那样的想法,而且自己不喜欢警察,这让雷蒙很高兴。马上拉着默尔索去做一些很男人的事:喝白兰地、打撞球、上妓院。后者因默尔索不好此道而作罢。
在发生命案的那个上午,雷蒙、默尔索、玛莉三人准备出发去海滩,雷蒙发现他的对头和那伙阿拉伯人还等在公寓对面的时候,他还是很紧张的。知道他们没有跟来才松了一口气。
实际上雷蒙的对头和另外一个阿拉伯人还是跟来了。饭后次冲突的时候,是雷蒙和马颂先动的手。默尔索只是预备队。雷蒙和马颂已经认识很久了,有段时间他们曾住在一起。两人打起架来配合很好,阿拉伯人完全不是对手,只是手里有刀子才占了点便宜。
雷蒙吃了亏,手臂绑了绷带,嘴上贴了胶布。关键的,在朋友面前丢了脸。按照雷蒙的习惯,这个面子是一定要找回来的。我们不知道雷蒙口袋里的枪是哪儿来的。但很有可能是马颂的。当雷蒙气哼哼地出去寻仇时,马颂并没有跟出来。默尔索跟着他。
和阿拉伯人对峙的时候,雷蒙和默尔索有以下一段对话:
雷蒙摸着口袋里的枪,说:“我一枪毙了他?”
默尔索:“他还没跟你说过半句话。这样开枪不够光明正大。”
雷蒙:“好,那我要狠狠骂他两句,等他回嘴我就毙了他。”
默尔索:“没错。不过如果他没亮出刀子,你就没理由开枪。”
这两个人并不是在讨论如何使自己的行为看上去符合“正当防卫”。法学家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总是发生这样的误解。这两个人讨论的不是如何开枪而不受法律追究,而是如何开枪才更像个“男人”。要注意的是,是默尔索提出了在这种状况下符合男子气概的两个条件:,不能先动手,要后发制人,这实际上是对场冲突中,雷蒙和马颂采取先发制人模式的否定;第二,手段要对等,不能对方骂你你就开枪,起码要等到对方亮出刀子。
默尔索不知道,他否定了白人殖民者对付被殖民者的普遍模式,仗着武器先进,先发制人这件事他们已经干了好几百年了。虽然这很没有骑士道德,很不男人。但认为被殖民者和自己一样是男人并与之决斗不是殖民者的习惯。
雷蒙面对默尔索的提议不知所措。这时,默尔索提出了他的方案:“把你的手枪给我,跟他一对一单挑。要是另一个人来插手,或是他再拿出那把刀子,我就毙了他。”
默尔索是在这一刻成为这场冲突的主角的。他重新制定了游戏规则。像个男人一样对待任何对手。这一刻也是他的成年礼。默尔索要走雷蒙那把枪,是希望雷蒙也像个男人一样和对手单挑;同时,他期待自己也像个男人一样加入这场决斗,他期待的是一个拿刀子的对手。
在手枪亮出来之后,两个手里有刀、气定神闲、芦苇笛子吹个没完的阿拉伯人突然就溜了。
雷蒙的虚荣心终于有了着落。他已经和对头打了两架,每次都挂彩。只有这次挽回了面子,他心情好多了,还提起了回程的公交车班次。
四、 法律
从一开头,预审法官就对如何审理默尔索杀人一案指出了方向:本案关注的不是罪行,而是犯罪的人。他对默尔索说:“我真正感兴趣的,是您本人。”
预审法官从两个方面开始研究默尔索。,是不是爱妈妈?第二,是不是信上帝?个是伦理的,第二个是宗教的。他本人更关心第二个问题。与此相关,他对默尔索一共开了五枪这一点大惑不解。“为什么?为什么您会朝一个倒在地上的人开枪?”
默尔索告诉他自己不信上帝;但对为什么开了一枪之后,又连开四枪这个问题,却不知如何回答。十一个月后,预审法官接受了默尔索不信上帝这一点,开玩笑地称默尔索为“反基督先生”。
书籍介绍
他们说,妈妈死了,我没哭;这是无情,该死。隔天就和女友厮混;这是不孝,该死。挑拨朋友仇家互斗;这是不义,该死。我合该天地不容,人神共愤,但你们企图用来拯救我的那一套,又算什么?我杀了人,只因夏日阳光太刺眼……世界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行为举止甚至思想应该如何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种种道德规范下的节度。但是,默尔索,一个居高临下的鸟瞰者,冷静自持,无动于衷,漠视七嘴八舌急于发表意见和批判的群众。他倦于给出令人满意的标准答案,他对合乎礼俗但不合于自己真实感受的事物,无法找到适当的对应方式和距离,于是,他被大家指责为无情、不孝、不义。默尔索不知道在与世界冲撞的窘境下,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他鸟瞰自己,也鸟瞰他人,探索内在情感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他还没找到答案,如何给别人(何况是别人“想要的”)答案?在这种种荒谬的情境中,默尔索凸显了“独立的个人”的困窘。在他没找到答案之前(可能穷极一生都在摸索),他注定是:一个心灵上永远的异乡人,一个与既定社会格格不入的局外人。加缪形塑的“现代荒谬英雄”默尔索于是诞生,深深影响了后世无数孤独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正视自己混乱、无依的处境。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二星好评(70+)
- 内容齐全(111+)
- 强烈推荐(314+)
- 无缺页(90+)
- 不亏(135+)
- 速度慢(557+)
- 博大精深(327+)
- 五星好评(299+)
- 全格式(538+)
- 格式多(219+)
- 书籍多(602+)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晴: ( 2024-12-30 06:47:5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通***蕊: ( 2025-01-12 04:11:3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索***宸: ( 2024-12-30 06:08:0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石***致: ( 2025-01-04 22:37:17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养***秋: ( 2025-01-13 00:41:44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权***波: ( 2025-01-17 02:04:22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相***儿: ( 2024-12-28 04:47:46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戈***玉: ( 2025-01-08 21:30:05 )
特别棒
- 网友 寿***芳: ( 2024-12-29 05:28:5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喜欢"异乡人(又译局外人 法律文学经典著作 加缪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的人也看了
蚂蚁和蜜蜂·儿童彩色单词故事书系列:去购物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配送中心运营管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第四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执业药师考试用书2017 2017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同步题库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执业药师 2017年执业药师考试用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药品检测技术赛项指导书( 货号:704050668)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第4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混凝土标准规范及工程应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丁未录辑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历史的温度2: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测量不确定度在建筑工程检测与评定领域的应用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美国联邦职业技术教育立法制度发展历程研究 荣艳红 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局部解剖学(第3版 八年制 配增值)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面向数据科学家的实用统计学 (第2版·影印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练习册(第九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Minecraft我的世界(建筑设计完全指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