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原版】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1914-1933回忆录 港台原版 2017年新版 新颖角度讲述德国历史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商原版】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1914-1933回忆录 港台原版 2017年新版 新颖角度讲述德国历史精美图片
》【中商原版】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1914-1933回忆录 港台原版 2017年新版 新颖角度讲述德国历史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商原版】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1914-1933回忆录 港台原版 2017年新版 新颖角度讲述德国历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986572756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页数:432
  • 价格:100.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25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20 18:06:38

内容简介:

「第三帝國」肇始之初存在著一個難解的謎團,那就是:

德國人到底跑哪裡去了?難道他們死光了嗎?從地球上消失了嗎?

還是要等到這麼晚才變成了納粹?

否則為何他們沒有做出任何值得稱道的反應?

「1924至1929年之間,我們這一代德國人終於經歷到真正的和平時期。一切都上了軌道,四平八穩地進展,過去的十年宛如一場惡夢,逐漸從記憶淡出。四下都是真正的自由、寧靜、秩序,以及寬大為懷的作風。每個人都重新獲得了私人生活,都有機會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塑造生命,遵循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過日子。稀奇古怪的是,整體說來,人們並不想接受這樣的機會。一整個世代的德國人都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這份禮物──自由的私人生活。

那絕非什麼偉大的時代,平靜的表面底下暗藏著洶湧波濤。猛獸雖然一時之間受到禁錮,卻並未遭到徹底鏟除。不過,對我們來說,那個時代縱使缺失再多,到底還是我們所曾經歷最美好的時光。當時的德國充滿清新氣息,階級之間的畛域變得寬鬆又容易穿透,兩性之間的交往是前所未見的開放與自由,連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也湧現出新的可能性。還有什麼事情能教人更加迷惘呢?不到十年,一切竟已化為烏有。」

上述片段從小人物的觀點與生活化的方式,來挖掘德國之所以成為納粹主義溫床的原因。寫作者是德國赫赫有名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及歷史學家哈夫納,本書一出版即成為德國2000年年度暢銷書,並被評為「當年最有價值的出版品」,哈夫納也被譽為德國的「道德良心」。

哈夫納曾於幼年及青年時期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1923年勢如奔馬的通貨膨脹、各政治黨派的激化以及納粹主義的崛起。縱使其本人未嘗因政治或種族因素而遭受迫害,哈夫納仍自視與「第三帝國」進行決鬥,並於1938年流亡英國。

本回憶錄完成於1939年,乃作者針對其人生第一個三十年所遺留下來之文稿。年輕的哈夫納於流亡時期得以保持客觀立場,同時基於親身經歷所獲致的印象,以銳利目光預見了即將成形的災難。事實上,凡是不想對這場災難視而不見的人,早在1933年以前便得到如此認知。

名人推薦

周惠民(政大歷史系教授)、林育立(《歐洲的心臟》作者)、滕昕雲(老戰友工作室)

‧哈夫納讓人明白,希特勒為何能夠上台。 ──德國《法蘭克福通論報》(FAZ)

‧這本青年時代的回憶錄,以難得一見的方式,精確而深刻地描繪出納粹主義崛起的時代氛圍。──中部德國廣播電台(MDR)

‧哈夫納撰寫偉大歷史論述並將讀者如身歷其境般帶入當時日常生活之能力,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本非凡的……每個人都必須一讀的著作。」──紐西蘭Wanganui圖書館

‧難得有書籍讓評介人員閱讀之後,面對大量值得引用的句子卻不知所措,本書即為其中之一。──德國亞馬遜網站

*本書為誠品經典共讀書單


书籍目录:

周全譯序 良知即為其心中之尺度

1序幕

01啞謎

02歷史事件的不同強度

0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04一場國家大戲

05十一月革命與德皇退位

06革命的破壞者與「義勇軍」

07內戰的「戰火洗禮」

08卡普政變

09拉特瑙部長遇刺身亡

10群魔亂舞的一九二三年

11平淡的史特雷斯曼時代

12「體育病」

13史特雷斯曼之猝逝──末日的開端

14嚴峻的布呂寧時代

15準備就緒

2革命

16我的父親──普魯士清教徒

17假革命(一九三三年二月)

18柏林的嘉年華舞會

19國會大廈縱火案

20「第三帝國」的誕生(一九三三年三月)

21生活正常如昔

22真革命

23柏林高等法院的沈淪(一九三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24查莉──兩段奇特的插曲

25抵制猶太人的行動與法朗克.蘭道之流亡

3告別

26什麼是真正的歷史事件?

27與狼共嗥(一九三三年四月)

28舊世界的解體

29三種「置身事外」的誘惑

30一群朋友的分崩離析與「科佩尼克大屠殺」

31自己祖國之內的流亡者

32異族統治是否勝過納粹統治?

33不真實的夏天

34泰蒂重返柏林

35你怕我,我怕你──「第三帝國」的精髓

36抵達裕特堡候補文官營區

37裕特堡的「世界觀教育」

38「我」而今安在?

39被「同志化」的德國人

40兩個狂歡晚會

附錄

後記

對增訂版的說明

年表

譯名對照表


作者介绍:

作者簡介

賽巴斯提安.哈夫納(Sebastian Haffner, 1907-1999)

生於柏林,本名Raimund Pretzel,法學博士,1938年與猶太裔未婚妻移居英國擔任記者,為免當時仍在德國的家人受其牽累,取賽巴斯提安.哈夫納為筆名,前者來自巴哈的名字,後者來自莫札特的作品385號《哈夫納交響曲》。1954年以英國《觀察家報》海外特派員的身分重返德國後,自1961年起先後為德國《世界報》及《明星週刊》撰寫政論專欄。著有一系列以歷史為主題的暢銷書,包括《破解希特勒》《不含傳說的普魯士》《從俾斯麥到希特勒》《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哈夫納1914-1933回憶錄》等,公認為德國二十世紀歷史最重要的時代見證者之一。

譯者簡介

周全

民國四十四年出生於台北市,台大歷史系畢業、德國哥丁根(Göttingen)大學西洋史碩士及博士候選人,通六國語言。譯者曾旅居歐美二十年,親身經歷了柏林圍牆倒塌與蘇聯解體,並先後擔任德國高中及大學教師、俄國高科技公司總經理、美國和巴哈馬高科技公司行銷總經理,現從事撰述與譯著。在左岸的譯作有《白玫瑰1943》《一個德國人的故事》《破解希特勒》《閱讀的女人危險》《趣味橫生的時光》《從俾斯麥到希特勒》《不含傳說的普魯士》《蘇聯的最後一天》《俄羅斯一千年》《德意志:一個國家的記憶》。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发生于5月的象征性焚烧禁书行动,那只不过是报纸上面出现的新闻而已。真正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件,却是书店和图书馆内的许多书籍也失去了踪影。当代的德国文学撰著,姑且不论其好坏如何,已经全部下架。去年冬天新出版的作品,如果在4月以前还没有弄到的话,现在就再也读不着了。基于某些特定的原因,还有少数几位作家受到容忍,他们的书籍就像尚未被击倒的保龄球瓶,兀立于空荡荡的书架上。除此之外只剩下了古典文学名著,以及有如雨后春笋一般,突然大量冒出来的“种族文学”和“本土文学”作品。后二者的水平极其窳劣,读了只会让人引以为羞。


《德国超越一切》即当时的德国国歌歌词:“德国,德国超越一切,超越世上的一切。时时保护及捍卫之,兄弟般心手并用。从马斯河到默美尔,从埃施到贝尔特——德国,德国超越一切,超越世上的一切。”(马斯、默美尔、埃施和贝尔特乃四条河流,《凡尔赛和约》签订以后分别位于法国、立陶宛、意大利及丹麦境内)。


尼采宛如先知一般首先洞察出来,当时德意志文化已经在与德意志“帝国”之间的战斗中,成为失败的一方。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德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失:去了找到适当政治形体的机会。在俾斯麦建立的普鲁士―德意志帝国之内,它等于被套上了束缚行动的紧身衣,从此不再拥有足以代表它的政治力量(只有天主教的团体才是例外)


如果外界能够采取实际行动的话,纵使无法阻止这场战争——现在为时已晚——但至少也可以借此缩短几年打仗的光阴。这是因为,凡出于善意而努力捍卫个人的和平与自由之德国人,正在有意无意之间同时捍卫其他的事物,那就是世界的和平与自由。

但所有发生于1933年以前的事件,与继之而来的事件之间存在着一个重大的区别:之前所有的事件或与我们擦身而过,或只是发生在我们的头上,使我们变得忙碌和激动。有些人因之丧命,有些人则落入贫困,但它们从未让我们陷入良知上的最后抉择。况且,我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一块未受波及的净土。人们只是获得经验,建立自己的信念而已,并没有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某些“历史事件”只是从私人生活,也就是真实生活的头顶上面掠过。那就好似湖上的浮云一般,湖面水波不兴,仅有匆匆一瞥的倒影。

其他的历史事件则宛如狂风暴雨,在湖面掀起阵阵波涛,令人难以看清起原貌。

此外还有第三种历史事件,它们所产生的效果就仿佛把湖水放干了一般。

此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童年时代的森林。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以真实的方式经历战争的一小部分,心中充满了有东西被人夺走和破坏之后,自然而然会流露出来的伤痛。

那是一场晦暗不清、神秘万分的游戏。它具有无穷的邪恶魅力,足以抹除一切,使真实生活变得虚幻,更难能够像玩轮盘赌或吸鸦片烟一般产生麻醉作用。在整个战争期间,我和同伴整天玩着这种游戏,整整玩了四年。没有人处罚我们,也没有人过来打扰。那场游戏本身,而非我们课余之暇在街头或操场上进行的无伤大雅之“战争游戏”,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留下了危险的戳记。

我们很难想象得到,那些被灌输给群众,煽惑他们采取行动的概念可以是多么幼稚。而若想让一个理念对群众产生具有历史意义的推动力,通常就必须先将其层次降低到连小孩子都可以理解的地步。

“连每个小孩子都晓得的事情”,这通常就是一个政治事件的”第五元素“,也就是其真正的精髓所在。

...


每一个实事求是的家庭宗师把自家的子女教育得非常适合刚结束的时代。

我顶多能够用鼻子嗅出即将来临的为难,于是产生警觉,可是我的观念世界却无力将之反映出来。(直到今天,仅仅通过报纸和一周新闻影片剪辑来认识纳粹主义的外国人,大多都还处于这种状态)。我们的思维模式完全在一个特定文明的框框里面打转。其中的各项准则都被视为理所当然,而且正因为它们太理所当然了,所以几乎已为人所遗忘。

难得有事情能够像“我们”——我自己和立场与我相近的人——面对纳粹革来到德国时所出现的反应一样可笑。我们感觉事不关己,于镇定自若之下保持平静,就好像在剧院的包厢作壁上观一般。可是那场革命的目的,却是要让我们在世上站不住脚。而更滑稽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又过了几年以后,整个欧洲的眼前虽然已经有过我们的先例,他们却抱持同样的“看好戏”的态度,一动也不动地扮演着观众的角色。可是,纳粹早已开始在欧洲各地煽风点火。

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心头却突然涌上一种既奇特又令人晕眩的感觉:我仿佛与这几千名衣着光鲜的年轻人共同被禁闭在一艘大船里面。船身正在剧烈摇晃摆动,而我们却在最偏僻、有如鼠穴般的船舱内纵情欢舞。可是,顶层的驾驶室已经有人决定引水灌满船上的那个部位,让其中的一切全部溺毙,管他是人还是老鼠。

欧洲历史上出现过的恐怖形式计有两种:一种是革命群众沉醉于胜利之中,演变成有如脱缰野马般的嗜血滥杀行动;另一种则是国家机器胜券在握以后,进行冷酷无情、经过精心策划的残暴统治,借此产生吓阻作用及展示自己的威权。

第三帝国就诞生于对手的背叛、无助感、软弱感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恶心感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事实就是,人们对己方领导人怯懦的背叛行为感到愤懑及鄙视,一时之间已超越了对真正敌人的愤意及仇恨。

若继续深究下去,我们便可发现一个再简单不过,而且几乎普遍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最深处的理由——畏惧。与其被围殴,那么倒不如跟着他们一起去揍别人。...


我们阅读各种正常历史撰述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它们只不过勾勒出事件的轮廓而非其本质。人们因而产生误解,以为历史仅仅上演于几十个“主导民族命运”的人物之间,而那些人作出的决定与行动,日后即被称作“历史”。

真正称得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和决定,便发生在我们这些无名小卒之间,来自每一个微不足道的平民百姓的内心。

这种由群众同时作出的决定,往往连当事人自己都对之浑然不觉,可是它们足以让最强势的独裁者、部长和将领完全不知所措。

人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确定,那个世界又多消失了一块、又向下沉沦了一些。我从未经历过如此奇特的演变过程。那就好像一个人踩在脚底下的土壤,正不断被冲刷流失。但更佳的比喻或许是:我们呼吸的空气,正很有规律地不断被抽走。

我们可以把窗户关紧,躲在自家的四壁之间过着“私底下”的生活。我们可以想办法不去过问世事,还在屋内摆出鲜花,走在街上的时候就把耳朵和鼻子都堵起来。这种做法颇具诱惑力,所以许多人都试着这么做,我也不例外。可是,我所作的尝试从来都没有成功过。窗户已经再也无法关上,而且即使再最“私底下”的生活之中,也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告别。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第三帝國」肇始之初存在著一個難解的謎團,那就是:

德國人到底跑哪裡去了?難道他們死光了嗎?從地球上消失了嗎?

還是要等到這麼晚才變成了納粹?

否則為何他們沒有做出任何值得稱道的反應?

「1924至1929年之間,我們這一代德國人終於經歷到真正的和平時期。一切都上了軌道,四平八穩地進展,過去的十年宛如一場惡夢,逐漸從記憶淡出。四下都是真正的自由、寧靜、秩序,以及寬大為懷的作風。每個人都重新獲得了私人生活,都有機會依照自己的想法來塑造生命,遵循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過日子。稀奇古怪的是,整體說來,人們並不想接受這樣的機會。一整個世代的德國人都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這份禮物──自由的私人生活。

那絕非什麼偉大的時代,平靜的表面底下暗藏著洶湧波濤。猛獸雖然一時之間受到禁錮,卻並未遭到徹底鏟除。不過,對我們來說,那個時代縱使缺失再多,到底還是我們所曾經歷最美好的時光。當時的德國充滿清新氣息,階級之間的畛域變得寬鬆又容易穿透,兩性之間的交往是前所未見的開放與自由,連各民族之間的關係也湧現出新的可能性。還有什麼事情能教人更加迷惘呢?不到十年,一切竟已化為烏有。」

上述片段從小人物的觀點與生活化的方式,來挖掘德國之所以成為納粹主義溫床的原因。寫作者是德國赫赫有名的新聞記者、政論家及歷史學家哈夫納,本書一出版即成為德國2000年年度暢銷書,並被評為「當年最有價值的出版品」,哈夫納也被譽為德國的「道德良心」。

哈夫納曾於幼年及青年時期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1923年勢如奔馬的通貨膨脹、各政治黨派的激化以及納粹主義的崛起。縱使其本人未嘗因政治或種族因素而遭受迫害,哈夫納仍自視與「第三帝國」進行決鬥,並於1938年流亡英國。

本回憶錄完成於1939年,乃作者針對其人生第一個三十年所遺留下來之文稿。年輕的哈夫納於流亡時期得以保持客觀立場,同時基於親身經歷所獲致的印象,以銳利目光預見了即將成形的災難。事實上,凡是不想對這場災難視而不見的人,早在1933年以前便得到如此認知。

名人推薦

周惠民(政大歷史系教授)、林育立(《歐洲的心臟》作者)、滕昕雲(老戰友工作室)

‧哈夫納讓人明白,希特勒為何能夠上台。 ──德國《法蘭克福通論報》(FAZ)

‧這本青年時代的回憶錄,以難得一見的方式,精確而深刻地描繪出納粹主義崛起的時代氛圍。──中部德國廣播電台(MDR)

‧哈夫納撰寫偉大歷史論述並將讀者如身歷其境般帶入當時日常生活之能力,令人嘆為觀止。這是一本非凡的……每個人都必須一讀的著作。」──紐西蘭Wanganui圖書館

‧難得有書籍讓評介人員閱讀之後,面對大量值得引用的句子卻不知所措,本書即為其中之一。──德國亞馬遜網站

*本書為誠品經典共讀書單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6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好评多(585+)
  • epub(123+)
  • 中评(117+)
  • 体验还行(141+)
  • 无颠倒(246+)
  • 购买多(657+)
  • mobi(217+)
  • 经典(464+)
  • 简单(266+)
  • 体验好(151+)

下载评价

  • 网友 利***巧: ( 2024-12-31 05:31:3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车***波: ( 2025-01-08 21:08:5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权***颜: ( 2024-12-27 22:54:57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屠***好: ( 2025-01-04 13:55:30 )

    还行吧。

  • 网友 芮***枫: ( 2025-01-12 19:45:27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龚***湄: ( 2024-12-24 19:13:46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汪***豪: ( 2024-12-26 06:53:0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堵***格: ( 2024-12-28 01:09:37 )

    OK,还可以

  • 网友 曾***文: ( 2024-12-27 03:33:48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宫***凡: ( 2024-12-29 14:47:2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曹***雯: ( 2025-01-11 22:13:26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苍***如: ( 2024-12-23 10:58:16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田***珊: ( 2025-01-18 01:29:3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薛***玉: ( 2025-01-02 16:35:00 )

    就是我想要的!!!


随机推荐