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中国-以色列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中国-以色列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精美图片
》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中国-以色列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中国-以色列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130877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
  • 页数:400
  • 价格:42.6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7:54:39

寄语:

一带一路,中国—以色列经典图书互译出版项目;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色列作家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现代希伯来文学杰出作品,汉姆生与卡夫卡的奇妙结合,影响奥兹、格罗斯曼、约书亚、沙莱夫等作家的经典


内容简介:

中国—以色列经典图书互译项目成果《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汇集了以色列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格农的15篇作品,包括《弃妇》《费尔南》《离婚:一个医生的故事》《迁居》《丢失的书》《婚约》《母山羊的寓言》《母亲的丝巾》以及给妻子的三封书信。这些作品或勾勒描画对圣地以色列的向往之情,或真实还原犹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或向读者诉说人世动荡、情感悲欢离合,或对犹太民族精神、智慧思想深刻探寻,或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的心志,纯熟融合了犹太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传统的主题和结构,创造了新型的希伯来语小说,成功地反映了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犹太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深广程度。


书籍目录: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 5

弃妇 / 1

沙山 / 17

在她盛年之际 / 60

母山羊的寓言 / 117

另外的面孔 / 121

迁居 / 146

离婚:一个医生的故事 / 160

婚约 / 186

费尔南 / 284

埃多和伊娜姆 / 301

母亲的丝巾 / 365

丢失的书 / 380

附:致妻子的信 / 387


作者介绍:

施穆埃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

以色列著名作家,曾获得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1954、1958年以色列奖,1934、1951年比亚利克奖,1946年乌希什金奖。

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婚礼的华盖》《宿客》《只是昨天》《一个简单的故事》《希拉》,中短篇小说集《行为之书》《大海深处》《两个传说》《二十一个短篇小说》《丢失的书及其他短篇》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婚约<br>

雅法城是水的精灵,大海的波浪亲吻着它的海岸,蔚蓝色的天空一望无际。这里每天云集着各民族人士,犹太人,以实玛利人,基督徒。他们或做贸易或出苦力,或搞船运或当掮客。雅法城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不从事前面这些职业,而是做教师,譬如雅各布•雷希尼茨,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他的故事。<br>

雅各布•雷希尼茨完成了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到巴勒斯坦观光。所见所闻,让他觉得这个地方很好,这里的居民平和安宁。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只要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我就把家安在巴勒斯坦。雅法城是他极其喜爱的地方,坐落在海岸边,可以研究海洋植物。有一次他参观一所学校,学校恰好正需要一个拉丁语和德语教师。校方管事的看见他,很喜欢,建议他来做这个工作。他同意了。雷希尼茨的专业是植物学,是自然科学家。由于自然课已经有另一个老师在教,拉丁语和德语老师的职位依然空缺,校方便给他提供了这个工作。有的时候,不是因事寻人,而是因人设事。然而,应该说,雷希尼茨是胜任这个工作的。<br>

雷希尼茨就这样开始了工作,而且他对工作也是尽心尽力。他为学生选择有意思的书籍,不让他们觉得枯燥,也不给他们增加痛苦。他也不会看不起其他老师,尽管他们大多是自学成才的。学生们喜欢他,同事也接受他。对学生而言,因为他把他们当作朋友;对同事而言,因为他愿意让他们把他当作朋友。他身形高大,声音洪亮,和善可亲,栗色的眼睛看每一个人时都充满爱意,因而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不到一两个月,他便在城里声名鹊起。不到一两个月,他便成为一些老年人家里的座上宾,而这些老年人的女儿们早就认识了他。土地热已经过去了。那些企求通过巴勒斯坦的地皮一夜暴富的逐利者们破产了,逃走了。雅法重新归属于了解它的人,他们知道,这个地方与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不贫穷,只是需要诚实努力为之付出而已。他们有些人做起了当地需要的小买卖和手艺活儿,还有一些人靠从国外带来的钱过日子。他们的要求都不高。他们让土耳其人坐在权力的位置上,自己则寻求领事保护,通常来说,领事保护往往好于自己在本国所获得的保护。梦想家从梦中醒来,实干家做起了自己的梦——让巴勒斯坦成为犹太人的精神中心,成为犹太人的土地。他们时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巴勒斯坦事务和社团事务,并且把他们讨论的内容发送给位于敖德萨的敖德萨委员会。在这些时候,每个男人都是儿女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朋友的朋友。生活轻松愉快,鲜有大事发生。日子平静地流过,人们相安无事。生活上要求不高,大家心满意足。富有之人满足于住在蜗居之内,身穿普通衣衫,食用简单饭菜,不需要过多花费。早上起来,喝杯清茶,嚼几粒橄榄或者蔬菜沙拉,吃几片面包,然后出门去工作,一直干到午饭时间。下午天不黑就回到家里,茶壶里的茶滚滚地冒着热气。邻居们相互串门,一起喝茶吃蜜饯。如果有学者在,他会嘲笑旅馆老板用词错误,把蜜饯称为“果酱”。如果有农人在,他会大谈怎么种植葡萄和杏树,大谈老人和官员的事。偶尔有客人从耶路撒冷来,便会讲一些耶路撒冷的奇闻趣事。<br>



原文赏析:

雅艾尔抬起眼睛看着他说:“谁知道我们何时还能再相见?我想让你告诉我一件事情。”“什么事,小姑娘?”汉达特笑着说。雅艾尔用一只手抚摸着自己的头发,问道:“你是谁?”汉达特沉默了。雅艾尔说:“我问的并不是你是个锡安主义者,还是共产主义者之类的。小的时候有个朋友在我的纪念册上写道,我们的生命就像一株枯木,毫无意义。这条格言不错吧?他曾经说,我不在乎你属于哪个党派,我在乎你是谁,你究竟是谁。”汉达特头向后一仰,说:“我?我是一个沉睡的王子,爱情来把我叫醒,我也转头又睡。我是拎着口袋的爱情乞丐,把爱情放在破破烂烂的袋子里。”


这对夫妻站在拉比的面前,眼睛看着地面。以西结把离婚证书交给了他的妻子。正像结婚时他不曾看着她那样,离婚时他也不曾看着她。正如当初他说现在你嫁我为妻时迪娜不曾听见他的声音一样,如今她也没有听见他说现在我们离婚了,我们可敬的先哲们说过,就是祭坛也要为那些与其结发妻子离婚的人流泪的,然而祭坛在他们结婚的时候就已经流过泪了。没过多久,阿赫阿扎尔先生就同他的女儿起离开了耶路撒冷。他的经学院没能挽救他,他的那些法规也没能挽教他,他是满面羞愧、神情阴郁地离开的。那座会堂关闭了,那座经学院空了。十个曾经在那座会堂中为富翁的声誉而聚集起来的人甚至连第一场午后祷都没来得及做。


雅艾尔还没有回来。汉达特在嘈杂忙碌的雅法城里无所事事。他为什么在这里?怎么到了这步田地?他日复一日百转纠结,痛苦不堪,就像一声孤独的叹息,或是一道褪色的火花,迷失在时间的荒原中。他的影子在充沛的阳光下前行,走在他的前方,一上一下。这影子真小,腿可真短,一只脚掌就能盖住半截。

生活消磨成了忧郁和哀愁的合体,像一面坚硬的镜子竖立在他面前。宛若镜中,他看到了前头的日子,没有期待,没有变化,没有指望。什么都看不到,除了无边无际的空虚,倒映在一个又一个镜子当中。他想痛哭一场,发泄悲伤,无奈烈日会灼干他未流的泪水。但是希望并未远离。汉达特对自己说,黑色的情绪会过去。他要睡上24小时,洗个热水澡,变成一个崭新的人。

汉达特渴望冬天到来,冷风呼啸,大海咆哮,而他能躺在床上,盖着温暖的被子睡个好觉。酣睡一场后,充满健康活力,愉快地苏醒。接下来的日子,他要用来撰写他的大作。壶里热水沸腾,杯子里泡上咖啡。花园里皓月当空,橘子树上蓓蕾初放,枝条散发芬芳,满天繁星给温柔的静夜增添了一分甜蜜。汉达特将他灵魂的露珠倾倒进大海般蔚蓝的夜里。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是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格农的作品,其作品是影响奥兹、格罗斯曼、约书亚、沙莱夫等著名作家的文学经典;全面展现以色列社会文化、犹太民族精神,饱含对犹太民族命运的深沉关怀。


书摘插图

婚约

雅法城是水的精灵,大海的波浪亲吻着它的海岸,蔚蓝色的天空一望无际。这里每天云集着各民族人士,犹太人,以实玛利人,基督徒。他们或做贸易或出苦力,或搞船运或当掮客。雅法城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不从事前面这些职业,而是做教师,譬如雅各布·雷希尼茨,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他的故事。

雅各布·雷希尼茨完成了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到巴勒斯坦观光。所见所闻,让他觉得这个地方很好,这里的居民平和安宁。他在心里对自己说,只要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我就把家安在巴勒斯坦。雅法城是他喜爱的地方,坐落在海岸边,可以研究海洋植物。有一次他参观一所学校,学校恰好正需要一个拉丁语和德语教师。校方管事的看见他,很喜欢,建议他来做这个工作。他同意了。雷希尼茨的专业是植物学,是自然科学家。由于自然课已经有另一个老师在教,拉丁语和德语老师的职位依然空缺,校方便给他提供了这个工作。有的时候,不是因事寻人,而是因人设事。然而,应该说,雷希尼茨是胜任这个工作的。

雷希尼茨就这样开始了工作,而且他对工作也是尽心尽力。他为学生选择有意思的书籍,不让他们觉得枯燥,也不给他们增加痛苦。他也不会看不起其他老师,尽管他们大多是自学成才的。学生们喜欢他,同事也接受他。对学生而言,因为他把他们当作朋友;对同事而言,因为他愿意让他们把他当作朋友。他身形高大,声音洪亮,和善可亲,栗色的眼睛看每一个人时都充满爱意,因而赢得了所有人的好感。不到一两个月,他便在城里声名鹊起。不到一两个月,他便成为一些老年人家里的座上宾,而这些老年人的女儿们早就认识了他。土地热已经过去了。那些企求通过巴勒斯坦的地皮一夜暴富的逐利者们破产了,逃走了。雅法重新归属于了解它的人,他们知道,这个地方与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它不贫穷,只是需要诚实努力为之付出而已。他们有些人做起了当地需要的小买卖和手艺活儿,还有一些人靠从国外带来的钱过日子。他们的要求都不高。他们让土耳其人坐在权力的位置上,自己则寻求领事保护,通常来说,领事保护往往好于自己在本国所获得的保护。梦想家从梦中醒来,实干家做起了自己的梦——让巴勒斯坦成为犹太人的精神中心,成为犹太人的土地。他们时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巴勒斯坦事务和社团事务,并且把他们讨论的内容发送给位于敖德萨的敖德萨委员会。在这些时候,每个男人都是儿女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朋友的朋友。生活轻松愉快,鲜有大事发生。日子平静地流过,人们相安无事。生活上要求不高,大家心满意足。富有之人满足于住在蜗居之内,身穿普通衣衫,食用简单饭菜,不需要过多花费。早上起来,喝杯清茶,嚼几粒橄榄或者蔬菜沙拉,吃几片面包,然后出门去工作,一直干到午饭时间。下午天不黑就回到家里,茶壶里的茶滚滚地冒着热气。邻居们相互串门,一起喝茶吃蜜饯。如果有学者在,他会嘲笑旅馆老板用词错误,把蜜饯称为“果酱”。如果有农人在,他会大谈怎么种植葡萄和杏树,大谈老人和官员的事。偶尔有客人从耶路撒冷来,便会讲一些耶路撒冷的奇闻趣事。倘若他是个快乐的人,他还会扯一些耶路撒冷的笑话。雅法人从不谈论外面的消息,因为当报纸运达这里的时候,新闻早已成为旧闻。

雅各布·雷希尼茨在家家户户都颇受欢迎。他很感谢人们为尊重他而讲德语,而他也乐意用所学不多的俄语单词来取悦他们。希伯来语尚不流行,俄语和意第绪语正当其道,但在雷希尼茨博士面前,大家讲德语,是因为雷希尼茨博士从欧洲中部来,那里没有人懂俄语。像大多数单身汉一样,雷希尼茨喜欢人们亲近他。他甚至连自己的观念也向他们靠近,直至他觉得他们与自己观念一致。由于是单身,没有自己的家,人们常常邀请他去吃晚饭。晚饭之后,家长坐下来阅读新到的希伯来文或者俄文杂志,雷希尼茨则陪着姑娘们出去散步。如果月光暗淡,会有星光闪烁。如果星光暗淡,姑娘们的眼睛会把前面的道路照亮。换作其他年轻人,会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全部意义,而雷希尼茨却截然不同,另一番天地才是他的生活。他喜欢大海,喜欢研究大海的植物。即便在雅法的空气麻痹了大多数人的身体和精神的时候,他依然保持着清醒。在这片大海,船家出海,商人运货,渔民捕鱼,而他却是从海水里获取植物。他已经在海里发现了一些植物,是之前任何科学家都未曾见到过的。他写信给他的导师介绍了这些植物。导师很高兴他能作为真正的专业人士呆在这里做实地调查,并且在总部位于维也纳的帝国与皇家动植物研究所的杂志上发表了他的论文。导师督促他的爱徒继续进行研究,因为迄今为止,尚未有人对这片海域的海水和植物做过研究。

雷希尼茨不需要别人督促,他已经像海湾属于海滨一样属于大海,每天出门采集大海里可以采集到的一切。如果时间合适,他会租一条渔船,校工耶希亚充当他和阿拉伯船主的中间人。他在大海中航行,说是要去人类的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借助拖网和铁制工具,他从海里打捞出各种各样从未在陆地出现过的藻类。他的心好像猎人追逐猎物一样兴奋地跳动。雷希尼茨从来不晕船,恰恰相反,海水的神秘和身体的奇迹赋予他力量与勇气。这些植物在大海里生长,如同生长在花园里,生长在灌木丛中,生长在水中的树阴下。它们的颜色从黄色、猩红色到鲜肉色变化无常,像洁白的珍珠,像绿色的橄榄,像珊瑚虫,像孔雀羽毛,紧紧吸附在岩石峭壁上。出于对大海的感情和对海中植物的热爱,他称这片大海为“我的果园,我的葡萄园”,还有各种各样好听的名字。每当他航海归来,总会在淡水里清洗海藻,除去盐分,以免吸湿返潮,然后把海藻平摊在平盘里。看到他这样处理这些海藻,每个人都会觉得他是要用来拌沙拉吃的。而实际上,雷希尼茨却总是因为要处理这些海藻而忘记吃饭。他从平盘里取出海藻,在厚纸上铺开,海藻上的黏液使它很容易黏附在厚纸上。世界上仅有少数植物学家从事海洋植物研究,而在这些研究海洋植物的少数植物学家中,除了雷希尼茨以外,没有人从事巴勒斯坦沿海海藻的研究。雷希尼茨调查了这些海藻的特性、生长规律和繁殖方式。有些研究人员仅仅偶尔做一下海洋植物研究,例如在大学工作任务完成之后的假期里。但是雷希尼茨的研究却是全年每天从不间断,不论烈日炎炎还是阴雨绵绵,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论海水被阳光晒得滚烫还是被寒潮吹得刺骨,不论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不论人们已经安然入睡还是在勤奋工作。假如雷希尼茨从事的是陆生植物研究或者分类的话,那么他早已经声名鹊起,会成为各种学术团体的会员,他的日子会在各种各样的会议和讨论中度过。他从事的研究远离人群,所以他的名字在巴勒斯坦鲜为人知,这样他的时间就由他自己掌握。他继续学习、研究和搜集大量海洋植物。每当发现不认识的海藻,他便把它寄到国外,希望他的导师们会对这种海藻了解更多一些。有一种海藻是以雷希尼茨的名字命名的,称为Colorafa Rechnitzia。不久之前,雷希尼茨接到邀请,为豪斯特教授的名著《地中海隐花植物》撰写地中海海藻部分。


媒体评论

阿格农是“现代希伯来文学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用极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现了源自犹太生活的主题”。<br>                                                    

——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br>

 

 

阿格农的小说是“汉姆生与卡夫卡的奇妙结合”。<br>                

 —— (瑞典)伦德维斯特<br>


前言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br>

——写于《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出版之际<br>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并非评判作家创作质量的标准,但作为以色列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格农(1888—1970)融合了犹太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传统的主题和结构,创造了新型的希伯来语小说,成功地反映了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犹太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深广程度。他本人也被公认为20世纪希伯来语文学的杰出代表。当今依旧从事创作的以色列著名作家,如奥兹、约书亚、格罗斯曼、沙莱夫等人不同程度地承认阿格农对其创作的影响。

<br>阿格农其人

<br>阿格农生于原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加利西亚,即今天的波兰,原名施穆埃尔•约瑟夫•查兹克斯。从宗教及血缘关系上看,他出生在19世纪一个典型的犹太人之家。阿格农的父亲虽然曾经以经营皮货为生,但却饱读诗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拉比,其家族同18 世纪兴起于波兰、主张虔修与神秘主义的哈西德教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母亲家族属于米特纳盖德教派,即犹太教中坚持传统教义、反对18世纪中叶东欧的哈西德派教义的教派。这使得阿格农既有机会在家中实践东欧主流宗教生活,又有机会接触到欧洲文学和犹太启蒙运动以来创作的新希伯来文学作品,可以说受到了犹太传统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的双重熏陶。阿格农自幼在犹太会堂接受传统教育,跟随父亲及私人教师学习《妥拉》(即《摩西五经》)、《塔木德》等犹太经典、拉比传说和哈西德文学,通晓《塔木德》及其评注,通晓犹太法学家、哲学家、科学家迈蒙尼德的著作,并从母亲那里听到了大量德国文学中的故事。与此同时,他自己借助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阅读了犹太启蒙思想家撰写的著述;后来又学习了德文,通过德文阅读东欧文学,这为其日后在创作中表现神秘悠远的宗教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阿格农在文学创作上起步很早,从8岁时就开始用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进行写作,15岁时开始发表意第绪语诗歌和希伯来语文章。

<br>1907年(一说1908年),阿格农离开故乡小镇,踏上了远赴巴勒斯坦的旅程。在巴勒斯坦,他与第二代新移民的先驱者们相遇,他们居住在简陋的帐篷里,忍受着疟疾和蛇蝎的困扰,在荒地上开垦耕作,对圣地的新生活充满了希望。这种精神使阿格农深受感染,他虽然未亲身投入到劳动阵营之中,但却深爱巴勒斯坦这一犹太民族古老的发祥地。当时,他住在位于地中海岸边美丽的雅法老城,并且谋到了一份教职,为文学刊物做编辑助理。1908年,阿格农在希伯来语文学期刊《哈欧麦尔》上发表了篇希伯来语短篇小说《弃妇》,这篇小说应该说是阿格农在创作中试图切近希伯来文学传统的一个尝试。与此同时,阿格农继续攻读欧洲文学,他不穿戴正统派犹太教的服饰,也不遵从正统派犹太教的礼仪,但经常去耶路撒冷朝拜。在这一时期,著名希伯来文作家约瑟夫•哈伊姆•布伦纳对他在巴勒斯坦的早期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br>


书籍介绍

阿格农是“现代希伯来文学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用极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展现了源自犹太生活的主题”。

——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阿格农的小说是“汉姆生与卡夫卡的奇妙结合”。

—— (瑞典)伦德维斯特

《丢失的书——阿格农中短篇小说选》是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格农的作品,其作品是影响奥兹、格罗斯曼、约书亚、沙莱夫等著名作家的文学经典;全面展现以色列社会文化、犹太民族精神,饱含对犹太民族命运的深沉关怀。

中国—以色列经典图书互译项目首部成果《丢失的书——阿格农中 短篇小说选》汇集了以色列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格农的15篇作品,包括《弃妇》《费尔南》《离婚:一个医生的故事》《迁居》《丢失的书》《婚约》《母山羊的寓言》《母亲的丝巾》以及给妻子的三封书信。这些作品或勾勒描画对圣地以色列的向往之情,或真实还原犹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或向读者诉说人世动荡、情感悲欢离合,或对犹太民族精神、智慧思想深刻探寻,或表明自己不随波逐流的心志,纯熟融合了犹太文学传统和欧洲文学传统的主题和结构,创造了新型的希伯来语小说,成功地反映了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犹太社会与文化变革的深广程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144+)
  • 好评(121+)
  • 在线转格式(176+)
  • 无漏页(284+)
  • 服务好(351+)
  • 速度快(678+)
  • 三星好评(185+)
  • 可以购买(284+)
  • 赞(379+)
  • 简单(599+)
  • 体验满分(516+)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4-12-29 07:11:30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沈***松: ( 2024-12-22 00:05:2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宓***莉: ( 2025-01-05 23:32:2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师***怀: ( 2025-01-11 14:56:17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堵***洁: ( 2025-01-04 02:07:29 )

    好用,支持

  • 网友 訾***雰: ( 2025-01-03 11:33:4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冉***兮: ( 2025-01-05 11:05:19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谭***然: ( 2025-01-05 03:12:31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步***青: ( 2025-01-20 05:08:07 )

    。。。。。好

  • 网友 曾***文: ( 2025-01-08 05:22:5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后***之: ( 2024-12-22 01:52:35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