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源书城 -老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20 18:06:28

老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老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精美图片
》老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老子百句(中华经典百句)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16339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1
  • 页数:220
  • 价格:41.4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06:28

寄语:

中国人必知的经典金句,当代学者阐发的经典智慧,化哲思成妙笔, 汪涌豪教授以老子睿智观照当下社会与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选《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充分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基本内涵,让《老子》入门有抓手,进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搭配了白话译文和疑难字词注音注释,阅读门槛降低;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入浅出又常读常新。采用小开本精装,图文并茂,双色对开分栏,附有索引两种,方便查阅和诵记,也是意在把书本读薄,让经典长存。


书籍目录:

引言 箴言的拯救

玄的意味

眼睛重要乎?肚子重要乎?

后进者的私心

向水学习

全身的良方

窥破那扇门

无用即大用

所谓爱

读书人的肖像

大静之境

我可以不信你

快别宣传啦

反智的哲人

人生识字忧患始

我是这样地站在那里

叫你别取巧

能屈反伸

我不跟你争

为政当避急暴

母之可恋

我不如婴儿

幽眇之谷

看那块木坯

你打他还何时了

兵器这东西

认识你自己

欲望的旗帜

我非礼

道:未尝不是笑话

学会做减法

难道多藏是为了厚亡

你能走多远

少说或者不说

祸福相依

厨师的哲学

怎样做大国

奈何功败总垂成

吉祥三宝

古来圣贤皆寂寞

勇于敢和勇于不敢

别吓唬百姓

人道哪有天道好

理想国

施者乐于受者

索引

后记


作者介绍:

汪涌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研究,兼及当代文化与文艺批评。著作有《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等17种,主编有《中国诗学》等6种。曾获得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种奖项。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1.中国人必知的经典名句。人生在世的“祸福相依”“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境界的“致虚守静”“上善若水”,圣人治学治事的内在驱策与具体方法,阅《老子百句》,参悟人生真谛。

2.当代学者阐发的经典智慧。以充分的问题意识,小切口引导式巧妙精编四十四个专题,涵盖《老子》道德、政治、军事等各方面思想;以小故事、小哲理譬喻说理,既立足原典又征引广泛,既阐释通俗又富于思辨。

3.了解《老子》的引领之作。精选文句提供入门精粹,详尽译注扫清阅读障碍,义理阐释透析《老子》本义;旁征博引拓宽知识维度,深入解读提供进阶训练,现实关照体现人文关怀。

4.注释全面,查阅便捷。所选百句有今本、帛书本、郭店本等多版原文参详比对,重难点字词注音注释搭配其中,白话译文全面覆盖;增设了两款百句附录,习阅查询迅速,诵读记忆便捷。

5.版式清新,装帧雅致。素朴纸面精装,对开分栏措置,插图镶嵌其中,多方位打造老子思想审美意境。

 


书摘插图

读书人的肖像

 

古之善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释

敦兮其若朴;

混兮其若浊;

旷兮其若谷。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第十五章)

 

注释:

①善为士者:王弼本“士”,帛书乙本作“道”,但验之郭店简本(甲组),正作“士”,似“士”字更近古义。

②玄通:深沉精微而通达。郭店简本及帛书乙本作“玄达”。

③豫兮:迟疑慎重的样子。

④犹兮:警觉戒惕的样子。“犹”,简本及帛书乙本作“猷”。

⑤俨兮:端重庄严的样子。“客”,王本作“容”,河上公本、景龙本、傅奕本均作“客”,简本及帛书本正同,似形近而误。

⑥涣兮:涣散的样子。王弼本“涣兮若冰之将释”,帛书本作“涣呵其若凌泽”。“凌”“冰”同义。简本此句释文作“涣兮其若释”,无“冰”字,今据简本改。

⑦盈:满。此句郭店简本作“不欲尚呈”。

⑧蔽:敝。“蔽而新成”,王弼本作“蔽不新成”。“而”“不”两字篆文形近,故误。

 

译文:

古时善行道者,精妙通达,深不可测。正因不可测,所以强为形容:

他迟疑慎重啊,像冬天里过河;

警觉戒惕啊,像提防四周的交攻;

端重庄严啊,像是做人的宾客;

涣然无主啊,一如冰柱消融;

敦厚纯朴啊,像那未剖分雕琢的木坯;

混同一切啊,像汇集了百川的浊水;

豁达宽广啊,像那含云纳水的旷谷。

谁能像水一样,混百川而使其动,然后继之以静,徐徐地让它清澈起来;又有谁能安万物而使其静,然后继之以动,徐徐地让它滋生开去?

能保有这些道理的人,不肯自满。唯其不自满,所以能去旧而更新。

 

如何界定和了解读书人,对圈外人来说始终是一个难题。在读书人看来,一切与自己相关的方面都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并且表现得十分自然,但别人不这么看,他们的想法多着呢。于是如果你顺适他们,很容易是呆;你远离他们,很容易是狂。以至于后来,许多读书人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自处了。因此,这个世界,问“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就数读书人最多。

可能老子也知道对读书人下定义大不容易,所以多方设喻,颇费了心思。这样当回事儿,以后只见于他论说自我与道那两处。他的判断是,古代善于行道之士,大多有玄妙莫测的通达,有非一般人可以度识的程量。由于这种通达与程量不易测识,因此从整体上说,读书人是什么也就不大好说了。

如果硬要说,大概就是上面这样的,既谨小慎微地因任自然,不执于有,又抱朴无文,不求盈满。其和光同尘,宽大能容,更是可称难得。请注意,这里因任自然之动静,守护本真之朴厚,容纳万有之谦下,不主盈满而常新,等等,都是老子再三强调的品德。他把这些品德都堆垒到行道之士的身上,可以说既是在定义人,也是在定义道。

其中对读书人犹豫踌躇的描述更值得人玩味。依照《说文》的解释,“犹”和“豫”两字均是兽名,此二兽进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与之相似,故谓之犹豫。想来,那会儿读书人中有许多失了身份,仰禄而生。由于不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狂傲,所以战战兢兢,甚至仰人鼻息,也就是不得不如此的选择了。

不久就到了战国,其时天下纷乱,“邦无定交”成为习尚,这批“学以居位”的士自然就再“无定主”了。他们恃才驰骤,仅以一肚皮学问平交公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并“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俨然立于潮头,成为那场社会变局不可或缺的玩主。此时,犹豫踌躇不免易为“合则留不合则去”的轻躁与功利。他们还恭敬敦厚吗?还谨小慎微吗?那真是天晓得的事情了!

 

大静之境

 

致虚极

,守静笃

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第十六章)

躁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第四十五章)

 

注释:

①致:推致。虚: 形容心灵空明不带成见。极:极度、顶点。

②笃:意同“极”。

③并作:竞相生长。

④复:返,指万物的往复循环。

⑤夫:郭店本、帛书本、北大本作“天”。芸芸:原指草木的繁盛,此指众多。

⑥归其根:归返其原初的本始。

⑦静曰: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作“是谓”,今据景龙本、敦煌本、傅奕本及诸古本改。复命:复归本性与本真。

⑧常:万物变化运动的永恒规律。

⑨正:长也。君长。

 

译文:

要致虚于极境,致静于深笃。

万物竞生,我识察出循环往复的道理。

万物纷纭,各返归其本根。返归其本根就叫静,这可谓复归于本原了。复归本原叫作常,认识这种叫常的永恒规律就是明。不认识常这种永恒规律,就会轻举妄动闹出事来。

人躁动生热或可御寒,心静自凉方可应热。清净无为可以为天下君长。

 

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最容易听到自然界细微的声音。譬如风招摇树叶的声音,雨敲打屋檐的声音,花瓣转落砌石的声音。但是,纵使周遭静寂无声,我们未必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可是滚滚红尘,嘈杂的市声,没有听到自己的声音,对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安心的事情。今人中有些是如此,古人中更多是如此。因此,在物质的层面上,今人总是感叹不断要面对新问题,小而言之,许多人不会用电脑,有些人甚至不会用手机。但精神层面的情况则异于是,一切的问题似乎都是旧的,都早就存在了,只不过对有些人来说,他刚刚感受到而已。那替你先感受到并作出很好回答的,是老子。

老子说,人应该保持自己内心的空静,固守纯一天然的清净。唯有如此,才能在观物时把握到万事万物的本真。又说,天底下芸芸万物,各须回归自己的本性,这个本性就在其起始的根处。人也如此,只有反本而虚静,才能回归自己的本心。佛教管这个叫“自性”。然后就能够认识往复永恒的规律,就有了理智的清明,不容易因轻举妄动而闹出不可收拾的事情了。

与此相对的是“躁”,它的毛病在虚热失重,是为轻躁、狂躁,又容易让人失去应有的平静与清明,变得心神不宁,是谓烦躁。所以老子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第二十六章)即清净可以为一切躁之主。他还特别提出,圣人治理天下尤须注意这一点,用人兴事,都不要轻率,同时不要躁动,这种轻率与躁动都是人欲望弥盛且不善控制的表现。只有自己做到虚静无欲,天下才会太平。此所谓“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第三十七章)也就是这里所引“清静为天下正”的意思。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老子的致虚守静并不是要大家绝物离人,而是指不让外物扰乱人的本心,如同静水深流,在安静中,你的沉思才能疏浚你思想的河床。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他建议采取的姿态是:守雌、居下、贵柔、尚让。他举例说:“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第六十一章)你看那些雌性的鸟兽,似乎无知无识,但却懂得守静而处下的道理,因此常能让雄性同伴低头服输。言下之意,人还能不如那些鸟兽吗?

或说,天下纷纷扰扰,问题层出不穷,要保持内心的平静比谋食、赚钱、追女朋友要难许多。此言诚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谨记,一切的高人,手段高都在形而下,姿态高更透着假,若能神闲气定,安静下来,那才是真高。或以为,我等中人,看来是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了。其实在静这一件事情上,真的是大小浅深各以类触的,每个人可以有各自的体会。只要你想安静,能静一秒,就是一秒的长进。善于行道之人能在动荡中安静下来,并慢慢地使一切澄清。我等中人,就试着多花一点功夫吧。

因为,你所急着想要的一切,都只有等你静下来以后才有可能向你走来。更不要说,天地间一切真滋味,唯有静者才尝得出;人世间一切真机括,唯有静者才看得透了。

这就是老子向人揭出的大静之境。它既足以观物,又可用以养身。它是一种人生态度,从里往外透着智慧。用西哲罗素的说法,那是一种“静思的智慧”,是中国人特有的美德。

 

认识你自己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第三十三章)

知不知

,尚矣

;不知知

,病也。

(第七十一章)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第七十二章)

 

注释:

①强:韧强、坚强。

②知不知: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也可解为知道自己不知道。

③尚矣:河上公、王弼本作“上”,缺“矣”字。古字“上”与“尚”通。

④不知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

⑤见:即现,指表现。

 

译文:

能认识别人叫智,能了解自己才叫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战胜自己才算强。

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最好;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不好了。

因此有道之人知道自己而不表现自己;爱自己而不显贵自己。

 

这是一个千古难题。在西方被刻上神庙,在中国则被挂在嘴边。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了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一个人才难自弃,如数家珍地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恰恰相反,它更多的是指向人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有眼不能自视、有力不能自举的自然的短处,而是人内心深处的痼(gù)疾与不足,由此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性,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大难。

与此相关联,还有一个问题是,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平居,是在日常吗?不是,它端在荣誉猝然降临的时候,夸扬纷至沓来的时候。因为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利益,要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为不容易,它让人的自知能力倍受严峻的考验。能否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从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大不容易的!

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有人将其理解为要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这又是在讲认识到自己有罩门与软肋的重要了,是上述对自己短处的自知。他认为能做到这个才是大好。反之,“不知知”,即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海田三变,沧桑几换,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就更多了去了。看别人明白,往往已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说是有此大才,何愁事不就、业不成?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要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可一旦遭到失败,他们也最容易采取诿过于人的做法,一句“算我瞎了眼了”,就可以将自己的无能与过错推卸得干干净净,侥幸的话,还可以博得他人的一份同情;一旦受到伤害,记恨别人的时候,也可以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阴冷的话,说:“我认得你!”有几个人能真的认得自己,知道有此一难,全系个人薄德,有此一辱,或出一己的轻躁呢?

正因为如此,由老子书中引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语,才成了高悬在每个人头上最明澈的镜子。拿破仑说过一句话:“善于奉承的人一定也精于诽谤。”可谓知人之言,因为他道出了所有的赞辞都有可能掺入迷药的事实。但他认识自己吗?恐怕未必。还有,他是伟人吗?我们以为当然是,但用老子的标准,恐怕也未必。


书籍介绍

本书选《老子》中富含人生哲理的金句,以充分的译注和精要的阐释呈现老子思想基本内涵,让《老子》入门有抓手,进阶有层次。原文充分参详了多种《老子》版本,搭配了白话译文和疑难字词注音注释,阅读门槛降低;阐发立足《老子》本义,结合先秦各家子学对比探讨,征引中西现实案例譬喻说理,深入浅出又常读常新。采用小开本精装,图文并茂,双色对开分栏,附有索引两种,方便查阅和诵记,也是意在把书本读薄,让经典长存。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差评(524+)
  • 目录完整(79+)
  • 方便(644+)
  • 赞(579+)
  • 字体合适(219+)
  • 引人入胜(512+)

下载评价

  • 网友 谢***灵: ( 2025-01-01 19:13:54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宫***玉: ( 2024-12-28 09:33:05 )

    我说完了。

  • 网友 林***艳: ( 2025-01-15 01:38:09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步***青: ( 2025-01-16 13:48:43 )

    。。。。。好

  • 网友 孔***旋: ( 2024-12-25 22:05:2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郗***兰: ( 2024-12-29 16:24:5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宓***莉: ( 2024-12-31 20:57:26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苍***如: ( 2025-01-14 00:56:43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利***巧: ( 2025-01-04 10:09:11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