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冷越幽默:我叫方清平(专享亲笔签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越冷越幽默:我叫方清平(专享亲笔签名)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都喜热闹,可总得耐得住孤冷。越冷越清醒,而后生一分幽默,笑看风云。年轻时都心急,到了中年才明白,路很长,慢慢走。用清平式幽默,诠释生活。天地间自有一方清平世界,给当代年轻人的反焦虑之书。
内容简介:
《越冷越幽默》是相声演员方清平的个人随笔集,也是他横跨五十年人生故事集。
他曾籍籍无名,也曾站在。他讲述自己在相声圈里的摸爬滚打,记录自己退居幕后的厚积薄发,也谈到相声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一个时代的变迁……
全书将“冷幽默”一以贯之,读来令人感动与唏嘘。那些在他生命里留下珍贵记忆的家人、朋友、师长,以及生活里的柴米油盐、吃喝玩乐,勾勒出一幅有趣的精神家园画卷。
书籍目录:
我的多半生
为什么不爱笑
打工记
师恩若水
台上的尴尬时刻
南漂儿
码字生涯
我要上春晚
重出江湖
我要出圈儿
故人和故乡的故事
我的母亲
赵家三辈人
一些故人
寻找故乡
有定数的生活
我有酒,也有故事
吃货精神
饭局漫谈
借钱的艺术
理想会变成现实
相声画儿
作者介绍:
方清平:
相声、小品演员,编剧,北京青门海派创始人,师从李金斗先生。粉丝称其“冷面笑匠”。
2010年因参加第五届CCTV相声大赛,表演单口相声《幸福童年》一炮而红;2013年2月初登央视春晚舞台,同年3月,因担任BTV《脱口而出》主持人而广为人知,后一直活跃于各类晚会的舞台。
参演电视剧《老酒馆》《生活有点甜》《乞丐大掌柜》等,并参与创作多部剧本。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为什么不爱笑
有人叫我“冷面笑匠”,因为我在台上不爱乐,到了台下,也跟面瘫似的。小时候我就这样,整天面无表情,心事重重的。
那时候的孩子,没有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但是快乐并不比现在的孩子少,不过我跟一般孩子不一样。
首先,我爸爸有海外关系。我爷爷在印尼做过生意,当然了,跟李嘉诚、霍英东没法儿比,也就属于“小商小贩”。20世纪50年代末,印尼排华,我爷爷的资产留在了国外,人逃回老家。后来赶上自然灾害,我爷爷倒是没受什么罪,直接饿死了。
我们家的海外关系死在国内,却给我爸爸弄了个海外关系。有海外关系,就有人说你可能是外国特务,有可能在北海公园跟人接头,把咱们的图纸卷在一本画报里,交给另一个特务。
我爸爸原来在铁路部门搞技术,后来不让他搞了。干脆,修铁路去吧。一个搞技术的人,被派去干全单位没有技术含量的活儿。他跟一般修铁路的人也不一样,随时被监视,防止他给外国人发电报。我爸爸哪儿会发电报呀?他有急事儿跟老家联系,还得去电报大楼那儿。那时候的人思维都比较跳跃,他们假想我爸爸会发电报,他的手表、皮鞋或者自行车坐垫,都有可能是发电报的工具。他们假想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爸爸会拿出皮鞋,用手指敲击着鞋跟,“嘀嘀嗒嗒”地给外国人发电报。
雪上加霜,我爸爸又犯了重婚罪。我爸爸在福建老家结过一次婚,那时候才十几岁,父母包办,没什么感情。二十岁时我爸爸跟着王震将军的铁道兵修鹰厦铁路,从老家出来之后,他就跟老家的女人彻底断了。
老家的媳妇儿不甘心,找上门来。我爸爸当初跟她结婚的时候就没领过结婚证,后来也就没办离婚证。但按当时的政策,我爸跟我妈结婚,就等于犯了重婚罪!
那年头,两人搞对象在河边亲热,让纠察队遇上了都得定为“流氓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更甭说犯重婚罪了。我爸爸差点儿因为这事被关进监狱,领导让他在工地上接受改造,工资停发,只给生活费。
单位逼着爸妈办理了离婚手续,但两人谁也离不开谁,所以还同住在娘娘庙胡同那间小平房里。我的记忆里,我妈每天回家就是躺在床上骂我爸爸,扯着脖子骂,她心里委屈呀!我爸爸有海外关系,停发工资,住妈妈单位分的房子,这些她都忍了。如今她又由名正言顺的妻子变成了“第三者”,搁谁谁不生气呀?
我妈气出了心脏病,经常是骂着骂着就昏过去了。爸爸赶紧从房管局借来手推车,送她上医院。我快步跟在爸爸后面,惊恐万分,担心妈妈会出现生命危险。
第二天早上,我出家门总是低着头,因为爸妈头天晚上吵架了,我觉得丢人,觉得邻居会看不起我。后来上小学,只要学校让带户口本,我就特别紧张。因为我被判给了我妈,所以户口本里没有我爸的名字,我妈的婚姻关系一栏填的是“离异”,我怕老师跟同学看不起我。
有时候在家睡觉,我会在半夜被吵醒。睁眼一看,家里站着一屋子人,是街道居委会的大妈来查户口。爸妈已经离婚了,还住在一起算是非法同居。我爸被居委会的大妈们训斥一顿之后,深更半夜的,还得骑车带着我回单位住。因为房子是我妈妈的单位分的,所以他得离开。
我在爸爸的单位住过一阵儿。我们就住在废旧的火车车厢里,一节车厢住了十几个工人,夏天的车厢让太阳晒了一整天,晚上睡觉跟进了蒸笼一样,我热得整夜睡不着。
爸爸心疼我,晚上就带着我到野外露宿。蚊虫太多,爸爸就从野地里拔了蒿子,点燃熏蚊子。那时候爸爸没有朋友,他一肚子的委屈只能向我倾诉。我虽然岁数小,但是大人知道的事情我都知道了,大人的烦恼也是我的烦恼。
爸爸经常问我:“你现在被法院判给了妈妈,万一警察让你跟妈妈过,怎么办?”我小时候感觉妈妈很凶,害怕妈妈,赶紧说:“我跟警察说,就跟爸爸过。”
爸爸欣慰地笑了,我可发愁了。我担心那天真的到来,我害怕见到穿制服的警察。
白天爸爸干活,我独自在铁轨旁玩儿,会有好奇的工人过来问:“你爸爸还跟你妈妈住在一起吗?”我斩钉截铁地回答:“没!” 我怕这人是便衣,来打探我爸爸的情况。
远远地看到我爸单位的领导过来,我会迅速地躲起来。我知道单位不让带孩子来上班,让领导看见我,爸爸又会被狠狠地骂上一顿。
整天担惊受怕,再加上营养不良,导致我小时候长得脑袋大、身子小,还有点儿鸡胸脯。医生说我严重缺钙,有得软骨病的危险。
我为什么不爱笑呀?受到小时候这些经历的影响,我还笑得出来吗?
我童年大部分时光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奶奶不是我的亲奶奶,是个街坊邻居。我出生一百天就住到了她家,直到上小学才离开。
他们家三个孩子,加上她和老伴儿总共五口人,就靠老伴儿每个月的几十块钱工资生活。奶奶靠着精打细算,把家中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老两口非常和睦,几十年来从没红过脸。虽然穷,但是孩子们都穿得干干净净的,绝不比别人家孩子差。
三个孩子慢慢长大,爷爷那点儿工资实在不够花销,奶奶就帮人带孩子贴补家用。要买菜、做饭、做家务,照顾老伴儿和三个孩子,再帮人看护孩子,奶奶每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是奶奶脸上从来没有过一丝愁容,一家子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她跟大多数老
百姓一样,知足常乐。
奶奶家虽然缺钱,但是她不是守财奴。我刚出生一百天被送到奶奶家的时候,说好了一个月给她十五块钱。那年代物价虽然不像现在天天涨,但是也有缓慢的浮动。我四五岁的时候,别人给人看孩子的价码已经是三十块钱一个月了,她跟我们家还是只要十五块钱。她知道我们家日子也不好过。老人还会把自己家节省出来的粮票送给我们家。她心疼我,担心我回家吃不饱。
等我上小学时家里不给奶奶钱了,她还是让我放学后到她家去做作业。赶上父母下班晚了,就让我在他们家吃饭。
后来奶奶家的三个孩子都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日子总算好过了。奶奶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医生说了,她的病就是常年营养不良造成的。她把肉都留给老伴儿吃了,因为奶奶总说她老伴儿得上班挣钱养活一家人。
奶奶从十几岁嫁到北下关,一直到去世,都是在那两间小屋度过的。这么多年她从来没跟邻居拌过一句嘴,街坊邻居也从没有说过她的坏话。
她走得太早了,去世那年才五十岁。
一辈子受累,却没享过一天福。
师恩若水
我的师父是李金斗先生。
传统的师徒关系,不但对徒弟的艺术负责,对徒弟为人处世、道德品质方面也做约束,连娶妻生子、买房买车、买菜做饭等大事小事,全都得手把手教。自从说相声能养活自己,我就不在家待着了,天天跟师父混。
从清末有相声这个行业开始,直到20世纪50年代,相声界拜师都有很严格的程序,要操办一回酒席,举行一个庄严的仪式,请来引师、保师、代师到场,只有这样,别人才承认你是说相声的。
拜师的时候还要有拜师帖,请到场的同行在上面签字,作为入行的凭证。还要写保证文书,在师父家学艺三年,期间如果出现任何人身意外都跟师父没关系。出师之后,三年零一节(一节就是四个月),徒弟挣的演出费都归师父所有。
“文革”期间谁还敢举行这么个仪式?所以拜师这事儿就废除了。一直到20世纪90 年代,拜师之风又渐渐兴起。如今相声界人士大聚会,往往不是在演出的后台,而是在两个地方。一处是某某的追悼会,一处是某某的拜师会。
如今很多拜师之“徒”并不说相声,只是喜欢相声这个行业,喜欢老师的名气和为人,或者就是喜欢这种传统的师徒关系,觉得让师叔、师爷等前辈聚在一起是挺好玩儿的,跟武林大会一样。如今的辈分跟岁数、艺龄、业绩、资历全都没关系,就是个排序的方法。
当初我们没什么钱,师父说了:“别花钱摆酒席了,我承认你们就行了。”
初次跟师父相识,是在丁广泉老师家。丁老师要举办一个煤矿安全主题的相声专场,有师父的一个节目,他去给丁老师送本子,丁老师就介绍我们认识了。当时师父已经听说过“小马三立”(我当年的外号)这个人,说了几句鼓励、表扬我的话。我跟付强送师父下楼,当时师父还没买汽车,骑一辆生了锈的老式自行车。后来我们才知道,那辆车是美国进口的,要是搁到现在拍卖,能卖出一辆小汽车的价钱。
后来这个相声专场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录像,我们是个节目,师父在后面演。他站在台边看了我们的表演,我们请他提意见,师父很热情,说:“有时间到家里去,慢慢给你们说。”
过了几个月,我跟付强要参加一个区办的文艺会演,到师父家请他辅导。那时候师父虽已成名,但尚未大火,一家三口还住在五十平方米的单元楼里。客厅是个狭小的长条形,而且没有窗户,白天也得开灯。
进屋换拖鞋时,我跟付强都露怯了。我们那时候靠演出挣钱挺难,不跟现在的孩子似的,会狮子大张口跟家里要钱花,所以我们那会儿的生活有点儿窘迫。我们俩的袜子,全都露了肉。师父打开抽屉,取出两双袜子,让我们俩换上。当时虽说有点儿尴尬,但是又感觉很亲切,师父这个举动一下拉近了师徒之间的距离。
中午到饭点,师父请我们吃的麻酱面。师父家的麻酱面很讲究,花生酱跟芝麻酱以3∶7的比例调配,要搅拌很久,调得都出油儿了,用筷子挑起一点儿来,呈线状流下。吃的时候再配上花椒油、醋、黄瓜丝儿,感觉奇香无比。
那时候我没单位,没本事,没钱,属于标准的“三无”人员。虽想拜师,成为相声的正宗门里人,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开口。
后来,我跟搭档付强当兵到了部队,四年换了三个单位,辗转奔波,跟师父的联系就更少了。
但是师父并没有忘记我们,在我快要复员的时候,师父给我打来电话,说南京前线歌舞团需要一个相声演员,可以介绍我过去。对于当时的我来讲,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能提干,还能从文艺兵转为职业相声演员。
我到前线歌舞团考试,很顺利地被录取了。由业余的转为专业的,我终于有勇气提出拜师的请求了。感觉自己跟师父说分量不够,我跟付强托王丹蕾老师介绍,师父听王老师说完,满口答应。
王丹蕾老师是中国曲艺家协会的干部,话剧艺术家杜鹏先生的公子。可惜后来英年早逝,在五十岁出头的时候,突发急病去世了。在王丹蕾先生的追悼会上,我给他磕了四个头。因为他是我拜师的介绍人,对我有恩,我必须大礼参拜。
我跟付强作为徒弟到了师父家,跟师父提出了摆酒席拜师的事儿,师父当即拒绝。他说:“你们没钱,花那冤枉钱干吗呀?”
我拜师没给师父买任何礼物,师父还给我二百元钱,让我到南京之后,用这钱买礼物探访一下在当地的相声前辈,也算是到当地的相声界挂个号。
就这样,我拜师一分钱没花,还赚了二百块。
那年我二十三岁。
在南京待了半年我就离开了。一是水土不服,二是付强一个人在北京没有搭档,我又回到了北京,再一次面临找工作的问题。付强得着个信儿,燕山石化有个文工团缺说相声的。他把这事儿跟师父一说,师父马上花钱雇了一辆专车,带着我们到了几十公里外的
燕山石化。因为我们是师徒关系了,我们的事儿就是他老人家的事儿。领导一瞧师父去了,看着名人的面子,马上答应录用我们俩。
学艺
师父的名气大,艺术造诣太深,我们见了师父就紧张。师父让我跟付强表演一段相声,我们俩说得磕磕绊绊,紧张得满头是汗。
师父自然不满,一顿训斥。然后他亲自示范,让我们再来一遍。这下我俩更紧张了,说得还不如上一遍。师父更加生气,又一顿数落。
我把师父教的东西都记在心里了。回到家里放松下来,回忆师父示范的过程,一遍一遍地练动作、练表情。
相声这种东西不但要靠学,更需要靠熏陶。那几年我们跟师父朝夕相处,他四处演出,我们就在旁边观摩。跟着他排练、对词儿,细心揣摩,久而久之也潜移默化,受益匪浅。
随着师父的名气越来越大,演出也越来越多,他已经没有时间教我们俩了。他深感我们的基本功底太差,就介绍我们到他的师父、我们的师爷赵振铎先生那儿去学习。后来赵先生去世,师父又把我们介绍到他的师叔丁玉鹏先生那里学习传统相声。
丁玉鹏先生跟师父本没有太多的来往,但师父隔三岔五地就去看望丁先生。丁先生去世,师父给了一笔钱买墓地,还从头到尾帮着张罗后事。
我那时候一直给付强捧哏,相声说得不怎么样,还自以为说得不错,师父恨铁不成钢。每次到师父家,我都要让师父数落一遍。为了避免挨训,我去师父家的次数渐渐减少了。有了段子也不让师
父排练了,自己想怎么演就怎么演。三十岁开始,做了十年职业编剧,跟师父学说相声的时间就更少了。
四十岁的时候,我重返舞台说单口相声,深感自己传统相声的基本功太浅。这时候我才后悔起来,年轻的时候太贪玩儿了,没把师父的一身本事学过来。随着社会经验的增长,我终于明白,师父当年对我们的批评,句句都是至理名言。如果当年听师父的话,现在我的表演还能更上一个层次。
亡羊补牢,我又开始到师父家跟师父学段子了。师父为了见效快,还亲自给我捧哏,合作表演。这也是他从王长友老先生那儿学来的经验,当初他学艺,就是他的师爷亲自为他捧哏。
有一次在师父家喝酒,师父推心置腹地跟我说:“你现在知道用功了?晚啦!一定要珍惜跟我合作的机会,我已经七十多岁了,说不定哪天,就上不了台喽。”
学礼
我独自在外面闯荡了几年,才正式拜师。师父教育我:“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相声演员,必须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当时不理解师父的话,后来跟在师父身边观察,发现自己确实得学。
我在外面自由散漫惯了,说话办事都毛毛躁躁的。师父说了,处事要稳重,遇见什么着急的事儿都别慌。跟人交往的时候,说话办事要慢条斯理,条理清楚,轻声细语,注意礼貌。我父母都说,跟着师父一段时间之后,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懂事儿了。
师父对待艺术界的前辈们非常敬重,也很大方。隔三岔五地请老先生们吃饭,陪他们聊聊天。如果老先生家里有什么事儿,师父出钱出力,永远是跑在前面的一个。外地的相声演员来北京,师父更是尽地主之谊,请客吃饭,安排住宿。
这些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照着师父的样子学。有付出就有回报,许是因为我做得比较到位,所以老演员也愿意对我的节目进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
外地的朋友来北京,我们热情招待。人心换人心,外地有什么演出,人家也总是想着我,给我提供了不少机会。
师父的社交面非常广,各行各业都有朋友。经常应付酒局,还时不时地花钱请人吃饭。过去我不理解,认为这样很累,浪费了精力和财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我才发现,师父积累的这些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晚辈都跟着受益。
比如说北京的各大饭店,赶上生意火爆的时候,如果你要请客吃饭,很可能订不到包房。但是很多饭店都有师父的朋友,我可以去找他们。不但有包房,价钱打折,而且服务到位,在客人面前很有面子。
我现在跟师父住一个小区。当初师父先买的房,他告诉我这个小区环境不错,我想买可惜已经没现房了。又是师父的朋友帮忙,给我找了一套房。三年的时间,我这套房子的价钱已经翻了近一倍了。
后来就连我母亲去世的时候买墓地,都是托师父的关系才办成。
我没办过婚礼,觉得太麻烦。但是我曾经举办过一次订婚宴,是师父给掏的钱。师父把我们当作儿女看待,认为我们的终身大事理当由他操办。
师父还准备了红包,师娘准备了首饰和衣服作为礼物,送给未来的“儿媳妇”,以表达作为师父、师娘的那份心意。我却不争气,没过多久就跟对方分了手。
我母亲曾几次住院,师父每次都亲自到病房探望,还带着钱来。
母亲的葬礼,师父从早晨六点多帮着忙活,一直到取出骨灰,他才离去。他总是不放心我们办事儿,非得亲自张罗。
汶川地震的时候,我到灾区采访。赶上一次6.4级的余震,刚从危险地带撤出来,我的手机就响了,是师父的声音:“电视里说你们那儿震了,没事儿吧?”儿行千里母担忧,师父对徒弟也同样担着心。
徒弟出名了,师父脸上有光,但是徒弟惹了祸,师父也得帮着了事儿。有一次我在酒桌上跟一位相声同行顶撞起来,师父听说了这件事,赶紧拨通那位前辈的电话,向人家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单口相声演员方清平的人生故事集,演的笑料,都是真的人生。
2、冷面笑匠的快意人生“包袱”,“清平式”幽默叙事法,有趣有料也有泪,读来令人唏嘘与感动。
3、五十余载人生经历,教人看懂人心、人情、人性。
4、从底层到,从台前到幕后,这是方清平的人生百态,也是普罗大众的百态人生。
5、给当代青年的一本反焦虑之书:年轻时都心急,到了中年才明白,路很长,慢慢走。
6、作者亲绘封面及内文插画,幽默或反讽、别样有意趣;双封面设计,书名烫黑金工艺,立体呈现主题寓意。
前言
一不留神就老了
虚度了五十年,不是谦虚,真是虚度。我读名人传记,看人家经历了那么多的悲欢离合,大起大落。而我的人生呢?仿佛文笔拙劣的编剧写的剧本,刚有个开场,没有悬念和波折,马上就进入了结局。
回首往昔,我也想努力地感慨一番,不然就显得我的人生太无趣了。
而立之年,我写剧本挣了几万块钱。朋友前呼后拥,每天吃晚饭至少能凑一桌,都是我请客!后来买了辆两厢夏利,在我心目中那车相当于现在的路虎。那时候我很快乐。
在不惑之年参加相声大赛,说了段单口相声。某天晚上打车,师傅说:“你不是说单口相声的方清平吗?”这可以说是我人生次碰见粉丝,我当时的高兴程度,不亚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脑海里想起了大杂院里那个守在破收音机前听相声的穷孩子,想起了在公园说相声,招来路人轻蔑眼神的无业游民。
我愣是到金鼎轩花三百多块钱,请这位知音喝了顿酒(师傅把车停饭馆门口,吃完就打车走啦)。
后来我把单口相声说出了北京,说遍了全国。走在拉萨的街头,一位藏族同胞喊我:“方清平!”到了西双版纳的基诺山,一位基诺族的兄弟看着我说:“你是说单口相声的?”澳大利亚一个华人富豪有抑郁症,在当地华人医院的电视屏幕上看到我的相声演出,很是喜欢,从那以后他听我的段子慢慢缓解了抑郁的情绪。他托一个回国的医学教授带话给我表示感谢,还委托教授为我诊病。我心想:作为一个说单口相声的演员,我这辈子值啦!
我仿佛有点儿悟了。
“人生如梦”这话太准确了。回忆起过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仿佛是另一个自己,一切都变成了过眼烟云,没在生命里留下一点儿痕迹。
在我年轻的时候,社会上讲究资历,都是岁数大的人说了算;如今我上了点儿岁数,也到了给别人指手画脚的年龄,情况又不一样了,现在没人听老年人“掰扯”了!
那我也想拍拍老腔儿奉劝一下年轻人,不论你正经历着幸福或者煎熬、荣誉或者羞辱,都别当回事儿。那就是个梦,早晚有醒的时候。你只要把这一觉睡舒服就行了,保养好身体,等梦醒了的时候,还能出去活动活动。
我还悟明白了四个字—“人生如戏”。
这话在追悼会上体验得深刻。以前参加追悼会,锥心刺骨地难受,痛哭失声。现在呢,感觉跟演了一场戏差不多,恍恍惚惚就过去了,的区别就是没地方领劳务费。
以前听说身边有亲友去世,无比震惊、悲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离去的亲友多了起来,也就逐渐淡然了。生死是自然规律,谁都有那么一天,包括我自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人生还是演戏,从人的内心感受来讲没什么区别。
我十几岁时的理想是跟马三立先生一样,每场演出都那么火爆,一出场就赢得满堂喝彩,我冲观众频频作揖。
二十岁时,我的目标是挣好多好多钱,天天吃卤煮火烧,隔一天来一顿爆肚,一个星期涮一次肉,一个月去一回全聚德。
三十多岁时,我希望的是出去跟哥们儿喝酒的时候,有个漂漂亮亮的女明星跟着我。我轻描淡写地向哥们儿介绍:“这是我女朋友。”女朋友羞涩地冲我一笑,“讨厌!”
四十岁,说单口相声有了点儿名气,我的想法是用这点儿知名度多赚点儿钱,哪怕过气了也有钱花。
现在五十岁了,我的人生目标就是身体健康,多活几年。怎么突然不着边际地发了这么多感慨呢?因为我生病了。
医生给我开了一摞检查单,这十几天我把所有的项目全检查了一遍,也顺便把医院内部复杂的地形全摸清楚了,估计当个医导都没问题。
我把化验单交给医生—他是我的哥们儿,看了我的化验单,他跟我说:“方哥,你太不注意了!你知道你现在什么情况吗?七八十岁的老年病的指标,都该进ICU了!”化验室的哥们儿还说,我的情况真的离死不远了。
我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突然感觉病房有点儿像寺庙,让我可以把尘世的欲望和烦恼都抛在脑后。眼前一片雪白,脑子里也一片空白。
外面传来凄惨的哭声,我突然冒出个念头,感觉死的人是我,哭的人是妻子……后来哭声变成了骂声,再后来我知道了—原来是一位病人喝多了,在撒酒疯。
隔壁一个怪老头儿又在骂人了。估计给他输液的不是年轻护士,而是上了岁数的护士长。怪老头儿已经病危了,连儿女都不认识了,但是他能分辨出年轻护士和岁数大点的护士。年轻护士给他输液,他就笑;岁数大的护士给他输液,他就骂街。
护士长又在数落对门病房的那个护工。护工是一位中年农村女性,照顾一个单身老头儿。两人私订了终身,女护工到了晚上总是跑到老头的病床上睡,让老头儿睡她的折叠椅。
白天老头儿的儿女还把女护工骂了一顿,说她想霸占老头儿那两室一厅的房子,“没门儿”。
医院是个神奇的地方,外面很乱,我的心却出奇地宁静。以前脑子里想的是前途、事业、金钱,现在脑子里考虑的是健康、死亡。
因为我的时间不多了。
我假想着妻子听到医生说“我已经尽力了”之后,痛哭失声的情景。
我假想着亲友们听到噩耗时惊讶的表情。
我假想着自己的追悼会—
追悼会一定要在八宝山举行,老字号讲信誉,保证骨灰是自己的!估计进不了一号厅,我的级别不够,团里不给报销。不进也好,一号厅太大,万一去的人少,显得太冷清。
二号厅就可以,大小适中,显得温馨。二号厅有四个:梅、兰、竹、菊,就在梅厅吧,离洗手间近,亲友们上厕所方便。
致悼词的是谁呢?理想的人选应该是冯巩,他是我们单位领导,我又是他调进团的,这事儿他应该帮忙。他会不会说那句“我想死你啦”?这回是真给我想死了。
要说死了也挺好!平常我见着他得点头哈腰的,这回他得给我鞠躬。我连礼都不用还,一还礼能把他吓死!
亲友们还要转着圈瞻仰遗容。不知道给我化妆的师傅手艺如何,我不希望化得面无表情,好有点儿笑容。活着的时候大家说我是“冷面笑匠”,死了的时候总该笑着跟大伙儿告别。
我估计没几个真哭的,好多都是来看热闹的!追悼会结束还得请大家吃饭。在中国,结婚、生孩子、办丧事……干什么事儿都离不开请客吃饭。
这帮人吃饱喝足,拿着打包的剩菜回家了。家里人还问呢—
“今天干吗去了?”
“参加追悼会去了。”
“谁去世了?”
“就那谁……哎,今天烧的是谁来着?哦,想起来啦,是方
清平。”
“方清平死啦?”
“啊!”
“……你带回什么菜啦?”
这事儿就算永远过去了。
第十天,大夫的话打断了我的遐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指标大部分都恢复
了,看来就是喝酒造成的。”
突然间,出大名、挣大钱、买别墅这些事情又一起涌上了我的心头……
但我还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写一本书。
我摸着黑打开电脑,开始写。
我应该总结一下,活了大半辈子,虽然没有多大成就,但是有经验教训,给年轻人当个反面教材也好。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反面教材,生了好多不该生的气,着了好多不该着的急,也享了好多不该享的福。
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真有这书我也看不进去。俗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当然了,也有一辈子糊涂的。在庐山里头就能看清楚庐山长什么样的人,那才是真诸葛亮呢!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五星好评(352+)
- 无盗版(71+)
- mobi(456+)
- 四星好评(95+)
- 超值(475+)
- 好评(665+)
下载评价
- 网友 戈***玉: ( 2025-01-03 17:53:48 )
特别棒
- 网友 苍***如: ( 2025-01-13 17:38:55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汪***豪: ( 2025-01-03 16:33:5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国***芳: ( 2024-12-28 08:40:57 )
五星好评
- 网友 曹***雯: ( 2025-01-16 16:59:58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沈***松: ( 2025-01-18 21:05:2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冯***丽: ( 2024-12-26 05:43:59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饶***丽: ( 2025-01-07 01:16:23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辛***玮: ( 2025-01-10 20:51:5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瞿***香: ( 2025-01-04 14:48:04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詹***萍: ( 2025-01-01 06:23:24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融***华: ( 2025-01-16 01:03:49 )
下载速度还可以
喜欢"越冷越幽默:我叫方清平(专享亲笔签名)"的人也看了
药物检验技术(梁颖 )(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女人这样说,男人才会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2正版外科疑难病例精粹疑难病例精粹系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神经外科胸外科儿科疑难病例的诊治王杉主编临床医学疑难杂症诊断治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四川新农村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研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小学生英语语法练习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国外著名建筑师德冈昌克作品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医院感染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Web程序设计技术(ASP.NET)/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诊断学见习指导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预售【外图台版】超图解财政学 / 王有康、童中仪、张力、何为民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华与华超级符号案例集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别样日本,别样风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起重机安全保护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